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2)
2023(13503)
2022(11097)
2021(9876)
2020(8305)
2019(18687)
2018(18321)
2017(35258)
2016(18453)
2015(20571)
2014(20460)
2013(20693)
2012(19438)
2011(17444)
2010(17786)
2009(16490)
2008(16776)
2007(15224)
2006(13697)
2005(12564)
作者
(54326)
(45424)
(45253)
(42642)
(29148)
(21584)
(20486)
(17571)
(17275)
(16347)
(15476)
(15220)
(14731)
(14379)
(14151)
(13917)
(13325)
(13044)
(12968)
(12948)
(11295)
(11184)
(11120)
(10415)
(10257)
(10178)
(10175)
(10046)
(8999)
(8954)
学科
(100495)
经济(100397)
(85459)
(77232)
企业(77232)
管理(70064)
方法(39956)
业经(32698)
数学(31165)
数学方法(31022)
(28863)
(27779)
地方(25418)
中国(25053)
农业(21584)
(20997)
财务(20974)
财务管理(20947)
技术(19942)
企业财务(19934)
(17142)
(16702)
环境(16512)
(16384)
(16224)
贸易(16208)
(15624)
(15373)
理论(14920)
产业(14546)
机构
学院(279155)
大学(271083)
(125432)
经济(123283)
管理(112813)
理学(96003)
理学院(95082)
管理学(93967)
管理学院(93444)
研究(90889)
中国(72505)
(58137)
(56927)
科学(51838)
财经(45685)
(44823)
(44476)
(43980)
中心(41822)
(41305)
研究所(39787)
经济学(38349)
业大(37522)
北京(36251)
(35071)
经济学院(34805)
农业(34342)
财经大学(33446)
(33079)
(33079)
基金
项目(178385)
科学(143236)
研究(133955)
基金(130292)
(111268)
国家(110223)
科学基金(97257)
社会(88197)
社会科(84017)
社会科学(84000)
(72107)
基金项目(69179)
自然(60794)
教育(60026)
自然科(59220)
自然科学(59203)
自然科学基金(58219)
(57989)
编号(52536)
资助(52532)
(44446)
成果(40702)
(40560)
重点(39994)
(39286)
(38835)
创新(37086)
课题(36973)
国家社会(36844)
发展(36715)
期刊
(147456)
经济(147456)
研究(83553)
中国(56052)
管理(49956)
(47866)
(41709)
科学(36316)
学报(34502)
(28942)
金融(28942)
技术(28852)
农业(28649)
大学(27513)
业经(27039)
学学(26363)
教育(24519)
财经(23621)
经济研究(22864)
(20540)
问题(19627)
(17646)
技术经济(17305)
(15260)
商业(15121)
现代(14506)
世界(13993)
经济管理(13456)
财会(13071)
国际(12838)
共检索到430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田思远   王孝松  
本文通过2006年省级开发区大规模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产业集聚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发现开发区设立降低了企业SO2排放强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主要通过促进清洁生产、推动末端治理和发挥集聚优势等渠道减少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对低等级城市企业、非外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级政府借助开发区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兵  聂欣  
理论上,产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应该远大于其负外部性。但从现实看,产业集聚似乎伴随着河流污染、雾霾等诸多环境问题。面对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不禁要问: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对此,现有文献不仅未能达成一致结论,且研究视角大多停留在城市、产业等宏观层面,鲜有上述关系的微观机制研究。开发区作为中国最典型的产业集聚区,为厘清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匹配河流水质观测点与开发区的地理信息,利用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开发区后周边河流水质出现了明显恶化,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物指标显著上升。进一步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发现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设立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卜文超   盛丹  
以开发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污染排放数据库,考察区域性开放性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前端控制和末端处理是开发区设立促进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企业内前端控制主要源自重污染能源使用减少、清洁能源使用增加以及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企业内末端处理主要是由于开发区设立增强了企业污染处理能力、提高了企业污染处理率、增加了企业的污染处理量。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高生产率企业或行业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开发区设立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修岩   周君婷   李昊  
以开发区为典型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是“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载体。基于中国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9年CHFS五期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编码及空间匹配方法构建综合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模型(DID)考察开发区设立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建立何种开发区更为有效,建在何处更能实现产城融合,以及对何种劳动力市场影响更大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劳动者工资性收入,这一结论也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政策差异看,高新区和距离城区较远的开发区更有利于政策效应发挥;从区域差异看,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紧凑型城市和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的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从劳动力市场差异看,开发区对男性、农村户籍、居住在城镇地区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应更大。拓展性分析表明,以管委会为圆心,开发区工资提升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边界为10 km。因此,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引领,依托城市紧凑式空间布局,打造连接城乡发展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开发区推进产城互动、城乡互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丁思琪  
本文利用1979—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引致的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制度质量改善能够提高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估计(PSM-DID)和城市加总估计中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制度质量改善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以及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雅茹  任艳琴  
本文将我国设立国家级城市群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集聚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降低了我国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强度,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偏向于流入城市群城市,说明城市群政策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大于税收竞争强度降低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税负水平提高。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城市集群化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市集群化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中华  王心悦  曹瑜强  
法律环境对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范围至关重要。为遏制司法地方化,促进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起设立地方巡回法庭。以我国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巡回法庭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司法改善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所在省份被巡回法庭覆盖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降低;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垄断企业以及经营风险大的企业中,促进了债务市场的竞争中性;可能的机制是,巡回法庭的设立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两方面,有效遏制政府的不当干预,提升司法公正性,促进债务融资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伴随着债务融资成本的下降,企业融资约束有所缓解,短期财务绩效与长期市场价值也得以提升。本研究为“法与金融”学说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新鲜经验证据,揭示了我国法治化进程与市场转型的密切联系,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东升  李小平  李慧  
本文立足国内和国际"双重视角",利用DID和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污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古代"丝绸之路"途径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来改善国内沿线城市的环境污染,同时对国外沿线国家或地区也不存在所谓的"污染转嫁"。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安慰剂、变换PSM匹配及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稳健。本文结论正面回应了"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谓的"污染转移威胁论",同时也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具有启示性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芦彩梅   李欣瑜  
当前全球经济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突出,企业韧性成为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指标,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2009—2022年八大高耗能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主要通过发挥创新效应、信息效应和绿色治理效应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水平。内部控制水平和政府补助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融资约束发挥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大规模以及高科技企业中,碳排放权交易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魏蓉蓉  李天德  
以不同地区相继实施的自贸区战略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自贸区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股东属性的分组检验显示:与国有企业相比,自贸区战略对非国有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相对更大;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地区相比,自贸区设立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相对更明显。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显示自贸区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主要通过提高地区的直接投资比重、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资本配置效率三个机制共同实现。基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视角对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自贸区战略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更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攀娜  徐博韬  尹长萍  
放松卖空管制后,投资者可通过挖掘公司"坏消息"在资本市场投资获利,在允许被卖空情境中,公司内部股东和管理层面临股价下行压力增大,会积极采取行动以规避被卖空的风险。借助中国证券市场2010年开始逐步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卖空压力对企业债券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债券期限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管理层市场压力更大时。进一步分析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企业缩短发行债券的期限。研究结果显示,面对放松卖空管制引起的股价下行压力,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了规避被卖空风险,会积极选择缩短发行债券期限以传递信号,证实了卖空机制对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的积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卖空机制制度建设和监管,推动企业调整行为决策,降低信息不对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卫兵  王利霞  
减税降费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策略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可能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机制影响企业金融化,即增加企业经营性投资而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替代效应,以及缓解融资约束而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富余效应。本文基于我国 "营改增"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及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营改增"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第二,"营改增"主要通过刺激企业经营性投资的替代效应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但并未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营改增"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强于国有企业,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存贷比较高的地区。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减税降费政策除了可直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外,对抑制企业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徐扬  
文章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18年中国海外并购的企业层面数据,构建基于双向固定效应的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作用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降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溢价,提升海外并购完成率。从动态效应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对海外并购溢价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而对海外并购完成率具有短期政策效应。"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对战略资源行业的并购溢价,降低了对非战略资源行业的并购溢价,对高科技行业的影响没有明显分化。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海外并购的影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和双边政治关系以及促进文化交流,进而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企业海外并购绩效,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