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12)
- 2023(17740)
- 2022(14942)
- 2021(13713)
- 2020(11842)
- 2019(26707)
- 2018(26552)
- 2017(50664)
- 2016(27126)
- 2015(30379)
- 2014(29518)
- 2013(29103)
- 2012(26647)
- 2011(23628)
- 2010(23553)
- 2009(21856)
- 2008(21820)
- 2007(19889)
- 2006(17033)
- 2005(15260)
- 学科
- 济(118185)
- 经济(118062)
- 业(104298)
- 管理(93453)
- 企(93199)
- 企业(93199)
- 方法(54111)
- 数学(44176)
- 数学方法(43652)
- 业经(35441)
- 农(34748)
- 财(34679)
- 中国(28821)
- 技术(25322)
- 务(24795)
- 财务(24736)
- 财务管理(24694)
- 农业(24045)
- 企业财务(23387)
- 制(21809)
- 地方(21641)
- 贸(20616)
- 贸易(20604)
- 理论(20294)
- 和(20047)
- 易(20023)
- 学(19308)
- 划(18686)
- 策(17694)
- 环境(16889)
- 机构
- 学院(384064)
- 大学(378047)
- 济(163011)
- 经济(159990)
- 管理(157407)
- 理学(135551)
- 理学院(134273)
- 管理学(132182)
- 管理学院(131458)
- 研究(121116)
- 中国(94063)
- 京(78972)
- 财(73748)
- 科学(73069)
- 农(63556)
- 所(59675)
- 财经(58743)
- 江(58438)
- 中心(57614)
- 业大(56478)
- 研究所(53971)
- 经(53265)
- 农业(49932)
- 经济学(49100)
- 北京(49088)
- 州(45932)
- 范(45333)
- 师范(44864)
- 经济学院(44481)
- 院(43812)
- 基金
- 项目(256842)
- 科学(204671)
- 研究(187902)
- 基金(187772)
- 家(163257)
- 国家(161667)
- 科学基金(141275)
- 社会(121147)
- 社会科(115193)
- 社会科学(115159)
- 省(102590)
- 基金项目(99209)
- 自然(91355)
- 自然科(89385)
- 自然科学(89361)
- 自然科学基金(87838)
- 教育(85446)
- 划(84369)
- 资助(76079)
- 编号(75362)
- 成果(58757)
- 创(58261)
- 重点(57281)
- 部(56193)
- 发(56093)
- 创新(53771)
- 课题(50727)
- 国家社会(50614)
- 业(49965)
- 科研(49314)
- 期刊
- 济(178162)
- 经济(178162)
- 研究(105905)
- 中国(73343)
- 管理(63482)
- 财(61429)
- 农(58066)
- 学报(55184)
- 科学(53305)
- 大学(42855)
- 学学(40617)
- 农业(39927)
- 技术(39446)
- 教育(35372)
- 融(32682)
- 金融(32682)
- 业经(31553)
- 财经(29157)
- 经济研究(28142)
- 经(25261)
- 业(24904)
- 问题(23299)
- 技术经济(23049)
- 统计(19658)
- 科技(19455)
- 策(19067)
- 商业(18779)
- 现代(18440)
- 财会(18286)
- 贸(18220)
共检索到566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峰 任仕佳 殷秀清
加快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是推进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钢铁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研究视角,在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与扰动噪音对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效率测度模型构建过程影响的基础上,选取三阶段DEA模型对国内2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效率变迁趋势进行系统评价,并采用PVAR模型对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绿色供应链效率之间的双向动态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效率在2008—2017年期间整体呈现出稳步提升的宏观态势,但是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其具有典型的分异特征,其中高效率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中效率与低效率企业多位于中西部地区,而且西部地区整体效率变化态势不容乐观;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效率与技术创新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与产业集聚之间仅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系统GMM估计和脉冲响应检验中,产业集聚短期内对绿色供应链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长期看存在向抑制作用转变的威胁,同时虽然技术创新对绿色供应链效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滞后性会对其正向效应产生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棋
一、增强钢铁工业活力已迫在眉睫钢铁工业是上海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市属机电、造船等工业每年所需钢材的70%是由上海地方钢铁工业提供的,钢铁工业产值占整个上海工业总产值的11%左右,上缴国家利税总额占上海财政收入的8%左右。同时,上海地方钢铁工业现已形成530万吨钢和49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其中特种钢材占全国的18%左右。并能冶炼1200余种钢种,轧制2.2万余种品种规格的钢材,在全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第二大钢铁工业基地。建国40年来,它已累计生产钢1.1亿吨,钢材1亿吨,占全国同期生产总量的15%;累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琨 庞凤娇 陈高敏 何闯
本文从钢铁企业特点及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形式的视角出发,建立经济、创新、社会、生态4个测量维度的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出重要指标,通过乘法合成归一化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建立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从而提高评价上市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科学性。本文以上市钢铁企业2016-2018年的公开报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主要表现为经济绩效和创新绩效,而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影响较小;我国上市钢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异性明显,大部分企业难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出质量,导致经济绩效和创新绩效较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梁超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国际R&D对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国际R&D对中国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中间产品的国际R&D促进了东中西部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R&D对东部影响显著,对中西部不显著。人力资本吸收能力显著影响了国外研发的外溢,但对中西部不显著。因此,提高国内研发的转化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和调整服务业结构是政府的政策导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枫 祝丽云 马栋栋 姜维
目前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钢铁工业绿色转型问题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构建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SBM-DEA模型,从铁前工序和铁后工序两阶段视角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绿色技术效率,重点探讨了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钢铁企业整体的以及铁前和铁后工序阶段的绿色技术效率均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从生产流程的角度看,铁前工序阶段在效率挖掘方面潜力相对更大;从区域分布的角度看,东、中、西部地区钢铁企业的绿色技术效率依次递减。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技术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资源循环利用率与绿色技术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曼
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融资面临严峻的形势。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较多制约,为确保资金流命脉的畅通,必须探索新的融资模式。本文在阐述供应链融资对于大型钢铁企业的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应用问题,为大型钢铁企业成功融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型钢铁企业 供应链融资 风险管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春 石峰
基于2000—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面板数据,借鉴Abrigo与Love(2015)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分析企业创新绩效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动态脉冲响应。研究表明:五大制造业在响应方向、响应速度、响应趋势、累积响应和估计误差范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耸 刘绮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及环境恶化的日趋加剧,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严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的绿色营销模式是我国钢铁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必然途径,但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较淡薄,缺乏绿色营销理念及理论体系的支持,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大大制约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
钢铁企业 循环经济 绿色营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阚大学
基于1997年—2009年中国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发现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出口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外溢,当控制市场化进程对出口的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后,出口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是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得到当市场化指数大于8.02,出口才会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带来正效应,我国只有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的出口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区域角度来看,只有东部地区的出口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的是正效应;其次发现进口和市场化进程也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控制市场化进程对进口的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后,进口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正面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市场化进程 内资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煦 王道平 王燕
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采购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提取了绿色供应商选择的指标,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最终构建出四维的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数据分析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文杰
本文利用中国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组间均值估计方法对外资研发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协整检验(PanelDataCointegration)和估计。新的检验方法表明,无论是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以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协整检验统计量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专利申请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内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幅度为52.8%,且短期内各个行业对长期均衡的反馈程度各不相同。
关键词:
外资研发 技术创新能力 面板协整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育翔 黄全福 洪小和
文章基于对钢铁企业能耗现状分析,系统介绍了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的主要能源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我国钢铁企业加强能源管理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钢铁企业 能源管理 系统节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喆 王宗军 肖仁桥 余宜珂 兰潇
基于技术差距视角,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比较了2009—2018年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技术差距,并从"生产技术差距"和"企业管理水平"两个维度对各地区钢铁上市企业进行创新无效率分解,寻求效率损失的根源。研究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创新效率偏低,东、中、西部地区效率依次递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均不高。共同前沿下的创新效率值均小于群组前沿下的效率值,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的技术差距主要为0.05~0.3,且近年来呈现缩减趋势。不同地区钢铁企业创新效率损失的根源存在差异性。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是带来东部地区钢铁企业创新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中部和西部地区钢铁企业的效率提升则受制于生产技术差距和管理无效率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差距 效率分解 钢铁企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小双 孙慧 李苑
2009年新疆主要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运转状况较差,共有6个行业中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了DEA有效,其他11个行业为非DEA有效,整体水平较低,各行业发展很不平衡,许多行业中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一些行业,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技术创新活动投入量较大,但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而像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则相反,创新效率很高。这样,新疆急需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行业自主创新力度,加速实现新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彩云 刘丁荣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能源效率提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机制、特征和路径。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及各维度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总体效应为正,其中产业数字化促进作用最强,且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存在双门槛,呈现中间波动但总体促进的“N”型特征;(3)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提升能源效率,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城市跨越数字经济的第二个门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提升的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