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23)
2023(17894)
2022(15439)
2021(14175)
2020(11876)
2019(27174)
2018(26720)
2017(51403)
2016(27710)
2015(30850)
2014(30379)
2013(29958)
2012(27267)
2011(24444)
2010(24156)
2009(21780)
2008(21016)
2007(18362)
2006(15819)
2005(13338)
作者
(77984)
(65065)
(64525)
(61332)
(41343)
(31198)
(29246)
(25474)
(24706)
(23008)
(22271)
(21705)
(20523)
(20209)
(20203)
(19615)
(19394)
(19342)
(18614)
(18545)
(15929)
(15898)
(15743)
(14720)
(14504)
(14273)
(14154)
(14115)
(13011)
(12830)
学科
(116386)
经济(116280)
管理(83380)
(80777)
(67676)
企业(67676)
方法(55773)
数学(48934)
数学方法(48346)
(30219)
中国(28543)
(27381)
业经(26316)
地方(25419)
技术(24311)
(22803)
农业(20679)
(19213)
贸易(19202)
理论(18921)
(18507)
(18488)
环境(17653)
(17597)
财务(17520)
财务管理(17484)
(17186)
企业财务(16624)
(16269)
产业(15875)
机构
大学(388117)
学院(387798)
管理(158806)
(156388)
经济(153229)
理学(139608)
理学院(138126)
管理学(135674)
管理学院(134958)
研究(124054)
中国(89891)
(80869)
科学(77640)
(68358)
(60655)
(60155)
业大(58971)
中心(57166)
财经(56273)
研究所(55247)
(55211)
(51425)
(50595)
师范(50095)
北京(49954)
农业(47545)
经济学(47335)
(45816)
(44666)
经济学院(43043)
基金
项目(277261)
科学(220406)
基金(202539)
研究(201790)
(176567)
国家(175155)
科学基金(152409)
社会(128942)
社会科(122470)
社会科学(122439)
(109299)
基金项目(107732)
自然(99708)
自然科(97456)
自然科学(97437)
自然科学基金(95714)
教育(93864)
(91549)
资助(82866)
编号(81164)
成果(63576)
重点(62133)
(61167)
(60642)
(59425)
创新(56099)
课题(55755)
国家社会(53471)
科研(52897)
教育部(52816)
期刊
(160073)
经济(160073)
研究(107112)
中国(70187)
学报(59925)
管理(57659)
科学(56189)
(53151)
(50959)
大学(46218)
教育(43715)
学学(43622)
农业(37483)
技术(37085)
(27964)
金融(27964)
业经(27317)
财经(26723)
经济研究(26017)
(22928)
问题(20861)
科技(20798)
技术经济(20438)
(19993)
图书(18952)
统计(18652)
(18013)
商业(17566)
理论(17472)
(17406)
共检索到542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冰  韩敏睿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区域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使用2009—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以区域技术要素强度为门槛变量,探讨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两个阶段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知识创新阶段,随着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呈阶段性增强;在成果转化阶段,当区域技术要素强度提高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翔  白洋  邓峰  
从创新生产的角度,围绕价值创造,将创新分为研发创新和产品创新两阶段,以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为样本,分析区域创新两阶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高的地区对周边地区存在虹吸效应,致使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同步;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两阶段对产业结构优化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不但发生在本地,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研发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作用非常显著,而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之光  杜宁  马祎晗  
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与一般高新技术产业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且创新环境在不同创新阶段影响不同,然而既有文献对此关注较少。将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和市场转化两个阶段,运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11—2016年中国各省份及经济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两阶段均处于较低水平,且都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逐年递减,市场转化阶段效率逐年递增;区域产业规模对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非常显著,呈倒U型关系;区域研发资源和区域研发环境正向影响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区域经济资源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市场环境对市场转化阶段效率影响不显著;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大部分经济区域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但没有促进东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创新效率;创新环境整体上促进了中国各经济区域的市场转化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董姗  张爱美  唐方成  
在测度我国30个省域近10年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和创新绩效的基础上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绩效"拟合模型,基于Q型聚类法证实不同类型区域溢出效应均存在门槛值,并得出我国创新要素集聚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要素集聚已形成多层次的分布格局,区域之间的集聚水平差距较大;创新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而是呈现倒"U"型趋势;在不同的集聚水平层级下,创新要素集聚对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门槛值存在差异;当创新要素集聚水平达到门槛值时,创新绩效最大,此时为最优集聚水平。
[期刊]   [作者] 李宇雨  黄波  傅博  
改进的两阶段DEA模型提出借鉴超效率BCC模型的处理方法,取消了决策单元效率值不大于1的约束,将有效DMU从效率前沿面分离出去,从而解决了传统两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无法对有效DMU排序的问题。此外,改进的两阶段DEA模型考虑了中间产出的"双重角色"和规模效应对研发创新效率评价的影响,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参考价值。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对30个省份研发创新效率的分析与区域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华东地区研发创新效率水平最高,中南、华北的综合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均高,西南、西北地区综合效率水平高,但科技研发效率或经济转化效率低,东北地区研发创新效率最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宁  张佩琪  徐可  顾明华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诸多科技活动及创新行为,凝结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助推力。鉴于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的结构特征,将该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两个阶段。诚然,为了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需要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体现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体现两阶段特征的偏好DEA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绩效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探究出决策者在不同阶段偏好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分别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宁  张佩琪  徐可  顾明华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诸多科技活动及创新行为,凝结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助推力。鉴于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的结构特征,将该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两个阶段。诚然,为了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需要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体现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体现两阶段特征的偏好DEA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绩效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探究出决策者在不同阶段偏好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分别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勇倩  陈劲  
本文利用2008~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法和面板DEA-Tobit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产学研合作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分地区看,风险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和产学研合作的中介作用仅在东、西部地区显著,且边际效用呈东、中、西部递增趋势;创新主体的不均衡发展以及政府的过度参与阻碍了中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从风险投资的参与中受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阶段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金融集聚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二是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集聚能够通过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两种途径促进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且创新资金投入为“优势路径”;三是拓展性研究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金融集聚的“极化效应”仍占主导地位,无法促进近邻地区技术研发创新;但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集聚已经跨越了“极化效应”,在金融中心成熟后金融资源达到了有效的溢出,反哺临近地区创新的“涓流效应”开始体现。文章的研究明确了金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关系,对中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中心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阶段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金融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金融集聚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且这种提升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二是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集聚能够通过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结构演进两种途径促进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且创新资金投入为“优势路径”;三是拓展性研究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金融集聚的“极化效应”仍占主导地位,无法促进近邻地区技术研发创新;但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集聚已经跨越了“极化效应”,在金融中心成熟后金融资源达到了有效的溢出,反哺临近地区创新的“涓流效应”开始体现。文章的研究明确了金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关系,对中国正在推进的金融中心建设和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坤  朱四伟  胡斌  
本文采用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省市面板数据,构建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从空间关联影响区域之间创新要素流动的视阈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选取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不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两阶段的区域创新绩效及产业集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则与产业性质相关:工业及其细分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整体呈负向影响,而其细分的金融业集聚则对区域创新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之间创新要素流动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知识的空间溢出,但其影响度低于直接的创新资源投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个阶段,考虑初始创新投入在两阶段分配、非研发投入及新产品开发费用等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构建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并测度了2013~2015创新年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区域高技术产业初始创新投入对研发产出和经济产出均有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效率与两阶段效率都较低,且各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差异较大;技术研发效率水平高于整体效率水平,而经济转化效率水平低于整体效率水平。最后,依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两阶段效率及其在整体效率中的权重对各区域进行重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突破式、双向协调式等多条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杏花  程亚男  
基于创新价值链,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Tobit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在转化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在研发阶段的影响不显著。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更大;而分权会降低财政支出效率,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之光  白阳瑞  胡海青  
探索信息技术投资对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对于实现信息技术的经济价值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区域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市场转化阶段,基于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012-2020年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实证检验空间效应视角下信息技术投资对区域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市场转化阶段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态势;两阶段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信息技术投资与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呈正U型关系,与市场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技术研发阶段、市场转化阶段信息技术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此,应提高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质量,重视基础研究并努力扩大信息技术产业规模,避免产业趋同与资源浪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晶   周婕  
文章以国家高新区的设立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1—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是国家高新区发挥创新效应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两种渠道助力区域创新。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设立国家高新区对相邻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