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8)
2023(13191)
2022(10931)
2021(9734)
2020(8395)
2019(18607)
2018(18335)
2017(35888)
2016(19391)
2015(21303)
2014(21273)
2013(21246)
2012(19449)
2011(17398)
2010(17653)
2009(16765)
2008(17111)
2007(15894)
2006(13992)
2005(13155)
作者
(58005)
(48510)
(48273)
(45911)
(31049)
(23079)
(21770)
(18563)
(18266)
(17567)
(16749)
(16137)
(15957)
(15706)
(15620)
(14840)
(14427)
(14238)
(14227)
(13751)
(12156)
(11993)
(11967)
(11174)
(11170)
(10822)
(10798)
(10792)
(9851)
(9638)
学科
(89731)
(87422)
经济(87288)
(83221)
企业(83221)
管理(76579)
方法(36391)
业经(31451)
(31357)
数学(27429)
数学方法(27198)
(26697)
(23169)
财务(23147)
财务管理(23113)
(22588)
企业财务(22008)
技术(19974)
中国(19729)
农业(19335)
(17036)
(15909)
(15655)
理论(15243)
(15215)
体制(14773)
地方(14460)
(14232)
(13982)
银行(13948)
机构
学院(288377)
大学(283014)
(124459)
经济(122164)
管理(113777)
理学(97028)
理学院(96075)
研究(95814)
管理学(94774)
管理学院(94237)
中国(75990)
(61949)
(59552)
科学(57189)
(53994)
(49403)
财经(47974)
(45897)
研究所(44185)
业大(43561)
(43414)
中心(43092)
农业(42701)
经济学(38159)
北京(37114)
(35435)
财经大学(35414)
经济学院(34391)
(34323)
商学(32703)
基金
项目(186258)
科学(148419)
基金(137557)
研究(133853)
(120683)
国家(119637)
科学基金(103677)
社会(87494)
社会科(83158)
社会科学(83141)
(74030)
基金项目(72052)
自然(67677)
自然科(66083)
自然科学(66059)
自然科学基金(65020)
(60996)
教育(59404)
资助(56306)
编号(51130)
(42512)
(42390)
重点(42161)
(41283)
成果(40540)
(40506)
(39191)
创新(38913)
国家社会(36814)
课题(35984)
期刊
(144480)
经济(144480)
研究(85394)
中国(58414)
(53540)
(50888)
管理(49786)
学报(44717)
科学(42991)
农业(34697)
大学(34508)
学学(33311)
(29291)
金融(29291)
技术(26010)
业经(25241)
财经(25224)
经济研究(22673)
教育(22218)
(21864)
(21153)
问题(18628)
技术经济(17071)
财会(15327)
现代(14959)
世界(14252)
(13986)
(13854)
商业(13659)
科技(13595)
共检索到440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曙林  欧梅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中引入产业集聚的不确定性降低和"必要沉没成本"消化两大效应,利用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与其资产专用性水平密切相关,即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产业集聚的生产率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利用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分析所得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结论是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受企业自身资产专用性的抑制。因此,在产业政策上,政府在除适度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外,更应通过在集聚区域内建立稳定的资产流动共享机制并以制度化手段规范市场、降低进入退出壁垒来促使产业集聚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好地发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曙林  欧梅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中引入产业集聚的不确定性降低和"必要沉没成本"消化两大效应,利用数理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与其资产专用性水平密切相关,即资产专用性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得到产业集聚的生产率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利用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分析所得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结论是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受企业自身资产专用性的抑制。因此,在产业政策上,政府在除适度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外,更应通过在集聚区域内建立稳定的资产流动共享机制并以制度化手段规范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王丽君  徐生霞  
通过对区位熵的加权处理,给出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带动效应,而这种效应表现出阶段递减特性。从分解效应看,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带动效应表现出单门槛非线性特征,而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双门槛效应;分区域看,相较于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东中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分行业看,科学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呈现倒U型特点,而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临界减小特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明琴  童碧如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产业集聚和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运用OP半参数估计方法对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运用工具变量对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此外,在稳健性检验中,将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分解,得出邻近企业数量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的观点,也进一步佐证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溢出、人才流动和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嵇正龙  郑江淮  肖艳  
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异质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源于集聚效应,或者选择效应,抑或两者共同作用。江苏实施南北结对帮扶政策,推动制造业从南往北梯度转移,促进了区域间均衡发展,也改善了企业生产率。为了识别、分析江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来源于集聚效应还是选择效应,选择2000—2020年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散点拟合、面板回归“、左断尾—右移动”系统识别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江苏全域和苏南地区的制造企业同时存在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且集聚效应大于选择效应,苏中和苏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江苏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获取空间外部经济,而政府则可以通过优化南北帮扶政策提升江苏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门闯  刘婷  
本文采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外资企业与我国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并从企业规模、控制权性质两个维度分析不同外资企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系的路径差异。结果发现:外资企业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主要是外资企业与其前后关联行业集聚之间的互动促进,外资企业与同行业的集聚并未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外商独资企业与其前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均存在互动促进,且外商独资与其后向关联行业的集聚之间形成的互动促进是外资企业与我国产业集聚互动促进的主要路径;中外合资企业仅与其前向关联行业集聚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动促进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什么影响?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各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分析产业集聚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提高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非促进技术进步的发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良举  陈甬军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黎日荣  周政  
制造业依然有进一步向城市集聚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集聚才能避免拥挤效应,从而有效地提高集聚效应,对此,现有文献尚未作出很好的解释。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可使用中国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与已有文献普遍认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提升制造业生产率不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单元表现不同,在全市范围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每平方公里增加100个生产性服务就业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提升19.52%;在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鹏  程施  刘海洋  
论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生产率效应,并采用空间俱乐部模型区分了各种效应的地区差别。结果表明,1988-1997年和1998-2009年两个时期,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并且在后期东部的静态专业化效应强于中西部;在整个研究期间,东部和中西部均不存在显著的动态或静态的多样化效应;规模效应在两个时期有所差异,前期在东、中西部均不显著,后期东部存在显著的负向规模效应,而中西部存在正向规模效应,显示出过度集聚开始在东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拥塞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萍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瑜婷  
文章从中国服务发包方视角和制造业微观层面出发,将服务外包细分为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两部分,对比分析两者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不同影响。采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原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都明显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并且国内服务外包相较于国际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