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5)
- 2023(11001)
- 2022(9310)
- 2021(8377)
- 2020(6781)
- 2019(15641)
- 2018(15551)
- 2017(29992)
- 2016(15850)
- 2015(17763)
- 2014(17985)
- 2013(17899)
- 2012(16832)
- 2011(15681)
- 2010(16373)
- 2009(15104)
- 2008(14593)
- 2007(13058)
- 2006(12004)
- 2005(11195)
- 学科
- 济(99435)
- 经济(99359)
- 管理(39858)
- 业(37711)
- 方法(32496)
- 数学(28950)
- 地方(28858)
- 数学方法(28450)
- 企(28264)
- 企业(28264)
- 中国(28211)
- 农(20875)
- 业经(19746)
- 地方经济(17447)
- 学(15897)
- 农业(14450)
- 发(13925)
- 产业(13720)
- 环境(12973)
- 制(12937)
- 融(12936)
- 金融(12936)
- 贸(12575)
- 贸易(12562)
- 银(12228)
- 银行(12218)
- 行(11970)
- 易(11946)
- 理论(11690)
- 财(11686)
- 机构
- 学院(238263)
- 大学(234641)
- 济(111866)
- 经济(109612)
- 研究(88856)
- 管理(88806)
- 理学(75197)
- 理学院(74279)
- 管理学(72843)
- 管理学院(72390)
- 中国(66499)
- 京(51471)
- 科学(51452)
- 财(45936)
- 所(44963)
- 研究所(40305)
- 中心(38691)
- 江(36732)
- 财经(35970)
- 经济学(35503)
- 农(34530)
- 北京(33437)
- 范(32473)
- 经(32328)
- 师范(32205)
- 院(31811)
- 经济学院(31479)
- 业大(30793)
- 州(29859)
- 科学院(26733)
- 基金
- 项目(150874)
- 科学(119982)
- 研究(111587)
- 基金(108311)
- 家(93119)
- 国家(92387)
- 科学基金(79969)
- 社会(73570)
- 社会科(70037)
- 社会科学(70022)
- 省(60432)
- 基金项目(56424)
- 教育(50059)
- 划(49631)
- 自然(49039)
- 自然科(47933)
- 自然科学(47927)
- 自然科学基金(47020)
- 资助(45099)
- 编号(44218)
- 发(39537)
- 成果(35240)
- 重点(34245)
- 发展(32675)
- 课题(32245)
- 部(32182)
- 展(32174)
- 创(31131)
- 国家社会(30616)
- 创新(29237)
- 期刊
- 济(136615)
- 经济(136615)
- 研究(79699)
- 中国(51588)
- 管理(35949)
- 农(32750)
- 财(32318)
- 科学(32040)
- 学报(29542)
- 教育(24447)
- 技术(24206)
- 融(23449)
- 金融(23449)
- 大学(23334)
- 经济研究(23173)
- 农业(22342)
- 学学(22119)
- 业经(21820)
- 问题(18702)
- 财经(18279)
- 经(16113)
- 统计(15304)
- 技术经济(14690)
- 策(13723)
- 商业(12795)
- 决策(12449)
- 世界(12331)
- 贸(12200)
- 现代(12088)
- 业(11759)
共检索到378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洁 汪甜甜 陈浩
本文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产业集聚模式对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存在互相影响的作用规律,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独立效应分别表现出不显著和显著促进的特征,协同效应依次起到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而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均不显著;进一步引入城市规模的虚拟变量,多样化产业集聚至少对中等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的一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专业化产业集聚只对小城市释放了经济发展红利。因此在比较优势下,中等及以上城市应选择多样化的产业集聚模式,"小而精"的专业化产业集聚模式与小城市发展更为契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在《论城市人口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一文中,我们已经谈到正金字型、正工字型城市人口规模结构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倒工字型、倒金字型的则会降低人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分析了制约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各种因素。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特点、制约因素,并对其调整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密切相关,而且与城市人口规模结构也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探讨这一内在联系,有助于深入研究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冬梅 信超辉 袁珶
文章构建了引入人口规模约束的产业集聚函数,探讨不同的人口规模区间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机理,利用2004~2017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进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当城市人口规模在147.59万~211.71万时,专业化和多样化两种产业集聚模式均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下时,城市产业宜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上时,城市产业宜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2)专业化集聚因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产品多样化的供给能力有限而限制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多样化集聚则能更好地发挥Jacobs外部性促进家庭和企业关联效应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人口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张。中国中小城市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加快本地剩余劳动力向多样化程度高的大城市迁移。因而,各地方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小而全""大而全"、产业结构同质化的危害,顺应市场需求和城市人口两极分化的趋势,鼓励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大城市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度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城市人口规模 门槛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健 吴佩林
基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利用2001-2013年我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通过聚集经济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较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尚未显现;根据计算的门槛值及最优城市人口规模数值,城市人口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关键词:
人口规模 聚集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俊群
论证城市人口规模应从何入手?从理论上说,这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城市功能大小有关,从实际考察,则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直接相联系。而要论证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虽然可以采取经济分析的办法,但实践证明,用经济去考察人口,有些牵强。主要是各种经济因素与人口的关系不很紧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关系,而用综合的办法分析,各种因素太复杂,且不易理出头绪来。用考察住宅的办法分析人口规模,论证简便,关系密切,实际上,许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伟国 陈添明 陈晓平
在分析影响城市人口发展因素的基础上,以义乌市为例,从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变化、高贡献率行业三方面论证了政策变动因素与城市人口发展的关系,提出产业政策目标指向型城市人口规模计算的研究框架和计算步骤。
关键词:
城市人口 就业人口 高贡献率行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昱 周尹
本文基于2006—2015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集聚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提高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对服务业发展水平还存在显著正向交互作用,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城市规模扩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正向影响也逐步增强。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资本密集型服务业而言,人口集聚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城镇化进程中,鼓励人口向较大城市集聚对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人口密度 人口集聚 服务业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玉香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一方面,城市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尚存在巨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生产和资源的过度集中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失衡,从而制约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城市的发展是否均衡,城市是否过度扩张。本文从微观城市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这一问题,认为一方面集聚经济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和城市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微观来源;另一方面,通勤费用和土地租金、污染和环境问题则构成了城市的经济成本,二者的均衡决定了城市的合意规模。然而,在动态上该均衡并不是稳定的,因此城市有可能面临过度扩张的风险。
关键词:
城市化 集聚经济 通勤费用 城市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虹
本文考察了城市人口规模变化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我们使用1953~1982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作为当前城市人口规模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个人层面的收入决定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每上升1%,劳动力名义年收入和名义小时收入将分别上升约0.190%和0.189%,即使考虑到物价因素,城市规模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仍显著为正;城市规模增长的收入促进效应并不是线性的,尽管所有收入水平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增长中普遍受益,但相比于收入处于中、高水平的劳动力来说,收入最低的劳动力受益程度相对较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邓涛涛 闫昱霖 王丹丹
以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常住人口指标衡量城市人口规模,并从人口增速与人口增量两方面探讨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开通有助于城市人口增加,然而由于高速铁路开通时间较短,城市人口的增长并不明显;高速铁路对城市人口增量和增速的影响与该城市初始人口规模、是否在五大城市群内、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高速铁路开通后,大城市的人口增加数量明显大于中小型城市,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将进一步导致人口分布的极化发展;高速铁路的开通有利于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人口的集聚,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人口增加更多,但对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表现出较显著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本毅
城市人口规模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决定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理模型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实证。由数理模型可得:城市化的技术积聚效应、城市地租、农村人口规模、城市与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农村迁移的冲击等影响着城市人口规模。由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可得,城市土地和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为了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使用城市土地等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莉 陈可怡
城市规模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和表现,城市规模分布是否合理,关键在于不同规模城市之间能否形成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这需要对城市规模的分布、变化进行准确度量,并探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此,运用中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六普与七普人口数据,检验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上的适用性,并比较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在2010至2020年的变化情况。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296个地级以上城市总体不满足Gibrat定律,而Zipf定律的适用度在提高,从十年间的对比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从中国十九个城市群内城市规模分布的情况来看,十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群内城市集中度上升,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第一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体量突出,第二档城市群的规模体系较为平均,第三档城市群建设初见雏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文耀
适度人口是人口经济学、特别是西方人口经济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作者对实际统计资料的分析证明,在城市人口规模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人口适度分布与最佳分布问题。城市人口规模适度分布与最佳分布应该是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午禄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依然是我国当前人口问题中的核心所在,而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更是突出焦点。北京市的人口增长问题,形势也十分严峻,从人口普查资料反映出的信息是:人口总量逐年增加,人口增长率高居全国各省市的前列,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