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1)
2023(14305)
2022(12165)
2021(11511)
2020(9806)
2019(22222)
2018(22150)
2017(43458)
2016(23010)
2015(25829)
2014(25019)
2013(24246)
2012(22193)
2011(19871)
2010(20111)
2009(18309)
2008(17604)
2007(15322)
2006(13506)
2005(11519)
作者
(62179)
(51715)
(51528)
(49195)
(32977)
(24580)
(23383)
(20159)
(19528)
(18350)
(17423)
(17215)
(16274)
(16113)
(15973)
(15421)
(15306)
(15007)
(14873)
(14794)
(12632)
(12476)
(12411)
(11838)
(11633)
(11492)
(11272)
(11194)
(10360)
(10135)
学科
(97149)
经济(97061)
管理(68435)
(66560)
(55519)
企业(55519)
方法(45457)
数学(40247)
数学方法(39565)
中国(28806)
(24528)
业经(22095)
(22043)
技术(21131)
地方(19951)
(17687)
(16297)
贸易(16282)
农业(16045)
理论(15907)
(15800)
(15473)
(15006)
银行(14988)
产业(14501)
(14348)
(13762)
环境(13739)
(13563)
金融(13561)
机构
学院(319160)
大学(317507)
(134164)
经济(131445)
管理(130074)
理学(113124)
理学院(111948)
管理学(109851)
管理学院(109248)
研究(99800)
中国(75519)
(66235)
(60972)
科学(58954)
财经(49291)
(46907)
中心(46783)
(46231)
(44810)
业大(43810)
(43201)
研究所(42456)
经济学(41570)
北京(41161)
(40694)
师范(40320)
经济学院(37708)
(37036)
(36943)
财经大学(36747)
基金
项目(218663)
科学(175702)
研究(161575)
基金(160363)
(138387)
国家(137296)
科学基金(120749)
社会(104904)
社会科(99828)
社会科学(99805)
(86533)
基金项目(85471)
自然(77459)
自然科(75865)
自然科学(75851)
教育(75296)
自然科学基金(74453)
(72228)
编号(65348)
资助(64605)
成果(51228)
(50136)
重点(48791)
(48177)
(47613)
创新(46156)
课题(44595)
国家社会(43897)
教育部(42279)
人文(41614)
期刊
(140176)
经济(140176)
研究(91884)
中国(58616)
管理(50253)
(45347)
科学(41879)
学报(41118)
(37826)
教育(34343)
大学(33005)
技术(31636)
学学(30980)
(26933)
金融(26933)
农业(26015)
业经(24238)
财经(23777)
经济研究(23213)
问题(20631)
(20615)
统计(17715)
技术经济(17382)
(17068)
科技(16147)
商业(15513)
现代(15154)
理论(15012)
图书(14508)
决策(14451)
共检索到457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  张运峰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  张运峰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  张运峰  
本土产业集聚模式会显著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的溢出效应,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FDI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时考虑了本土产业结构与FDI是否相互匹配的问题。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影响FDI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基于我国2008-2013年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本土产业集聚模式如何影响FDI在城市创新中带来的区域内与区域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FDI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外部性,产业集聚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受到地区差异、城市规模差异的约束。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多样化集聚,本土产业专业化集聚更容易吸收和传播FDI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明显。从分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多样化集聚提升FDI的溢出效应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FDI的溢出效应更多的受益于专业化集聚。从分城市规模来看,特大规模城市应该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而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则应该更多地专注于专业化集聚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敏俊  张雪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迅速,降低了知识传播的空间阻隔,促进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9—2016年26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多期DID方法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但对不同规模和地理区位的城市存在差异。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高铁开通对超大城市创新发展的作用最显著,其次是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在地理区位方面,高铁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存在空间上的有效区间,高铁开通对距中心城市2小时圈层城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1小时圈层的城市,对3小时及以上圈层的城市影响较小。未来高铁建设,应充分认识城市规模与地理区位的差异影响,科学布局高铁站点;加强城市群内部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创新发展空间形态;培育城市群内中心城市成为创新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本文利用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城市维度实证考察经济集聚、空间结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链式反应关系。结论显示:经济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呈正U型关系,但总体来看经济集聚的边际创新效应递增;城市的单中心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最优空间结构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值约为0.423;经济集聚与空间结构的交互效应为负,抑制创新的"拥挤效应"会出现在集聚程度高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但集聚度较低的多中心城市也不利于创新。由此得到政策含义十分明显:考虑到经济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不宜过分强调"城市病"而控制大城市规模;注重城市经济集聚度与空间结构的合理匹配,引导中小城市走紧凑式空间发展道路,适度推动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赵国振  
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了我国2003-2012年30个区域的创新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2)总体而言,专业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规模效率,而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3)分区域而言,东部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而中部地区表现为专业化集聚促进创新效率;(4)区域之间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联动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魏学辉  段小雪  陈思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集聚与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通过对空间效应的分解分析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与金融集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改进型创新和模仿型创新上;金融集聚对本地的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行业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上。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将  许泽庆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将工业多样化集聚划分为相关多样化集聚与无关多样化集聚,并使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中国2005~2016年27个区域的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利用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工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间的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联动与依赖性;工业的相关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无关多样化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元平  王品超  朱晓盼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自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科教支出增加及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是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原因。这可以解释为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人力资本、教育资源及企业在城市的集聚,城市化过程的知识的溢出和要素的流动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林   陈艺晏   任华   李义玲  
论文利用2010—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大气污染、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探究流域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城市大气污染间的动态传导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大气污染具有正向抑制效应,且技术创新作用强度呈边际效用递增趋势;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大气污染的作用机制差异明显,其中,上游和中游产业集聚对其大气污染的负向效应明显,而下游产业集聚对其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流域大气污染状况对于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但是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明显。基于上述结果,论文对黄河流域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出系列建议,如依据“重点治理”与“逐步改善”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流域大气污染的“差异化”治理方案;构建新型绿色技术创新激励体系,充分挖掘技术创新的大气污染治理红利;上游和中游城市产业集聚要提升环境准入门槛和环境规制,避免成为“高排放、高能耗”产业转移的“污染避难所”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林   陈艺晏   任华   李义玲  
论文利用2010—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大气污染、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探究流域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城市大气污染间的动态传导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大气污染具有正向抑制效应,且技术创新作用强度呈边际效用递增趋势;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大气污染的作用机制差异明显,其中,上游和中游产业集聚对其大气污染的负向效应明显,而下游产业集聚对其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流域大气污染状况对于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但是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明显。基于上述结果,论文对黄河流域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出系列建议,如依据“重点治理”与“逐步改善”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流域大气污染的“差异化”治理方案;构建新型绿色技术创新激励体系,充分挖掘技术创新的大气污染治理红利;上游和中游城市产业集聚要提升环境准入门槛和环境规制,避免成为“高排放、高能耗”产业转移的“污染避难所”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彩江  李艺芳  
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翼  黄伟刚  郑兴无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利用经济集聚指数测算了我国地级市工业两分位的中小企业集聚指数,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中小企业集聚水平和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中小企业的集聚成长和地区金融发展均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机制,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地区。本文认为更为积极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政策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鹤  周少君  
为考察城镇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程度及空间相关特征,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2年间的地级市样本数据,建立房地产价格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效应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1)近十年,快速城镇化是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力度与房屋供给、房地产开发投资相近。(2)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但会导致当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直接效应),也会导致相关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间接效应),但这种效应往往被忽视。(3)就空间距离而言,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随着空间相关距离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鹤  周少君  
为考察城镇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程度及空间相关特征,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2年间的地级市样本数据,建立房地产价格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探讨空间效应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1)近十年,快速城镇化是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力度与房屋供给、房地产开发投资相近。(2)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但会导致当地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直接效应),也会导致相关地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间接效应),但这种效应往往被忽视。(3)就空间距离而言,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随着空间相关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就地理区位而言,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在东北地区最强,城镇化的间接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就城市规模而言,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在小城市更大,城镇化的间接效应在大城市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