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7)
- 2023(11887)
- 2022(9148)
- 2021(8158)
- 2020(6606)
- 2019(14622)
- 2018(14361)
- 2017(27921)
- 2016(14847)
- 2015(16524)
- 2014(16476)
- 2013(16107)
- 2012(14181)
- 2011(12272)
- 2010(12339)
- 2009(11577)
- 2008(11595)
- 2007(10734)
- 2006(9468)
- 2005(8934)
- 学科
- 业(77327)
- 济(73217)
- 经济(73139)
- 企(72047)
- 企业(72047)
- 管理(58116)
- 业经(30495)
- 方法(27739)
- 农(24578)
- 财(24279)
- 数学(19431)
- 数学方法(19341)
- 中国(19091)
- 技术(18419)
- 农业(18215)
- 务(18016)
- 财务(17998)
- 财务管理(17982)
- 企业财务(16970)
- 贸(15861)
- 贸易(15854)
- 易(15466)
- 地方(14734)
- 策(13664)
- 产业(13602)
- 制(13601)
- 划(13443)
- 和(13236)
- 理论(12836)
- 企业经济(12564)
- 机构
- 学院(216037)
- 大学(205817)
- 济(97956)
- 经济(96441)
- 管理(89089)
- 理学(76208)
- 理学院(75590)
- 管理学(74808)
- 管理学院(74420)
- 研究(65269)
- 中国(52941)
- 财(44754)
- 京(42263)
- 科学(36226)
- 财经(35295)
- 江(34182)
- 农(33042)
- 经(31905)
- 所(31228)
- 经济学(29952)
- 中心(29690)
- 业大(28361)
- 研究所(27753)
- 经济学院(27315)
- 州(26652)
- 商学(26328)
- 商学院(26100)
- 北京(25936)
- 农业(25710)
- 财经大学(25600)
- 基金
- 项目(139055)
- 科学(112589)
- 研究(107408)
- 基金(101470)
- 家(85530)
- 国家(84685)
- 科学基金(75622)
- 社会(72045)
- 社会科(68608)
- 社会科学(68594)
- 省(57116)
- 基金项目(53873)
- 教育(46907)
- 自然(45314)
- 划(44631)
- 自然科(44303)
- 自然科学(44297)
- 自然科学基金(43584)
- 编号(43454)
- 资助(39197)
- 业(34215)
- 创(33235)
- 成果(32985)
- 发(32851)
- 重点(30757)
- 国家社会(30235)
- 创新(30026)
- 部(30024)
- 课题(29380)
- 制(28900)
- 期刊
- 济(115568)
- 经济(115568)
- 研究(63067)
- 中国(40731)
- 管理(39351)
- 财(38170)
- 农(33063)
- 科学(26584)
- 学报(24510)
- 农业(23099)
- 业经(22885)
- 技术(21936)
- 大学(20323)
- 学学(19503)
- 融(19429)
- 金融(19429)
- 经济研究(18683)
- 财经(17949)
- 教育(17337)
- 问题(15830)
- 经(15779)
- 业(14778)
- 技术经济(14008)
- 贸(13647)
- 商业(12543)
- 现代(12451)
- 世界(11846)
- 财会(11193)
- 国际(11112)
- 经济管理(10539)
共检索到326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本文首次将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衡量企业在GVC中贸易利得和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作用更大。解构集聚外部性后发现,包含劳动力蓄水池、中间投入共享、知识技术溢出3个方面的马歇尔外部性和集群商业信用引发的融资外部性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加成和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是产业集聚DVAR促进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还发现产业集聚提升企业出口DVAR并未以缩减企业进出口规模、牺牲全球化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由低出口DVAR的加工贸易方式向高出口DVAR的一般贸易方式转变的结构效应为具体实现路径;由微观企业转向中观行业的分析再次佐证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变引致的结构效应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DVAR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证实了产业集聚可以作为中国企业GVC升级的本地化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其影响效应大小与企业参与贸易的方式、所有制性质、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以及出口目的地密切相关。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显著受到空间集聚的影响,但对一般贸易企业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越大。本文研究表明空间集聚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渠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东北 张营营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其中,产业协同集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依附于制造业并衍生于其内部的生产工序和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坏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研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显著,对高能耗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高于中能耗和低能耗类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对混合贸易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作用要远远大于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会通过提升成本加成率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式提高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研究还发现,法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强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张靖祎 方森辉
本文从贸易数字化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匹配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开通信息,考察了贸易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因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第二,贸易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效应及中间品相对价格效应作用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机制下,企业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内附加值率;中间品相对价格机制下,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利于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假象。资源配置效率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水平促进国内附加值率提升,有效避免企业受限于“低端嵌入”。第三,贸易数字化倾向于提升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1—2015年地级市最低工资标准数据、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产业智能化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其中,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最大;研究同时显示,产业智能化可以一定程度抵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负面影响,且在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创新效应缓解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不利影响。文章的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培育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本结构,是当前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重要举措。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秋红 李文文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使用2000年~2014年中国18个制造业的样本数据,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GVC参与度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参与GVC程度的加深会带动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增长,进口中间品会降低出口国内附加值,但GVC参与度提高所引起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增长幅度大于进口中间品所引起的下降幅度,出口国内附加值与GVC地位存在U型关系,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加入WTO都显著提高了出口国内附加值,改变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度方法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将制造业分为高、中级技术类别,高技术制造业有更强的附加值获取能力,中级技术制造业更多依赖高密集度的劳动投入分享附加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景光正 段文奇
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文深入考察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对出口企业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结构性竞争水平的上升显著促进了出口企业国内附加值率跃升,在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证实,促进供应链本土化和研发创新是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影响出口企业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渠道,并且产业集聚会强化这两条渠道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对规模、所有制和所属地区异质性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扩展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出口企业国内附加值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产业集聚是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影响出口企业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阈值变量,并且当产业集聚程度超过某个门限值,银行业结构性竞争对出口企业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更能有效发挥。
关键词:
银行竞争 产业集聚 供应链本土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徐莹莹
在全球分工生产的背景下,文章以出口国内附加值为切入点,就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进行系统考察。结果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DVAR)。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混合型贸易企业和纯加工贸易企业相比,政府补贴对纯一般贸易企业出口DVAR的积极影响最大;且政府补贴促进了民营企业出口DVAR的提升,但是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创新激励效应是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DVAR的重要渠道。最后,行业出口DVAR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DVAR提高的贡献度高达51%,说明其在政府补贴促进行业出口DVAR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于准确评估政府补贴的经济绩效,以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如何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白东北 王珏 高强
文章从众所周知的创业活动视角着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了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采用历史数据的合成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创业活动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活动促进微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从微观企业层面证实了"双创"在我国面临贸易困境背景下提出的恰如其分。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业活动通过加成率和价格替代效应两个重要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从行业特征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最大;从地区特征来看,西部地区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从贸易方式特征来看,创业活动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较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冰 陈飞翔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本文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获得和积累学习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使用中国相关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框架下,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促进了出口DVAR提升,但因行业、贸易方式、地区和所有制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利用企业层面数据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微观效应,发现外资进入的水平溢出渠道降低了本土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前、后向关联渠道提高了本土企业出口DVAR,外资进入总体上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出口升级。另外,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提升作用。最后,以2002年我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估计后发现,外资进入持续地提高了本土企业出口DVAR,且成本加成提升与国内中间品种类增加是外资进入影响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外资进入 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全球价值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承彬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库及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测算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存在异质性影响,根据企业年龄分组时,政府补贴对发展阶段后期的企业出口DVAR正向影响最大;根据企业出口规模分组时,企业出口规模越大,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正向影响越大;根据所有制类型分组时,政府补贴对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正向影响最大。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出口国內附加值 企业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郝能 刘德学 吴云霞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会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较强的吸收能力使曲线形态更加陡峭、拐点右移、整体水平上移;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也会增加进口中间品比例导致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降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对进口数字中间品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所在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从高收入国家(地区)进口的企业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重视数字产品进口、企业吸收能力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数字产品进口技术外溢引致的创新效应,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