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00)
2023(18888)
2022(16122)
2021(14926)
2020(12300)
2019(28237)
2018(27959)
2017(53310)
2016(29164)
2015(32759)
2014(32818)
2013(31856)
2012(29712)
2011(26776)
2010(26792)
2009(24286)
2008(23404)
2007(20558)
2006(18048)
2005(15917)
作者
(84549)
(70594)
(69896)
(66337)
(44669)
(33802)
(31862)
(27858)
(27127)
(25201)
(23980)
(23829)
(22636)
(22331)
(21766)
(21693)
(20890)
(20783)
(20128)
(20123)
(17496)
(17398)
(17102)
(16208)
(15700)
(15675)
(15627)
(15561)
(14291)
(14111)
学科
(119819)
经济(119688)
管理(81070)
(77208)
(62344)
企业(62344)
方法(49786)
数学(42770)
数学方法(42189)
(34553)
中国(34270)
地方(31201)
业经(28160)
(27578)
(26509)
农业(22932)
(22534)
(20361)
贸易(20345)
环境(20229)
(19650)
理论(19478)
技术(19380)
(18858)
(18652)
银行(18597)
(18398)
金融(18389)
(17879)
(16810)
机构
学院(406114)
大学(404703)
(159502)
管理(158087)
经济(155932)
研究(141008)
理学(136191)
理学院(134647)
管理学(132077)
管理学院(131350)
中国(103972)
科学(88904)
(87056)
(72227)
(70909)
(70904)
研究所(64730)
中心(64315)
业大(63057)
(62180)
财经(57367)
(55486)
农业(55152)
北京(54934)
师范(54889)
(52332)
(52131)
(49883)
经济学(47149)
技术(45154)
基金
项目(282252)
科学(220934)
研究(205778)
基金(201953)
(177228)
国家(175717)
科学基金(150049)
社会(128290)
社会科(121406)
社会科学(121375)
(112500)
基金项目(107079)
自然(97776)
自然科(95432)
自然科学(95405)
教育(94614)
(94149)
自然科学基金(93630)
编号(84206)
资助(82849)
成果(68022)
重点(63724)
(63474)
(61027)
课题(59129)
(58634)
创新(54741)
科研(53623)
国家社会(52368)
教育部(51916)
期刊
(178496)
经济(178496)
研究(118615)
中国(82801)
学报(67642)
(65255)
科学(61258)
管理(58757)
(53940)
大学(51030)
教育(49703)
学学(48010)
农业(44955)
技术(36995)
(35679)
金融(35679)
业经(31454)
经济研究(27701)
财经(27197)
问题(23560)
(23305)
(23012)
图书(21844)
科技(20492)
(19638)
技术经济(19003)
理论(18445)
资源(18291)
商业(18114)
现代(17923)
共检索到60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平宇  陈建军  
本文在整合和分析现有文献资料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背景,探讨了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治理体系。虽然产业集聚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平台,但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还须发挥相关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三个治理主体的治理体系,其中政府主要发挥着引导治理功能、行业协会发挥着协调治理功能、核心企业发挥着网络治理功能。本文建议政府一方面严守环保红线,同时要注重营造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的治理主体功能,畅通产业集聚的正外部性,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现污染治理的规模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书敬  邹玉琳  胡姚雨  
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96个地级市2006-2011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以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2006-2011年全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但变异系数增加;绿色发展效率高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产业集聚的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丽莉  侯宇琦  
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双引擎——区域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空间关联视角,就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差异化作用进行考察,分析专业化产业集聚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进而以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减弱专业化产业集聚对本地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2)多样化产业集聚对本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提高会加剧这种抑制作用;(3)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相关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间接抑制效应,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上的邻近,还体现在经济联系和人力资本联系上,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相邻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影响的参数估计结果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利勇  
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经济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近几年,河南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结合河南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孙元元  
基于C-D函数和CES生产函数,本文模拟了产业地理的演变逻辑,构建了一个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模型,阐释了贸易开放、产业地理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产业地理的形成具有异质性作用,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绿色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依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本文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借助2004—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贸易开放的效用是进口和出口之间作用力相互抵消或彼此增强的结果,二者对不同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力表现出线性、U型和倒U型特征,异质性体现明显,且存有"渗透边界",对一些产业区位的影响在现阶段不显著;第二,与贸易开放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相比,贸易开放与产业地理的交互作用随所处产业地理情境的不同会导致直接效应被增强或弱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谢燕娜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一种创新型的旅游产业形态,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对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意义重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与旅游产业集群既关系密切又有所不同。"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重点发展和培育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其发展条件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发展依托,有较好的投资条件,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及有独特的空间结构。未来其数量将有所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对区域的影响逐步彰显,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发挥作用逐步显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定月  张传林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本文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例,在全面分析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因素,提出金融支持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源明  
“双碳”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零售产业重新定义了绿色化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但关于如何加速零售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化转型,仍是各地方政府与企业自身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借力互联网推动服务载体与发展模式逐步从线下转变为线上,能够促进零售产业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推动零售产业集聚,能够促进零售企业共享资源,提高运行效率。由此可知,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均是影响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潜在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双碳”目标驱动下零售产业集聚与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的机理,旨在为各地方政府引导零售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抑制零售产业集聚;零售产业集聚具有明显滞后性;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率和零售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对环境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零售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无法显著影响零售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蕾  申云  徐承红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下同)的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构建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SAR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在2004—2015年间得到大幅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梯度递减的分布规律;从极差值来看,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差距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部临接省份间的差距则不断缩小;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空间外部性,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国层面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4倍,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分别约为直接效应的0.8倍和1.3倍,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而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永春  左梦婷  黄湛  邹晨  
在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高技术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供给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以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2)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公共服务供给和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3)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门槛值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当集聚程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呈现递减效应。(4)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另外,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影响也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东、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没有体现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冰  
<正>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传统产业集聚往往伴随着突出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通过政府主导下的环境规制弥补市场失灵的资源配置缺陷成为实现产业集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此,由胡晖编著的《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一书,基于生态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偏向性技术进步、产业空间关联度等理论深入分析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大量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理,系统论述了环境规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中介作用于产业集聚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对于科学加强环境规制规范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绿色发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儒  卫离东  
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作为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减排效应入手,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从空间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地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产业集聚起到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强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以推动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苏梦颖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狄寒梅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热点地区之一,流通业发展迅猛,但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势必会带来排放大、资源消耗多等问题。因此,在碳达峰目标下,提高流通业绿色发展效率无疑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本文选取环渤海地区157个城市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技术变革与流通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理,以期为相关地方政府制定流通业发展新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的流通企业聚集水平并不均衡,技术变革主要分布于少部分城市,且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悬殊。流通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对流通业绿色发展呈“U”型变化关系,即先抑制后促进,技术变革对流通业绿色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产业聚集可以通过技术变革这一中介来促进流通业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冯曦明  张仁杰  杨膨宇  
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厘清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其影响效果、作用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研究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关系,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市场化是重要的作用机制;产业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其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技术进步与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市场化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但效果更明显;直接效应变动较平缓,溢出效应与总效应的波动更明显且呈现出波动中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地区间地理距离的增大,溢出效应衰减边界明显“,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依次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