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1)
2023(3102)
2022(2675)
2021(2308)
2020(1939)
2019(4483)
2018(4260)
2017(8632)
2016(4431)
2015(4920)
2014(4785)
2013(4965)
2012(4712)
2011(4142)
2010(4133)
2009(3605)
2008(3426)
2007(3166)
2006(2662)
2005(2393)
作者
(11769)
(9856)
(9779)
(9407)
(6208)
(4558)
(4486)
(3786)
(3638)
(3549)
(3250)
(3131)
(3110)
(3108)
(3053)
(2990)
(2970)
(2798)
(2726)
(2703)
(2388)
(2376)
(2317)
(2221)
(2190)
(2161)
(2069)
(2013)
(1933)
(1928)
学科
(26392)
经济(26381)
(11957)
方法(11114)
(10641)
(10588)
贸易(10587)
(10428)
数学(10043)
数学方法(10010)
管理(9929)
(8820)
企业(8820)
产业(8238)
出口(7844)
出口贸易(7844)
(7844)
地方(6877)
(6258)
业经(6157)
中国(5758)
结构(5258)
(5234)
技术(4968)
地方经济(4531)
农业(4021)
产业结构(3688)
财政(3117)
(3043)
(2908)
机构
学院(64638)
大学(63751)
(36425)
经济(36044)
管理(26282)
理学(23132)
理学院(22933)
管理学(22730)
管理学院(22603)
研究(21311)
中国(15029)
(14045)
经济学(13125)
(12763)
经济学院(12206)
财经(11539)
科学(10855)
(10518)
(9637)
中心(9448)
(9353)
研究所(8712)
财经大学(8528)
(8205)
业大(8105)
经济管理(7895)
(7788)
(7752)
商学(7624)
北京(7619)
基金
项目(45707)
科学(37477)
基金(34717)
研究(34360)
(29337)
国家(29159)
科学基金(25811)
社会(24991)
社会科(24154)
社会科学(24153)
基金项目(18336)
(18037)
自然(14790)
教育(14529)
自然科(14485)
自然科学(14484)
资助(14349)
自然科学基金(14255)
(14122)
编号(12469)
(11582)
国家社会(11286)
(10630)
发展(10218)
(10140)
(10093)
重点(9995)
人文(9773)
教育部(9561)
创新(9531)
期刊
(36887)
经济(36887)
研究(19521)
中国(10629)
管理(9852)
(9800)
(7700)
科学(7614)
学报(7328)
经济研究(7028)
(7016)
业经(6524)
大学(6266)
问题(6102)
学学(5999)
财经(5943)
农业(5509)
技术(5477)
国际(5468)
(5422)
技术经济(4293)
(4227)
金融(4227)
世界(4162)
统计(4158)
商业(3917)
(3825)
(3450)
贸易(3450)
经济问题(3402)
共检索到93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兰陵  
笔者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建立产业集聚、溢出偏向性与工资不平等之间的研究框架,利用2001年~2011年20个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估计等方法进行检验,发现三个产业集聚考察指标中仅产业间集聚度对溢出偏向性的影响最直接、最显著,除此以外溢出偏向性还受所有制性质和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产业集聚也对工资不平等产生影响。产业内集聚度与产业间集聚度的提升加剧了工资不平等。因所有制和贸易开放度偏向的FDI溢出效应对工资不平等产生积极、显著的正面影响,当然工资不平等的程度递增也受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及研发投入等因素的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邵敏  刘重力  
本文对2002-2007年我国工业行业工资不平等的变化进行分解,并将出口贸易的影响纳入分解框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行业工资不平等程度的变化主要由行业内变化即技术进步引致,而行业出口贸易密集度的提高会使该行业发生相对地更偏向技能劳动力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行业内的工资不平等程度。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也表明行业出口贸易密集度与工资不平等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非由二者间的反向因果关系所致。样本期间内,出口贸易密集度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行业工资不平等变化的实际贡献约为17.32%~22.51%。而综合来看,行业技术进步偏向对其工资不平等的实际解释力约为51.13%。因此,应注重提高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志成  闫佳  
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喻美辞  熊启泉  
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是国际贸易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从R&D资本存量丰富的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及其技术溢出对中国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物化型的技术溢出,中间产品进口既通过实现熟练劳动力与国际先进R&D资本互补效应,又通过技能偏向的知识学习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和就业份额,扩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相对工资差距,加剧了工资不平等。随着熟练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工资不平等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毕红毅  张海洋  
本文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了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的研究中,运用面板数据从行业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山东省2000-2009年在有产业集聚倾向的行业与没有集聚倾向行业中FDI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出结论是山东省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相关行业的产业集聚抑制了FDI的技术溢出;同时产业集聚也抑制了流动资本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嬛  
作为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FDI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FDI究竟会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集聚的视角分析FDI对内资企业绩效的溢出作用,并认为FDI集聚的动态过程会对FDI集聚的溢出效应产生影响。研究发现,FDI集聚对内资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到FDI集聚时间的负向调节影响,集聚时间越长,溢出效应越弱。此外,FDI无节奏的集聚也负向调节FDI集聚的溢出效应,集聚越无节奏,FDI集聚的溢出效应越小。最后,FDI不同的集聚水平、不同的产业背景都会对FDI集聚的溢出效应以及集聚过程的调节作用产生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发展中经济体背景下FDI集聚以及集聚过程对东道国企业的影响,在实践中也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时磊  田艳芳  
收入不平等已成世界性趋势和难题,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引发的政策转向正在撕裂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收入不平等也不断加剧。长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为探究收入不平等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提出收入不平等负向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结构偏向"机制:一个国家(地区)收入分布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阶层、部门分裂,不同阶层、部门为了公共支出合意结构而竞争,迫使政府削减必要的但不被关注的支出,而这可能降低社会治理能力,进而危害长期经济增长。本文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初始程度显著降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照侠  龚敏  
在存在财政支出偏向的视角下考察收入不平等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建立数理模型,从理论上说明收入不平等、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偏向三者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建立面板计量模型进行经验研究,检验理论模型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当政府存在财政支出偏向时,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其二,财政支出增加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但不利于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缩小。收入不平等程度过高是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要求调整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减少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增加公共福利性支出,扭转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城市偏向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本文利用中国2004至2009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以历史集聚特征作为工具变量的经验研究发现,就业密度对制造业企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呈倒U型,同时市场潜能对制造业工资具有正影响。进一步根据企业区位进行分组分析发现,就业密度对东部地区企业工资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工资水平未见显著影响;市场潜能对不同分组的企业工资水平都具有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从经济集聚视角就缩小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凌云  杨秀苔  冉茂盛  
论文运用GTA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间投入的物化技术溢出与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该理论假设的框架下进行实证模拟。模拟结果首先验证了第二产业的中间投入产生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产生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假设;其次,模拟结果表明北美第二、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对中国所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第二产业的作用强于第三产业的作用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邵敏  刘重力  
文章将外资影响技能溢价的主要途径区分为两类:其一为外资通过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影响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进而影响技能溢价,其二为外资通过影响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进而影响技能溢价。文章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对这两种途径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会通过偏向非技能劳动力技术外溢对我国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产生显著负向作用,同时由于可能存在技能劳动力的反向流动,其对我国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由此得到如下结论:样本期间内我国的FDI技术外溢更偏向非技能劳动力从而外资的进入会降低我国的技能溢价。进入我国的FDI平均来说是"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会娟  梁琦  
知识溢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知识的创新、扩散与积累都是在集聚体内进行的,集聚的存在也为知识溢出关联提供了产业网络基础,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不仅仅需要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密切的互动联系。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以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