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8)
- 2023(17928)
- 2022(15354)
- 2021(14243)
- 2020(11966)
- 2019(27076)
- 2018(26632)
- 2017(51807)
- 2016(27647)
- 2015(30866)
- 2014(30049)
- 2013(29278)
- 2012(26706)
- 2011(23897)
- 2010(23577)
- 2009(21403)
- 2008(20746)
- 2007(17955)
- 2006(15423)
- 2005(13018)
- 学科
- 济(115585)
- 经济(115479)
- 管理(83948)
- 业(80332)
- 企(67864)
- 企业(67864)
- 方法(54474)
- 数学(47702)
- 数学方法(47129)
- 农(29369)
- 中国(29018)
- 财(28177)
- 业经(26311)
- 地方(25658)
- 技术(22210)
- 学(21530)
- 农业(20043)
- 贸(19278)
- 贸易(19266)
- 理论(19007)
- 制(18902)
- 易(18629)
- 务(18454)
- 财务(18385)
- 财务管理(18348)
- 企业财务(17441)
- 环境(17230)
- 和(17215)
- 融(16393)
- 金融(16390)
- 机构
- 大学(381407)
- 学院(381064)
- 管理(157146)
- 济(155719)
- 经济(152664)
- 理学(137913)
- 理学院(136487)
- 管理学(134182)
- 管理学院(133473)
- 研究(120233)
- 中国(89059)
- 京(78710)
- 科学(73110)
- 财(69450)
- 财经(57080)
- 所(56916)
- 中心(55415)
- 业大(54487)
- 农(54187)
- 江(53501)
- 研究所(52146)
- 经(52136)
- 范(49558)
- 师范(49138)
- 北京(48818)
- 经济学(47849)
- 院(44693)
- 州(43617)
- 经济学院(43451)
- 财经大学(42843)
- 基金
- 项目(270917)
- 科学(216054)
- 研究(199930)
- 基金(198629)
- 家(171504)
- 国家(170120)
- 科学基金(148928)
- 社会(128908)
- 社会科(122385)
- 社会科学(122359)
- 省(106032)
- 基金项目(105525)
- 自然(96016)
- 自然科(93834)
- 自然科学(93815)
- 教育(92341)
- 自然科学基金(92155)
- 划(88597)
- 资助(80993)
- 编号(80689)
- 成果(63623)
- 重点(60200)
- 部(59945)
- 创(59355)
- 发(58045)
- 课题(54925)
- 创新(54862)
- 国家社会(53521)
- 教育部(52292)
- 人文(51622)
- 期刊
- 济(160403)
- 经济(160403)
- 研究(107305)
- 中国(68123)
- 管理(57426)
- 学报(55224)
- 科学(52622)
- 财(52000)
- 农(47872)
- 大学(43238)
- 教育(41797)
- 学学(40757)
- 技术(34458)
- 农业(33614)
- 融(30162)
- 金融(30162)
- 业经(27625)
- 财经(27405)
- 经济研究(26501)
- 经(23488)
- 问题(20838)
- 科技(19323)
- 技术经济(19063)
- 图书(18263)
- 商业(17876)
- 统计(17728)
- 业(17562)
- 理论(17544)
- 策(17152)
- 现代(16834)
共检索到534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利用我国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链式关系,探讨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会与当地人力资本形成有效互动,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也不能通过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协同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人力资本状况,在人力资本的对数值超过0.0886后,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影响为正,如果低于0.0886,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高鹏程 谢衡
文章基于价值链理论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流动在各阶段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周边省份的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对相邻区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协同集聚有效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在技术研发阶段,人力资本流动虽然可以增加创新产出,但却弱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研发创新的促进效果,而在成果转化阶段,人力资本流动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高鹏程 谢衡
文章基于价值链理论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流动在各阶段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周边省份的高技术产业两阶段创新对相邻区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协同集聚有效推动了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在技术研发阶段,人力资本流动虽然可以增加创新产出,但却弱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研发创新的促进效果,而在成果转化阶段,人力资本流动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丙泉 刘增果 王月 孟令奇 聂博洋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创新价值链 区域绿色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军 曹雅茹 吴昊天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划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环境规制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的提升;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发挥要素投入在产业协同集聚中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异质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流通与共享,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论文在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Cobb-Douglas函数模型,运用系统GMM法与门槛回归法对我国200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产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地区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好;在人力资本门槛作用下,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力资本门槛具有明显差异,而跨越一定人力资本门槛界限后,产业协同集聚的绿色创新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引申的启示是:要多元化发展地方产业集聚模式,通过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政策及地方人才政策的融合与完善,从而最终实现创新资源瓶颈与生态环境约束路径的"双解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春晖
在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下,本文从区域异质性视点切入,构建并拓展了一个两区域劳动力知识创造模型,以探讨区域产业特征与开放程度的差异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地,本文使用中国区域面板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相关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总体样本估计结果表明专业化产业特征对于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多样化产业特征对于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其次,区域异质性视野下的分样本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开放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其选择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归纳了NEG之产业集聚理论的三个异质性研究视点。
关键词:
区域异质性 产业集聚 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春晖
产业集聚作为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不少国内外研究都从生产要素的研究视角切入,从理论及实证方面探讨产业集聚对于区域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效应,而大都忽略了区域异质性因素。事实上,对于大国而言,区域间由于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产业集聚之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则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运用1997—2015年中国区域层面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对于各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总体样本而言,中国的制造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其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沿海区域以及内陆区域分样本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仅对于沿海区域分样本显著表现为正,而对于内陆区域分样本表现不显著。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必须在区域层面探寻并实施区域开放及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及战略。
关键词:
区域异质性 集聚 人力资本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资源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 资源配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媛瑞
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促进流通业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流通业效率提升,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对中部地区流通业效率的驱动效应强于东部和西部;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区域流通业效率的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逐步增加,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呈现出边际递增的特征;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存在产业集聚的单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红霞 李家琦 李育哲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