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3)
2023(6987)
2022(5759)
2021(4777)
2020(3929)
2019(8864)
2018(8563)
2017(16939)
2016(8638)
2015(9277)
2014(9229)
2013(9479)
2012(9240)
2011(8497)
2010(8706)
2009(8179)
2008(7699)
2007(6996)
2006(6525)
2005(6044)
作者
(26544)
(22407)
(22404)
(21320)
(14010)
(10529)
(10070)
(8580)
(8397)
(7947)
(7946)
(7225)
(7178)
(7153)
(7070)
(6999)
(6785)
(6269)
(6258)
(6043)
(5730)
(5447)
(5419)
(5091)
(5051)
(5050)
(4696)
(4557)
(4407)
(4347)
学科
(71374)
经济(71338)
管理(25166)
(23125)
方法(21853)
地方(19700)
数学(19603)
数学方法(19516)
(18215)
企业(18215)
中国(14562)
地方经济(14403)
业经(13203)
(11995)
(11680)
产业(11635)
环境(10713)
(9322)
(8695)
农业(8281)
经济学(8055)
(7937)
(7698)
结构(7677)
(7615)
金融(7615)
技术(7242)
(6938)
(6695)
资源(6617)
机构
学院(139545)
大学(138414)
(77897)
经济(76830)
研究(53505)
管理(52430)
理学(45279)
理学院(44803)
管理学(44240)
管理学院(43985)
中国(38118)
(30084)
科学(29226)
(28025)
(26809)
经济学(26508)
财经(24509)
研究所(24249)
经济学院(23643)
中心(22381)
(22090)
(20333)
(19842)
(18663)
业大(18170)
财经大学(17971)
北京(17735)
科学院(16691)
(16198)
师范(16045)
基金
项目(90805)
科学(73128)
基金(67679)
研究(65631)
(58204)
国家(57814)
科学基金(50337)
社会(47294)
社会科(45308)
社会科学(45296)
(36027)
基金项目(35745)
自然(29570)
自然科(28880)
自然科学(28875)
(28638)
自然科学基金(28407)
资助(27290)
教育(27249)
(23209)
编号(23141)
国家社会(20798)
重点(20696)
发展(19877)
(19844)
(19611)
(19026)
(18276)
经济(18135)
创新(18028)
期刊
(92439)
经济(92439)
研究(47082)
中国(23646)
(21640)
管理(21084)
科学(19451)
学报(18321)
(17954)
经济研究(16702)
大学(14445)
学学(14238)
财经(13592)
业经(13215)
技术(12534)
农业(12209)
(12112)
问题(12071)
(11801)
金融(11801)
技术经济(10221)
统计(9265)
(8377)
世界(7925)
(7919)
商业(7886)
经济问题(7817)
决策(7507)
经济管理(7213)
现代(6873)
共检索到212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德发  董秋菊  朱悦  廉永生  
文章基于2005—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人力资本水平、人口空间分布和年龄分布的人口结构视角下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且过半数省份处于“低-低”集聚状态;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产业集聚、人口结构与绿色经济效率具有协同变动趋势;人口结构变动对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支撑作用,而人口结构变动负向调节中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和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人口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最大,人力资本水平次之,人口年龄结构最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志祥  张洪振  龚新蜀  王艳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应用200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探讨了物流产业集聚、市场分割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产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绿色经济运行效率,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随空间距离的增加呈现衰减的特征,其有效边界大致为600千米。另外,其空间溢出效应受到市场分割的无形阻碍,通过减弱与邻近地区的经济联系等方式,弱化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静田   付晓东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刘锦华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娜   邓金钱  
基于2001—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从产权结构、企业规模、技术密集度和企业自生能力4个维度出发,考察行业异质特征如何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发现:(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高技术细分行业中,这一影响效应更显著;(2)平均企业规模扩大能够增强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3)高技术密集度能够增强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而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则具有消极影响;(4)企业自生能力能够增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其它大类行业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发挥高技术产业对绿色转型的引领作用,立足高技术产业行业异质特征,以因势利导为原则充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秦淑悦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通过Matlab2016测算了各城市的绿色效率值,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显示:就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城市绿色效率值有所下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产业集聚双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影响并非单调递增或递减,其影响作用在不同产业存在差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目前仍处在U型曲线的左下侧区域;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谭睿鹏  
本文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在超效率DEA框架下构建能够评价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了解决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由于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各城市地形起伏度以及1933年是否通铁路作为经济集聚度的工具变量,主要发现有:经济集聚度大小合理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主要表现出集聚效应),当经济集聚程度大于临界值时影响是负向的(主要表现出拥堵效应)。分行业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与整体集聚度的影响类似。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高级程度以及环境规制起作用的。在加入东部地区虚拟变量、中部地区虚拟变量或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和经济集聚度的交叉项,采用ivTobit或Fractional Response模型,以及剔除四个直辖市的数据对模型系数重新进行估计后,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要继续增加集聚程度,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防止集聚度过大带来的负向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锐  
基于2007—2018年我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金融集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绿色经济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因不同的环境污染程度、环境规制强度和地理区位存在显著差异,高环境污染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强,高环境规制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弱,沿海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作用更强。因此,改善我国不同区域金融集聚程度,发挥金融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ML指数测算并分解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绿色经济效率,从时空动态视角评价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均衡冲击特征,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杜宾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探究多重约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经济效率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呈下降状的N形,经历了两个"低谷"和三个"峰值"。从时间上,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冲击呈现阶段性特征;从空间上,两者存在空间关联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及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影响呈U形特征,且以本土效应为主,受"涓流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3)在金融集聚、城市化、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及人力资本的多重约束机制下,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冲击呈现出单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阳军  齐颖秀  梁栋  
文章利用DEA-SBM方法测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GEE),并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GEE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城市GEE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市GEE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多样化集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本市GEE的增长。另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GEE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层级异质性。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绿色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层级的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清香  李娟娟  
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必然要求。文章依托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且呈现区域异质性,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而长江中游经济集聚的绿色发展效应不显著。相较于低经济密度城市,高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强。在作用机制上,经济集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规制促进长江经济带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彦瑞  刘强  
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是当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本文探讨了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理,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同时从生产函数角度出发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了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就政府干预视角下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2004-2018年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且沿海和内陆地区波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但沿海高于内陆地区;从影响效应看,工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并非持续有效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集聚除了直接对绿色经济效率发挥促进效应,还可以通过政府干预的途径来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因此,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需要政府动态调整相关的产业政策,避免工业过度集聚所带来的拥挤效应,以此来推动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当前结构转型背景下,金融集聚能够为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机制,并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结果表明:(1)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呈N形波动趋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的U形关系,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  
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金融集聚可为流通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提供良好支持。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分位数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具有边际递增的促进效应。制度环境在金融集聚影响流通业绿色经济效率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马晓钰   葛纯宝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人口或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忽视了对两者相互协同作用的影响。选取2004—2021年我国23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测算并评价中国绿色经济效率时空分布演化,据此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考察人口—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现“先降后升、波动变化”趋势,并从“点状星”“低位连片”向“分散化”和“大面积集聚”格局转变,其中东部地区城市集聚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BMA法能克服单一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样本损失产生的估计偏差。人口—产业协同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该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理距离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专业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强于多样化协同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