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6)
2023(14310)
2022(11928)
2021(10965)
2020(8943)
2019(20408)
2018(19922)
2017(38778)
2016(20722)
2015(22930)
2014(22213)
2013(21464)
2012(19128)
2011(16937)
2010(16675)
2009(14790)
2008(13795)
2007(11782)
2006(9928)
2005(8044)
作者
(56615)
(47842)
(47362)
(44866)
(29800)
(22590)
(21341)
(18739)
(18015)
(16670)
(16058)
(15932)
(14781)
(14679)
(14432)
(14340)
(14210)
(14056)
(13585)
(13450)
(11571)
(11516)
(11324)
(10589)
(10553)
(10509)
(10281)
(10122)
(9558)
(9371)
学科
(86985)
经济(86913)
管理(58186)
(57360)
(46687)
企业(46687)
方法(43270)
数学(39091)
数学方法(38409)
(23915)
中国(20408)
业经(20221)
(19277)
地方(17667)
农业(16121)
技术(15323)
(15046)
环境(14660)
理论(13653)
(13543)
贸易(13535)
产业(13376)
(13113)
(12545)
(12462)
财务(12406)
财务管理(12378)
(12010)
(11933)
企业财务(11754)
机构
学院(283860)
大学(278917)
(116137)
管理(114325)
经济(113981)
理学(101196)
理学院(100133)
管理学(97991)
管理学院(97482)
研究(88493)
中国(63517)
(56916)
科学(56122)
(48332)
(46545)
业大(45631)
(42076)
中心(41762)
财经(40367)
(39855)
研究所(39008)
(36968)
农业(36650)
经济学(35968)
(35687)
师范(35282)
北京(34232)
(33328)
经济学院(32818)
经济管理(31520)
基金
项目(209404)
科学(167605)
基金(153900)
研究(150018)
(135248)
国家(134182)
科学基金(117217)
社会(97255)
社会科(92662)
社会科学(92634)
(83972)
基金项目(82035)
自然(77107)
自然科(75457)
自然科学(75447)
自然科学基金(74091)
教育(70003)
(69983)
资助(61821)
编号(59644)
重点(47469)
(46030)
(45390)
(45154)
成果(44694)
创新(42329)
国家社会(41098)
课题(40868)
科研(40290)
教育部(39143)
期刊
(114649)
经济(114649)
研究(72410)
中国(47818)
学报(43605)
科学(41847)
(41298)
管理(41064)
(36340)
大学(34343)
学学(32808)
农业(28927)
教育(28461)
技术(28375)
业经(21050)
经济研究(19276)
财经(18811)
(18336)
金融(18336)
(16365)
统计(15910)
(15830)
问题(15364)
(15034)
技术经济(14907)
科技(14458)
(13282)
决策(13209)
商业(13102)
资源(12672)
共检索到382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温科   李常洪  
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是实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在构建改进后的“非径向松弛SBM”的基础上,运用2010—2020年的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空间关联在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影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分别对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型”与“U型”影响;空间关联增强了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分别对绿色生产效率具有负向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空间关联对于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区位、教育水平、环境规制以及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异质性。因此,应该引导当地企业基于产业链分工形成高质量的空间集聚;以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升级带动自身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绿色生产的协同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红梅  王明春  胡梅梅  
以生猪养殖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2004—2016年中国17个生猪主产省的数据,采用非径向、非角度基于松弛变量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生猪优势产区和主产省大、中、小不同规模养殖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分解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结果表明:规模化生猪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三种规模均呈现出差异化增长的空间特征和波动性增长的时序变化特征;小规模生产率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大规模则主要源自技术效率提升,中规模由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改善双力驱动;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不同规模养殖比较优势、地方政府对本地生猪规模养殖的重视程度等差异是导致区域和省份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景先  鲁营  王忠松  
利用201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GML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和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对GTFP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空间布局上,我国科技金融与GTFP均存在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非均衡性,从时序特征看这种非均衡性愈加明显;科技金融对中心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对外围地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与外围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加大研发投入是科技金融影响GTFP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联盟,加大中部、西部与东北部地区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措施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紫薇  陶爽  郑德昌  
从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性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东部地区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并保障知识技术创造者的合理合法权益;中西部地区以及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应积极建立与大城市之间的技术帮扶关联,强化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流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远飞  吴允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了财政分权、环境规制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对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的提高不仅会引起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也会造成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现象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财政分权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的调节作用不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景先  鲁营  王忠松  
利用201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GML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和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对GTFP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空间布局上,我国科技金融与GTFP均存在空间相关性与空间非均衡性,从时序特征看这种非均衡性愈加明显;科技金融对中心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对外围地区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科技金融与外围地区GTFP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加大研发投入是科技金融影响GTFP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联盟,加大中部、西部与东北部地区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等措施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瑛  陈柏云  王忆雯  
选择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熵值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单一的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现阶段,"金融发展-环境规制"相结合的模式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发展成效;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合理进行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适宜环境规制政策,结合考虑金融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泽  刘兴  
基于超效率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从全国及东、中和西部实证分析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显著,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在全国层面,房地产投资不仅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显著为负,而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出的绿色技术效率与绿色技术进步也存在反向抑制;(3)区域角度,房地产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直接作用最大,西部最小,对中部地区的间接作用最大,西部最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赫永达  王俏茹  刘达禹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实现双赢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效率评价的角度对我国多维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创新性地将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引入至效率评价模型中,构建了一个改进的SBM(Improved Slack Based Model,ISBM),对中国省级绿色生产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新测度,随后利用Tobit模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中国的绿色生产效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均未达到有效水平,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其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考察期内呈微弱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减缓是阻碍其提高的核心因素;再次,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综合而言,加强环保规制力度和提高城镇化率是提升全国绿色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而东部地区需警惕二产回流,西部地区则应摒弃“唯GDP论的逐底竞赛”;最后,绿色生产效率最低的省份是处于新城市集群地理中枢位置的人口大省,而非是经验认知中的高度工业化省份,产生这一结果的根源在于这些省份承载了大量来自其他省份的污染转移,这一结果再一次证明非期望投入是效率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景波  
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提高能源效率是减轻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山东省17地市2005—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各地市能源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分析,山东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较低但不断提高,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较大,2008年前后整体效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从空间分布上,各地市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较大且与地域位置无明显相关性,高效率地市能源结构比较合理,而低效率地市产业结构和能耗比例明显不合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阿忠  肖志学  
本文以产业结构多样化为主要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以中国2007~2019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将产业结构多样化分解后发现,相关多样化对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关多样化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分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相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显著为正,在中部为正,但不显著,间接效应在三大地区均不显著。无关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只有在东部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只有在西部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分析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宁宁  江明娟  
文化服务业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影响着我国文化行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SBM模型对我国32家文化服务业上市公司2008-2017年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文化服务业上市公司中约28%的企业相对效率最优,但整体运营效率仍亟待提高;32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每年有7家保持DEA有效,其中丽江旅游在2008-2017年间一直保持DEA最优,多数企业对资源价值挖掘不足,效率水平不高;从松弛值指标来看,部分文化服务业上市公司过于追求速度与规模,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强化核心竞争力建设;补齐企业创新短板;加快推进多渠道融资;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张云  蒋正云  
运用熵值法构造各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Super-DEA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采用区位熵测度创新要素集聚,基于测量结果和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全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部为单元,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入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R&D经费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R&D人员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且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各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