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3)
2023(12008)
2022(9637)
2021(8831)
2020(6896)
2019(15236)
2018(14720)
2017(27399)
2016(14728)
2015(16485)
2014(16518)
2013(15986)
2012(14805)
2011(13365)
2010(13237)
2009(11989)
2008(11511)
2007(10681)
2006(9386)
2005(8055)
作者
(43861)
(36562)
(36362)
(34510)
(22733)
(17301)
(16415)
(14216)
(14042)
(12997)
(12498)
(12315)
(11818)
(11646)
(11478)
(11324)
(10990)
(10670)
(10647)
(10385)
(9185)
(9115)
(9106)
(8538)
(8313)
(8122)
(8054)
(7910)
(7503)
(7491)
学科
(61294)
经济(61234)
管理(38472)
(32953)
(26342)
企业(26342)
地方(19592)
中国(19016)
(18761)
方法(18674)
业经(16470)
数学(14962)
数学方法(14778)
(14118)
农业(12449)
(12396)
(12252)
产业(11627)
地方经济(11289)
理论(10982)
(10178)
环境(9995)
技术(9934)
(9906)
(9788)
金融(9780)
(9340)
银行(9305)
(9040)
(9022)
机构
学院(206653)
大学(203209)
(79990)
经济(78114)
研究(77044)
管理(72363)
理学(61455)
理学院(60685)
管理学(59524)
管理学院(59154)
中国(56094)
科学(49104)
(44288)
(39143)
(39125)
(36498)
研究所(35725)
中心(34983)
(33348)
业大(32347)
农业(30912)
(29807)
师范(29382)
(29202)
财经(28103)
北京(27638)
(26574)
技术(26129)
(25482)
(24832)
基金
项目(144127)
科学(113030)
研究(108052)
基金(100422)
(89433)
国家(88647)
科学基金(74277)
社会(67446)
社会科(63710)
社会科学(63697)
(59548)
基金项目(52467)
(50035)
教育(49050)
自然(45968)
自然科(44806)
自然科学(44791)
编号(44386)
自然科学基金(43963)
资助(38849)
成果(36526)
(34766)
重点(34043)
课题(33215)
(31046)
(30341)
创新(28949)
国家社会(27893)
发展(27869)
(27398)
期刊
(95941)
经济(95941)
研究(61567)
中国(48820)
(37382)
学报(36875)
科学(32619)
教育(31342)
管理(28207)
大学(27566)
(26932)
学学(25752)
农业(25669)
技术(19323)
业经(17910)
(17279)
金融(17279)
经济研究(15267)
财经(13697)
(12782)
问题(12475)
(12237)
图书(11091)
科技(11076)
(10963)
职业(10560)
(10213)
论坛(10213)
业大(9723)
商业(9180)
共检索到318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晓理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产业集群”的场域、主体、资源及价值等维度特征,正契合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要求,由此构成了产业集群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逻辑。立足教育部一省一策建设意见,分析江苏省的“省情”和“教情”,产业集群数量多、实力强、领域广,职业院校多层次、高发展、有经验,是江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有利基础;江苏省内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少、内部竞争大、建设同质化,职业院校吸引力弱、教学要素散、改革求稳妥等现象,是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不利因素。对此,产业集群视域下,围绕场域布局、主体联结、资源融合以及机制设计等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应然路径是:从“有”到“优”布局场域,以“点”带“群”联合主体,由“散”及“整”整合资源,转“虚”为“实”设计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海云   任聪敏  
基于产业园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是深化产教融合基本战略的重要载体。从产业园区的发展形态来看,产业园区由经济区域向综合区域的转变,使得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有了多元共生、产教融合发展的基础。依托产业园区,实现政校企地域空间、制度空间的深度融合,扎根地方经济、服务产业升级、构建融合模式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目标;扎根地方所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水平、构建多元治理体制机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清月   江伟  
不同群体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随着社会转型发展而变化,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和治理机制本质上是多相关主体引出的责任分担问题,需考虑组织因素、过程因素、情景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而构建职业教育市域联合体建设的组织边界治理机制。引入“组织边界”的概念,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中多主体参与的治理逻辑,提出构建协同治理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治理工具体系、促进联合行动体系、推动组织文化融合的多元化构成边界组织的行动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瑾   赵晓慧  
产教联合体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新方向,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特色、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但在实践中,产教联合体构建依然存在协同机制缺乏创新、无法精准匹配产业、模式缺乏示范带动、实践环境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坚持多元共治、系统推进、服务区域、统筹资源、创新实践、以评促建,通过打造共赢合作生态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产业链的适应能力、建立协同教学科研团队、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实践环境、建立健全动态监测评价机制等举措,稳步高效推进产教联合体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炎炎   方益权   池春阳   刘海明  
创新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形成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元行动主体创新互动、人才共培、成果同享的共生空间,完善校政企协同“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机制,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市域产教联合体应以产业园区为基础,以价值共创、多元共生、文化共塑为原则,形成主体共识、实现多元治理、推动联合协同,打造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多主体共同成长、边界突破、场景驱动的异质行动者产教融合新空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新留   曹留成  
新时代市域产教联合体兼具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功能,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新路径。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机制、产教资源的集聚机制、人才培养的共育机制、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和保障条件的优化机制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要目标。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建设,应健全联合管理体制、共建共享产教资源、推进联合育人进程、实行实体化运作和建立协同治理格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旭辉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以园区为载体、以市域为赛道、以省域为基座,通过实体化运行和合作性治理,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制度安排。园区经济蕴含着深刻的发展逻辑,为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提供了重要机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体现的是一种链式思维,市域产教联合体探索的是一种集群性创新。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应更加注重模式性创新,而非简单的机构增生。建构市域产教联合体应坚持行动导向,处理好设计与实施的关系,增强各参与主体的内源性动力。在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过程中,政府组织不是先知和预言家,更不能成为保姆和管家,其合适的角色定位不是划桨、包办,而是掌舵、主持人和召集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烨清   刘晓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的优质资源,发挥平台人才培养、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需要把握其建设目标,明确价值定位,最终落实建设路径。作为一个能够进行实体化运作的多元主体合作平台,市域产教联合体始终贯彻产教融合的主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发挥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推动市域内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晨   廖园园  
高质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对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进行的深入探索和系统审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适应区域“双循环”发展格局调整的需要、区域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需要、区域职教类型化特色完善的需要以及个体全生命周期成长发展的需要,遵循以完善区域职业教育生态为指引的目标逻辑、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结构为导向的行动逻辑、以创新区域职业教育实践形态为归宿的结果逻辑。基于此,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坚持“依托系统、服务发展”的根本要求,遵循“协同育人、利益共享”的价值取向,形成“立足区域、指向终身”的建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菡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探索。以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教融合,需要明确其运行逻辑,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多元主体参与为重点、以实体化运行为动力。但通过剖析发现,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教融合存在多元参与主体的权责划分不科学、实体化运行中产权界定不清晰、组织内部信任关系未建立、现代化治理结构架设不完善等现实难点。因此,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教融合应加快完善制度设计,明晰主体权责关系;加强产权界定和保护,明确利益分配;构建新型组织关系,实现信任合作;强化协同共治,构建现代化治理新结构;创新发展生态,促进联合体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冉云芳   周芷莹   徐灵波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新方向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载体。从组织间网络理论视角出发,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以资源依赖为出发点,以地方政府为建设主体,以产业园区为建设基础,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面向,以促进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具有从雏形到正式、规范,再到成熟、紧密的三阶段形成机制。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主体责权明晰和协调问题、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建立问题、合作成果和收益的归属问题。为高质量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加强地方政府高位统筹,为联合体建设提供制度规范;调动跨界组织参与联合体建设,发挥其评估和监督治理作用;发展契约信任至合作信任,增强组织间的合作信任感和稳定性;创新资源拓展路径和合作模式,保持联合体持续创新活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明   丁洪宾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市域产教联合体包括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主要共生单元;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模式存在多种类型,对称性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是最理想的模式;共生环境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市域产教联合体面临着共生单元协作不畅、共生模式不够理想、共生环境建设薄弱等挑战,应通过发挥多主体引导力量、提高各主体协作质量、提升社会认同和支持等举措统筹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海芬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变革趋势,以一体化理念赋能传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市域政、行、企、校协同互动而形成的一种产教发展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发展理念一体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发展特色市域化和运作方式实体化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的基础。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有利于打造产教发展“一个平台”,推进“三教融合”“四链衔接”和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要均衡共同体利益、探索体系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和注重数智化的赋能及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勇   赵俞凌   徐玉成  
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载体,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新时期国家对产教融合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助于全面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产学研一体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为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学研一体化奠定了逻辑基础。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学研一体化,对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教育的校地融合、科技的创新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在路向选择上,要注重主体的多元性、加强信息的联动性、考虑市域的差异性、聚焦项目的真实性,以促进市域产教联合体更好地赋能产学研一体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君   梅文娟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破解我国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度逻辑理论视角对影响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多重制度逻辑进行分析得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和运行兼具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教育逻辑、社会逻辑和园区逻辑。不同的制度逻辑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过程中呈现一定张力和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多元主体价值取向差异化、角色定位模糊化、政策制定与执行二维离散、校企合作貌合神离。因此,寻找相悖逻辑间的平衡点并进行协调是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效能的可能路径:首先应构建公共价值,回应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其次要纵向建横向连,提高联合体治理效能;再次要创新政策执行模式,落实政策细节;最后需紧盯着力点,集聚资源优化校企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