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0)
- 2023(13668)
- 2022(11299)
- 2021(10266)
- 2020(8790)
- 2019(19941)
- 2018(19527)
- 2017(38082)
- 2016(20128)
- 2015(22378)
- 2014(21820)
- 2013(21607)
- 2012(19423)
- 2011(16958)
- 2010(16916)
- 2009(15413)
- 2008(15100)
- 2007(13402)
- 2006(11437)
- 2005(10307)
- 学科
- 济(93937)
- 经济(93837)
- 业(89931)
- 企(82264)
- 企业(82264)
- 管理(74288)
- 方法(43767)
- 数学(35200)
- 数学方法(34806)
- 业经(31731)
- 财(30327)
- 农(28547)
- 务(21782)
- 财务(21744)
- 财务管理(21714)
- 中国(20919)
- 企业财务(20554)
- 农业(20520)
- 技术(20363)
- 贸(18847)
- 贸易(18839)
- 易(18409)
- 制(17188)
- 地方(16878)
- 划(15746)
- 和(15652)
- 理论(15524)
- 策(15362)
- 产业(14226)
- 体(13465)
- 机构
- 学院(283572)
- 大学(276460)
- 济(127025)
- 经济(125019)
- 管理(122157)
- 理学(105934)
- 理学院(105078)
- 管理学(103725)
- 管理学院(103196)
- 研究(81787)
- 中国(65969)
- 财(58699)
- 京(55203)
- 财经(47230)
- 科学(45732)
- 江(43128)
- 经(42982)
- 农(42173)
- 中心(40178)
- 经济学(39160)
- 业大(38423)
- 所(37658)
- 经济学院(35794)
- 财经大学(34992)
- 商学(34466)
- 商学院(34160)
- 研究所(33725)
- 经济管理(33552)
- 州(33432)
- 北京(33361)
- 基金
- 项目(192132)
- 科学(156095)
- 基金(143836)
- 研究(143229)
- 家(122421)
- 国家(121337)
- 科学基金(109076)
- 社会(96046)
- 社会科(91588)
- 社会科学(91570)
- 基金项目(76524)
- 省(75928)
- 自然(69330)
- 自然科(67897)
- 自然科学(67884)
- 自然科学基金(66742)
- 教育(64921)
- 划(61490)
- 资助(57804)
- 编号(56389)
- 创(43714)
- 部(43136)
- 成果(42297)
- 重点(42137)
- 发(42029)
- 国家社会(40756)
- 业(40446)
- 创新(40004)
- 人文(38437)
- 教育部(38201)
- 期刊
- 济(136734)
- 经济(136734)
- 研究(79252)
- 管理(50577)
- 财(49365)
- 中国(48878)
- 农(38655)
- 科学(35328)
- 学报(33686)
- 技术(28778)
- 大学(27938)
- 农业(26815)
- 学学(26648)
- 业经(25427)
- 融(24953)
- 金融(24953)
- 财经(23710)
- 教育(21787)
- 经济研究(21464)
- 经(20636)
- 问题(18679)
- 技术经济(17409)
- 业(16798)
- 贸(15458)
- 财会(14762)
- 商业(14684)
- 现代(14511)
- 统计(14119)
- 策(13758)
- 世界(13251)
共检索到411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国峰 王永进 李坤望
本文根据职业的技能需求和行业的职业结构数据,构建了行业"沟通密集度"指标,刻画不同行业对沟通和交流的依赖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2000-2006年海关数据,对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出口的沟通外溢渠道进行了经验研究。我们发现:首先,产业集聚的沟通外部性会显著影响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而且越是依赖沟通和社交的行业,其作用效果越强;其次,沟通外部性的出口效应高度产业化、地区化和专业化;再次,沟通外部性对企业出口的作用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最后,与加工贸易相比,沟通外部性对一般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沟通外溢 企业出口 加工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小碧
在特定经济空间集聚及带来的出口信息外溢是贸易中介推动企业出口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异质性理论框架下,文章通过匹配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及其沟通外溢性对出口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中介空间集聚优势降低了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值下限,并对高生产率出口企业选择间接出口方式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不同行业贸易中介的多样化集聚有利于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而同行业专业化集聚则主要在于扩张企业出口规模;出口信息沟通外溢效应是集聚影响出口发展的核心中间传导机制,相对而言,基于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非正式信息外溢方式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提升,而通过培训等可编码化的正式合作方式则促进了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增长;一般贸易企业主要通过集聚型贸易中介拓展出口扩展边际,而加工贸易企业则主要利用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外溢性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由于固定贸易成本较高,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及其沟通外溢性对进入中低收入目的国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而进入高收入目的国企业则对双方是否签订自贸协定更为敏感;成立年龄越小和所在城市规模等级越低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贸易中介集聚及信息外溢效应促进出口规模扩张。文章不仅改进了新新贸易理论有关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值的固有结论,也是对国际贸易是否会"去中介化"的初步回应,同时对中国企业优化出口方式与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
关键词:
贸易中介 空间集聚 沟通外溢性 出口边际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如晓 刘霞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国民对外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国家间语言障碍,提高一国对外经贸合作效率。在此背景下,研究国民英语沟通能力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对增强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将国民英语沟通能力引入Melitz异质企业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基于2005-2006年中国企业对35个OECD国家的出口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民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企业出口强度的影响主要通过扩展边际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所有权、贸易方式的不同以及出口产品差异程度进行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国民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对私营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强度的促进作用较大,对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促进作用较小;对从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强度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对差异化产品的出口促进作用较大,对非同质产品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对同质产品的出口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应不断提高中国国民对外语言沟通能力,在增强双边信任、增加文化认同、降低贸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效率。
关键词:
国民英语沟通能力 出口概率 出口强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彪
龙头企业在集聚绩效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以珠江三角洲摩托车制造业集聚为例,挖掘龙头企业并分析其对相关企业的拉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龙头企业对集聚内其他企业具有规模拉动和效益促进作用。文章主张集聚内企业需在充分吸收龙头企业外溢效应下,实现共同成长。
关键词:
集聚 外溢效应 龙头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先锋 李辉 吴飞飞
文章基于政策外溢效应的视角,分析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学习的内在机制及异质性企业所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并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通过人力资本投入、研发投入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通过寻租成本渠道抑制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出口目的地差异化特征之后,发现政府补贴更能增强非国有企业、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优化制度设计,加强对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补贴政策的合规性审查,避免持续、广泛的政府补贴;同时,遏制寻租效应,提高补贴效率,促进企业出口学习效应提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永进 张国峰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集聚是否可以促进人际间知识的交流,从而成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本文根据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技能需求特征,以及不同行业的职业结构数据,构建了行业沟通密集度,并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首次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基于断尾回归和Heckman两阶段估计的研究发现:沟通外部性确实是人口集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渠道,其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概率,而且还扩大了企业的研发支出。此外,本文采用1920年人口密度控制内生性后,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人口集聚 沟通密集度 企业自主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振兴 金祥荣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构成微观研究企业出口行为和出口利益的"新新贸易理论"的事实基础和逻辑起点。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进行了考察,结论表明,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高于非出口企业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事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以中国企业为样本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要充分重视中国事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出口企业 非出口企业 生产率优势 所有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东北 王珏 唐青青
以制度质量为视角,构建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影响的理论机制。同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针对理论机制的三个研究假说进行验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方法以及Heckman选择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产业集聚通过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通过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窗口期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计量检验发现,三种研究假说依然稳健。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的制度质量视角的进一步讨论,再次验证了产业集聚通过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有重要影响。在对渠道进一步识别时发现,金融制度通过融资成本影响企业出口决策,教育制度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因此,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制度与教育制度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微观渠道是企业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活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这意味着,总体而言,在中国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大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差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在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占优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进而使得产业集聚对这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固定成本投入效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64.98%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且其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米明金程 赵忠秀
兼顾出口增长与绿色低碳是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集聚作为企业出口绩效提升的重要动力,能否帮助外贸企业实现“增长”与“绿色”协调发展值得关注。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将企业出口绩效与环境绩效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使用2001—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考察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碳脱钩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优化了企业出口碳脱钩状态,推动企业从联结状态到不脱钩、弱脱钩再到增长强脱钩状态的演进,而企业从学习效应、共享效应中收获的减排技术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是这一优化过程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一般贸易企业、出口目的地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外资企业的出口碳脱钩状态更容易从产业集聚中获得优化。因此,应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服务于企业出口增长和低碳转型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企业出口碳脱钩 高质量对外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鸿 顾乃华
本文从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出口进入与退出、出口质量和结构三个层次考察地方财政分权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其与集聚经济的交互作用,讨论基层财政权力下放对集聚出口效应的影响。采用2000—2009年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应用二值选择模型、断尾回归和Heckman估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基本结论如下: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当地企业的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动态地看,促进了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减少了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地方财政分权对于发挥集聚经济的"出口溢出"效应有积极作用,且在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中同样存在;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提高了企业出口上游度,使其更接近产业链上游。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鸿 顾乃华
本文从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出口进入与退出、出口质量和结构三个层次考察地方财政分权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引入其与集聚经济的交互作用,讨论基层财政权力下放对集聚出口效应的影响。采用2000—2009年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应用二值选择模型、断尾回归和Heckman估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基本结论如下: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当地企业的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动态地看,促进了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减少了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地方财政分权对于发挥集聚经济的"出口溢出"效应有积极作用,且在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中同样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章韬 戚人杰
本文以中国52个出口加工区作为集聚-出口政策的分析对象,利用1998-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数据,检验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上述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出口选择效应随着集聚效应呈现出互补效应;拥有加工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集聚、出口溢出效应。但是,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这些城市的内部竞争削弱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出口加工区的成立本身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贡献,但加工区内企业并未获得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红利,集聚政策仍然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章韬 戚人杰
本文以中国52个出口加工区作为集聚-出口政策的分析对象,利用1998-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数据,检验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上述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出口选择效应随着集聚效应呈现出互补效应;拥有加工区的城市具有更强的集聚、出口溢出效应。但是,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替代效应,这些城市的内部竞争削弱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出口加工区的成立本身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贡献,但加工区内企业并未获得集聚-出口双促进政策红利,集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子乐 林建浩 朱元冰
现有研究出口外溢的文献认为,企业之间的出口信息共享和出口费用分担可以促进出口。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信息共享和费用分担往往嵌套于一定的关系网络中。分布于闽、粤、琼等省份的闽南语群体由于强烈的"海洋性"使得宗族组织泛化,普遍形成超越血缘关系的姓氏网络,克服了关系网络的可观测性和内生性问题。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闽南语区私人控股企业为样本,发现企业的出口概率会随着"同姓"企业(即企业负责人姓氏相同)当中出口企业占比的提升而提升。这表明存在基于姓氏网络的出口外溢。改变模型设定、使用工具变量等稳健性分析均不改变结论。安慰剂检验表明,"异姓"之间、国有或外资企业的"同姓"之间均不存在出口外溢。出口外溢在同一个行业大类里面不同行业小类之间发生,而不在有直接竞争关系的行业小类内部发生。姓氏网络在城市层面而非作为"熟人社会"的县域层面发挥作用;且主要在缺乏出口经验的企业、小企业、出口不太普遍的行业发挥作用。姓氏网络并未造成不同姓氏之间的出口机会不均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出口企业更清洁吗?——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再考察
空间集聚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瞪羚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影响及作用机理考察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基于出口强度与市场范围视角的考察
中国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何以实现?——对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效应与技术创新的考察
出口工资溢价: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经验研究
工资水平与制造业出口企业产品创新——基于“出口中学习”视角的二元边际考察
集聚、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决策的关联
产业集聚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基于企业劳动力成本的研究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收敛性研究——基于企业大数据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