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3)
- 2023(13408)
- 2022(11591)
- 2021(10772)
- 2020(8846)
- 2019(20326)
- 2018(20407)
- 2017(39364)
- 2016(21369)
- 2015(24341)
- 2014(24635)
- 2013(24447)
- 2012(22373)
- 2011(20211)
- 2010(20405)
- 2009(18358)
- 2008(17746)
- 2007(15598)
- 2006(13906)
- 2005(12319)
- 学科
- 济(94167)
- 经济(94083)
- 管理(59145)
- 业(57233)
- 企(46702)
- 企业(46702)
- 方法(36926)
- 数学(31289)
- 数学方法(30962)
- 中国(28110)
- 地方(26202)
- 农(25759)
- 业经(23372)
- 财(18815)
- 学(18744)
- 农业(17287)
- 贸(15908)
- 贸易(15894)
- 制(15431)
- 技术(15339)
- 易(15322)
- 和(14915)
- 环境(14767)
- 理论(14641)
- 地方经济(14434)
- 银(14038)
- 银行(13999)
- 产业(13926)
- 发(13802)
- 融(13739)
- 机构
- 学院(302058)
- 大学(300355)
- 管理(120781)
- 济(120696)
- 经济(118015)
- 研究(104241)
- 理学(103851)
- 理学院(102678)
- 管理学(101076)
- 管理学院(100536)
- 中国(76746)
- 京(65716)
- 科学(64637)
- 财(53282)
- 所(52342)
- 农(48181)
- 研究所(47604)
- 中心(46526)
- 江(44934)
- 业大(44474)
- 北京(42289)
- 财经(41972)
- 范(41789)
- 师范(41419)
- 院(38110)
- 经(38015)
- 农业(37334)
- 州(37121)
- 经济学(34795)
- 师范大学(33389)
- 基金
- 项目(204867)
- 科学(160798)
- 研究(152835)
- 基金(145697)
- 家(125843)
- 国家(124726)
- 科学基金(107289)
- 社会(94787)
- 社会科(89834)
- 社会科学(89813)
- 省(81896)
- 基金项目(77972)
- 教育(69278)
- 自然(68735)
- 划(68087)
- 自然科(67082)
- 自然科学(67070)
- 自然科学基金(65828)
- 编号(63185)
- 资助(59636)
- 成果(51207)
- 发(48333)
- 重点(45610)
- 课题(44290)
- 部(44171)
- 创(42912)
- 创新(39911)
- 发展(38959)
- 项目编号(38636)
- 展(38355)
- 期刊
- 济(139380)
- 经济(139380)
- 研究(91927)
- 中国(61599)
- 管理(45470)
- 学报(44836)
- 农(44801)
- 科学(42913)
- 财(37634)
- 教育(37603)
- 大学(33906)
- 农业(31652)
- 学学(31641)
- 技术(29674)
- 融(26430)
- 金融(26430)
- 业经(25153)
- 经济研究(21878)
- 财经(19443)
- 问题(18067)
- 图书(17359)
- 经(16625)
- 业(15979)
- 科技(15496)
- 技术经济(15103)
- 理论(15014)
- 商业(14766)
- 现代(14304)
- 实践(13840)
- 践(13840)
共检索到45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翁英英
指出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物流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产业物流对汽车产业支撑作用的发挥,产业集群视野下推进汽车产业物流,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物流资源联合等方式来调整和解决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 汽车物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永光 兰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鸿祥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的普遍现象,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盐城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盐城汽车产业所处的区位状况、自然禀赋、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等相关因素,阐述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在对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特征、存在的问题等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产业集群 盐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圣春
文章在描述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结构的构成;然后从集群学习、集群社会资本的积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论述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获得途径;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竞争力结构 发展对策 汽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大为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和华中地区等五大产业集群.近年来,随着多家汽车整车企业陆续落户在长株潭地区,长株潭地区已有汽车整车企业11家,近期规划产能超过15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第六大板块在长株潭地区已经初步成型.笔者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发展长株潭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对策.
关键词:
长株潭地区 汽车 产业集群 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关峻 徐泽磊 邢李志
投入产出表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能够描述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通过直接或间接处理后可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全球产业强关联网络(GISRN)模型,然后,以特定的产品部门为核心产品部门,构建了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GICDN)模型,最后,采用紧密中心性网络特征值,研究了汽车制造业作为核心产品部门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宗刚 李红丽
本文通过对汽车产业国内外环境的分析,进一步对北京发展汽车产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客观分析,运用竞争战略、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结合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北京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产业集群 战略联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胡安荣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新能源汽车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为主要战略方向。基于这样的愿景,该文在对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设计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和政策路线图,探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有序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支持。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产业政策 发展路线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思茂
本文立足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对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从中梳理出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安徽 汽车产业 发展 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兴磊 史乐锋
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扩散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和阻碍因素,探求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着力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应兼顾激活市场、构建创新体系、增加配套设施及整合产业资源四个层面。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 政策制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康娟 付旻杰
将核心-边缘理论具体运用于汽车产业,通过系统动力分析和美、日汽车产业核心的实例,具体阐述了核心-边缘模式自发形成和自我维持的过程。同时使用位序-规模回归和聚类分析,定量测算我国汽车产业的聚集度,界定出上海、吉林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两大核心,而"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为我国唯一已经初步形成核心-边缘模式雏形的汽车产业核心,将其与世界其他国家汽车产业核心比较,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小明
智能汽车代表着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汽车智能化升级发展将重塑汽车产业竞争格局。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应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深入分析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得到如下结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应推动汽车产品智能化、汽车制造智能化,加快汽车产业模式变革和汽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从加强战略谋划、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完善运行标准和评价体系、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创新联盟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
汽车产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嘉昕 张宇帆
作为我国传统的汽车产业大省,吉林省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并在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产业联盟建设、关键部件研发、自主配套体系构建、示范推广工作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吉林省的目标在于加快实现新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金波
企业进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企业进入的数量,还取决于进入企业的质量。文章在分析中国汽车产业企业进入数量的基础上,主要从进入企业的企业制度、外来资本、专业领域以及区域分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进入企业的质量及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进入的政策性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必须针对不同企业实行有区别的进入管制政策,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