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3)
2023(18350)
2022(15483)
2021(14447)
2020(12284)
2019(27915)
2018(27820)
2017(54201)
2016(29371)
2015(33063)
2014(32518)
2013(32185)
2012(29244)
2011(26267)
2010(26586)
2009(24936)
2008(24723)
2007(22269)
2006(19682)
2005(17851)
作者
(83178)
(69244)
(68869)
(65547)
(44212)
(33104)
(31220)
(26965)
(26217)
(24918)
(23479)
(23430)
(22126)
(22060)
(21331)
(21043)
(20723)
(20197)
(19853)
(19796)
(17188)
(17040)
(16758)
(15954)
(15490)
(15465)
(15397)
(15395)
(13861)
(13607)
学科
(124341)
经济(124172)
(106930)
管理(101248)
(96389)
企业(96389)
方法(54467)
数学(43957)
数学方法(43235)
业经(36835)
(36677)
(35386)
中国(30352)
(27594)
(25650)
财务(25566)
财务管理(25528)
技术(24665)
农业(24274)
企业财务(24198)
理论(23677)
地方(23105)
(22357)
(21438)
(20689)
(20212)
贸易(20196)
(20157)
(19561)
(18994)
机构
学院(418663)
大学(416185)
管理(170835)
(169901)
经济(166321)
理学(146951)
理学院(145440)
管理学(142963)
管理学院(142197)
研究(133734)
中国(103111)
(88722)
(81043)
科学(80405)
(66097)
(65749)
财经(63735)
(63403)
中心(60618)
业大(60157)
研究所(59395)
(57771)
北京(56018)
(51895)
师范(51426)
农业(51092)
(50729)
经济学(50213)
(48804)
财经大学(47078)
基金
项目(276945)
科学(219802)
研究(205786)
基金(201306)
(173298)
国家(171813)
科学基金(150022)
社会(130607)
社会科(123850)
社会科学(123819)
(109507)
基金项目(106037)
自然(96660)
自然科(94462)
自然科学(94442)
教育(94223)
自然科学基金(92789)
(90162)
编号(84005)
资助(83045)
成果(67938)
重点(61226)
(60888)
(60723)
(58819)
课题(57645)
创新(56197)
(53664)
国家社会(53342)
教育部(52592)
期刊
(193733)
经济(193733)
研究(124100)
中国(83309)
管理(69639)
(65639)
(61247)
学报(59950)
科学(57467)
大学(47011)
教育(46462)
学学(44282)
农业(42106)
技术(39593)
(37326)
金融(37326)
业经(33825)
财经(31627)
经济研究(29832)
(27188)
问题(24752)
(24115)
技术经济(22850)
科技(20784)
现代(20351)
商业(19552)
理论(19345)
图书(19302)
统计(19078)
(18815)
共检索到625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彦  
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构成的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它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对静态的组织模式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集群中既存在分工对集群合作创新施加影响,也同时存在集群合作创新促进分工深化的反馈并改变原有组织模式的过程。通过对其组织模式与合作创新所处阶段进行动态研究,则得出”少数龙头企业+众多中小企业”的集群组织模式是形成完善的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前提的结论,这也是我国众多传统产业内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所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阳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资金瓶颈。文章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地域根植性的特征和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创新型关系融资的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甄杰  
创新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受到来自个人、组织与集群三个层面的系统影响,并通过影响企业间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形成企业间的四种合作模式,即社区型、会所型、团队型与集团型。创新集群内企业间的具体合作模式包括不同的表现类型,合作企业在由诸多因素影响并彼此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选择相匹配的合作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龙政  熊妮  
文章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互动的视角,分析了集群式创新产生的内在原因及其传播机理,并提出集群式创新的实施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涛  
集群有利于降低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获得合作伙伴的隐性知识。企业选择合作创新,其动机主要是解决技术的外部性、分担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获得合作伙伴的缄默性知识、实现技术转移以及获得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等。对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表明,企业要形成合作创新的联盟,该联盟必须满足超可加性;否则,其成员没有动机形成联盟,已经形成的联盟也将面临解散的威胁。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合作创新的基础。该方案是合作各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洁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创新实质上是一个动态演化发展过程。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演化的内在机理,认为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演化方向取决于参与合作创新的时点收益,而产业集群内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的比例对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产业集群内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比例不会无限扩张,会稳定在一定边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龙政  刘友金  
针对技术创新的两难悖论,基于中小企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互动的视角,指出产业集聚区两次转型的历史同时也是二者共同进化的发展过程。产业集聚的发展导致集群式创新的出现,集群式创新区别于单个企业创新的优势。实行集群式创新,可有效地化解悖论,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予以论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国安  
对于企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发现不同的解释。从创业机制与企业集群发展互动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企业集群的发育成长规律,揭示出创业机制是企业集群发育形成的内因,且创业机制与企业集群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强化的过程。政府推行企业集群战略时,首先要想到各种行为和措施是有利于培养创业机制还是阻碍了创业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鸿志  黄思明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通过集群内产业联系、声誉机制与信用成本等形成特殊的企业间制约关系,既可以发挥集群的信用优势、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又可以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阐述了国内外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实践及研究现状,分析了集群融资模式及特征,并以江西省为例,论述了集群模式选择和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杨剑  王树恩  
针对产业集群内企业在研发中创新和模仿的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和模仿的博弈模型,分不同的时间区间计算出企业在创新和模仿策略下的收益,解出了企业创新选择的混合策略解,从而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并对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安  
中小企业集聚及其相互间的知识流动是推动集群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农区的中小企业集聚及其内部网络在促进集群创新方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尚需通过调查样本来研究。文章在整合社会网络理论、集群理念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关系强度与集群的信息量度和信息效度的假设关系,并通过传统农区虞城钢卷尺集群的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对集群的创新效率假设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不同网络关系强度对集群的创新效率提升途径并不一致,传统农区的集群网络关系会通过影响集群企业获取的信息量度、信息效度、创新压力感和水平来影响集群的创新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进才  黄玮  
通过对水头制皮、海宁皮革、绍兴纺织三个产业集群的横向多案例研究,文章探讨了集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互动的内容、途径及其发生机理。研究发现:(1)集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互动的内容涉及绝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2)集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互动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社会责任履行成本、优化社会责任战略、拓宽企业家关系网络、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社会责任共同治理联盟和企业家非正式网络的构建为其创造了条件;(3)集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互动途径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构成的集群信息流通和知识共享网络。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集群企业的社会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瑞  范德成  
回顾现有研究成果,对产业集群中不同创新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与核裂变反应的相似性构建产业集群连锁裂变式创新模型,对产业集群内领先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创新机理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了保障产业集群连锁裂变式创新顺利实现的技术手段与政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用组织距离衡量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组织接近",在双寡头古诺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组织距离对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水平、产量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情况下,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越高,则企业联合利润越大;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都是其创新投入水平的增函数,但若逆需求函数的斜率较大,则不完全信息对不拥有完全信息的企业的影响较小。最后求得要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随着组织距离的加大而增加则企业的创新水平要满足的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