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1)
- 2023(19535)
- 2022(16556)
- 2021(15232)
- 2020(13013)
- 2019(29500)
- 2018(29350)
- 2017(56418)
- 2016(30543)
- 2015(34401)
- 2014(33961)
- 2013(33604)
- 2012(30825)
- 2011(27428)
- 2010(27409)
- 2009(25249)
- 2008(24950)
- 2007(22060)
- 2006(19466)
- 2005(17351)
- 学科
- 济(128165)
- 经济(127990)
- 业(108211)
- 管理(101810)
- 企(95843)
- 企业(95843)
- 方法(57007)
- 数学(46610)
- 数学方法(46015)
- 财(38376)
- 农(38069)
- 业经(37430)
- 中国(31240)
- 制(27874)
- 务(26450)
- 地方(26374)
- 财务(26369)
- 农业(26363)
- 财务管理(26327)
- 技术(25041)
- 企业财务(24953)
- 学(24490)
- 理论(22336)
- 和(21870)
- 贸(20919)
- 贸易(20906)
- 划(20325)
- 易(20272)
- 体(20043)
- 环境(19442)
- 机构
- 学院(434809)
- 大学(430969)
- 管理(176290)
- 济(175972)
- 经济(172281)
- 理学(151834)
- 理学院(150231)
- 管理学(147762)
- 管理学院(146955)
- 研究(140732)
- 中国(107634)
- 京(91390)
- 科学(86682)
- 财(83450)
- 农(71537)
- 所(69870)
- 江(68300)
- 财经(66103)
- 中心(64834)
- 业大(64627)
- 研究所(63253)
- 经(60055)
- 北京(56695)
- 农业(55821)
- 范(54700)
- 师范(54156)
- 经济学(52576)
- 州(52426)
- 院(51632)
- 财经大学(48961)
- 基金
- 项目(295785)
- 科学(234496)
- 研究(216905)
- 基金(215560)
- 家(186952)
- 国家(185381)
- 科学基金(161330)
- 社会(137505)
- 社会科(130410)
- 社会科学(130375)
- 省(117275)
- 基金项目(114767)
- 自然(105379)
- 自然科(102924)
- 自然科学(102900)
- 自然科学基金(101054)
- 教育(99038)
- 划(96785)
- 编号(88121)
- 资助(87982)
- 成果(69638)
- 重点(66273)
- 部(65098)
- 发(63342)
- 创(63221)
- 课题(60196)
- 创新(58570)
- 国家社会(56455)
- 科研(56392)
- 制(56256)
- 期刊
- 济(197045)
- 经济(197045)
- 研究(125899)
- 中国(83610)
- 管理(69080)
- 财(67218)
- 农(65383)
- 学报(65033)
- 科学(61926)
- 大学(50440)
- 学学(47877)
- 农业(45080)
- 教育(44169)
- 技术(41744)
- 融(37563)
- 金融(37563)
- 业经(34424)
- 财经(32619)
- 经济研究(29863)
- 经(28002)
- 问题(25585)
- 业(25432)
- 技术经济(23506)
- 科技(21295)
- 现代(20951)
- 理论(19899)
- 版(19865)
- 资源(19833)
- 商业(19607)
- 财会(19385)
共检索到641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涛
制造业产业的地区集中能够产生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y)效应,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该文在现有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企业异质性的集聚经济模型,分析了企业特征不同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江苏省制造业行业的区位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江苏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集聚经济效应受行业中企业数量、企业所有权等企业特征以及行业规模扩张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卫国 陈雯
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固有特征,也是产业集群识别和分析的核心。采用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的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重点对江苏省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均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通过比较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下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特征,发现,各集群空间集聚范围有一定差异,钢铁、机械装备制造集群、石油、化学加工集群和汽车制造集群的空间集聚范围明显超越县域在市域,电子、通讯制造集群集聚范围在县域和市域尺度同时存在,而棉毛纺织服装制造集群集聚范围主要在县域。还发现,各集群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差异,电子、通讯制造集群无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间集聚程度最高,达高集聚水平,表明电子、通讯制造集群内外部性很高,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汽车制造集群集聚程度较低,其他集群集聚程度为中等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成相应市场势力或集成创新能力;分工活动(以供应商数量作为度量指标)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U型非线性关系;集聚效应并未对我国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未成为激发集群创新动力的有机载体。针对以上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企业微观层面行为特征,我们就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效应三个因素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结合统计性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毕学成 谷人旭 苏勤 林柄全
文章运用区域基尼系数与空间自相关测度了江苏省2001-2016年制造业集聚与地理空间格局及演化。结果显示:江苏省制造业整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分散的"倒U型"趋势,三种类型行业集聚与分散变动趋势较为同步,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高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业地理格局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同2001年相比,2016年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空间正相关程度有所减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空间正相关程度有所增加;整合区域基尼系数与莫兰指数构建集聚—地理格局矩阵,可以将全部26个行业划分为集聚—集中、分散—集中、分散—离散和集聚—离散四种类型,2001-2016年,26个行业在矩阵中的分布由集中在中心交点附近区域向外扩散,由右向左移动是主要的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本文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方式层面考察了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品牌、企业家背景、人力资本、行业与地区相关因素,企业规模与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而且存在"门槛效应"。集聚效应在现阶段对企业的创新活动非但没有产生促进作用,相反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出口因素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复杂影响效应,表现在创新活动随着出口比例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呈现出"俘获"效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产品更新与升级换代进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行为模式,验证了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行为特征差异与特有的人力资本竞争机制,以及它们对企业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晨宇 汤爽爽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培育江苏省在产业中的竞争力。采用区位熵和修正的EG指数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整体及其13个小类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集聚的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在区域间的集聚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2)13个小类产业的集聚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物联网业、集成电路业和新型显示业是集聚程度最高的小类产业。(3)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聚受多种因子共同驱动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地区政策因素成为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且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探测的影响力均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地方财政支出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交互影响力水平最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池仁勇 杨潇
通过相关文献梳理,从理论上揭示了行业集聚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的联系机理,即行业集聚通过竞合关系、地域文化及生产网络促进技术进步,同时,技术进步推动了行业集聚,并通过浙江省的实证得以验证。实证研究还表明,行业集聚分为大中企业主导型、品牌和市场主导型、外资依存型等类型,它们的技术进步速度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行业集聚速度与技术进步速度的关系也存在三种类型,即准拟合型、滞后型和超越型,解明了行业技术进步的动态原理。研究成果对制定行业集聚和区域主导行业的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进步 集聚度 集聚结构 集聚动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茜 葛扬 谢烛光 朱亦凡
产业集聚在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复杂影响,在环境规制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企业作出地理决策改变产业集聚度水平,进而影响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产业集聚在环境规制下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经济应用价值与学术研究意义。为增强不同行业集聚程度的可比性,降低环境规制政策实施与外生变量的差异,采用DO指数法测算江苏省12个产业集聚度,并按"三废"排放污染水平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类产业,构建面板回归考察环境规制对各类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各细分产业的集聚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长短期中环境规制强度对产业集聚呈显著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中度污染行业的集聚;该影响目前处于边际影响逐渐降低的"U"型左端趋势,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江苏省应制定差异产业发展规划,并提升环境规制在收紧过程中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集聚 DO指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珠
江苏省制造业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江苏省28个制造行业1999、2001、2003年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江苏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在不断的提高。技术、资源密集型的行业集聚正在突现。苏南、苏中、苏北的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底在减弱,而且差距很大,与它们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制造业 空间基尼系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提高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破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改进了两步随机前沿模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合并数据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的外部需求作为工具变量,甄别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制造业集聚抑制了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进,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出口企业、国有企业和较低集聚水平地区的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集聚没有带来企业中性技术进步,也没有带来企业专利质量的显著提升,而且制造业集聚抑制了能源体现式技术进步,促进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还加剧了资本相对于能源的要素技术进步偏向。本文对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如何切实改进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微观基础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炳汝 芮进松
运用全局熵值法计算江苏2007—2017年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江苏物流业的空间演化。从制造业考虑,采用计量方法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物流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近11年江苏物流业整体水平一直在提高,但各城市的发展不均衡,总体呈现南强北弱的局面。从整体看,江苏物流业发展趋于集聚分布;从局部看,形成了无锡、南通组成的高水平集聚区以及以淮安为中心的低水平集聚区。制造业的规模、人力吸引力、集聚能力、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开放性都对物流业的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制造业主要是通过扩大物流产业规模促进物流业发展,并对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集聚 区位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司增绰 张亚男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区位商指数对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算,并利用江苏省2005-2014年13个地级市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其整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存在,但目前集聚效应的良好效果未能得到较好体现。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集聚 区位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及真
企业的各类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行为差异性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尤以企业规模大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对整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蕴含着一系列规律性特质。文章基于江苏省大量企业调查数据,构建企业创新行为模式"1—3—3(4)—1"逻辑框架,吸收借鉴心理学"自律行为理论",将规模异质性作为企业创新行为控制因素,以独特的理论视阈整合进"企业创新行为模式"分析框架;从企业创新行为的控制因素(企业异质性)、驱动因素(创新的主导、引领和支撑)、主体要素(创新的内容、形式和程度)、目标和成效(创新的绩效)这四大方面,探寻规模异质性下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模式的差异性规律,总结与制造业企业规模呈U型关系、倒U型关系和正相关的各类创新行为要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及真
企业的各类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行为差异性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尤以企业规模大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对整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蕴含着一系列规律性特质。文章基于江苏省大量企业调查数据,构建企业创新行为模式"1—3—3(4)—1"逻辑框架,吸收借鉴心理学"自律行为理论",将规模异质性作为企业创新行为控制因素,以独特的理论视阈整合进"企业创新行为模式"分析框架;从企业创新行为的控制因素(企业异质性)、驱动因素(创新的主导、引领和支撑)、主体要素(创新的内容、形式和程度)、目标和成效(创新的绩效)这四大方面,探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集聚效应、路径依赖和外商投资分布演化——基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考察
规模异质性下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模式研究——基于江苏省82896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技术进步机制及其协调机制——对江苏省企业技术进步现状的思考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动力与障碍——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FDI与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制造业技术进步中的贸易开放和竞争——基于江苏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江苏省制造业面板数据经验研究
江苏省沿江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与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