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78)
- 2023(19343)
- 2022(16493)
- 2021(15029)
- 2020(12765)
- 2019(28980)
- 2018(28472)
- 2017(53600)
- 2016(28919)
- 2015(32431)
- 2014(32331)
- 2013(31948)
- 2012(29999)
- 2011(27202)
- 2010(27420)
- 2009(25501)
- 2008(24974)
- 2007(22242)
- 2006(19714)
- 2005(17842)
- 学科
- 济(137667)
- 经济(137530)
- 管理(80316)
- 业(79507)
- 企(64283)
- 企业(64283)
- 方法(54868)
- 数学(47455)
- 数学方法(46888)
- 中国(36261)
- 农(35082)
- 地方(32806)
- 业经(29731)
- 财(29555)
- 学(28556)
- 贸(24377)
- 贸易(24358)
- 农业(23738)
- 易(23553)
- 制(23233)
- 银(19814)
- 银行(19740)
- 融(19466)
- 金融(19463)
- 环境(19445)
- 技术(19166)
- 和(19023)
- 行(18952)
- 地方经济(18574)
- 理论(18475)
- 机构
- 学院(422654)
- 大学(421873)
- 济(180426)
- 经济(176883)
- 管理(159552)
- 研究(151039)
- 理学(137197)
- 理学院(135573)
- 管理学(133088)
- 管理学院(132307)
- 中国(113054)
- 科学(94328)
- 京(89505)
- 财(79346)
- 农(78854)
- 所(78204)
- 研究所(71300)
- 中心(68891)
- 业大(66549)
- 江(64617)
- 财经(63152)
- 农业(62058)
- 经(57271)
- 北京(56410)
- 经济学(55366)
- 范(55071)
- 师范(54386)
- 院(53869)
- 州(50940)
- 经济学院(49705)
- 基金
- 项目(283799)
- 科学(222576)
- 基金(205866)
- 研究(199804)
- 家(183165)
- 国家(181429)
- 科学基金(153858)
- 社会(128134)
- 社会科(121605)
- 社会科学(121570)
- 省(111867)
- 基金项目(108642)
- 自然(101184)
- 自然科(98850)
- 自然科学(98819)
- 自然科学基金(97063)
- 划(94654)
- 教育(91146)
- 资助(84303)
- 编号(78392)
- 发(65339)
- 重点(64838)
- 成果(62873)
- 部(61662)
- 创(59038)
- 创新(55262)
- 课题(55254)
- 科研(54834)
- 计划(53632)
- 国家社会(53466)
- 期刊
- 济(202922)
- 经济(202922)
- 研究(123143)
- 中国(84892)
- 学报(72818)
- 农(71540)
- 科学(65577)
- 财(61164)
- 管理(60149)
- 大学(54173)
- 学学(51471)
- 农业(48436)
- 教育(40602)
- 融(38857)
- 金融(38857)
- 技术(37151)
- 经济研究(33006)
- 业经(32607)
- 财经(31542)
- 经(27321)
- 问题(26626)
- 业(26588)
- 统计(23912)
- 技术经济(22293)
- 贸(21520)
- 策(21320)
- 版(20948)
- 科技(20262)
- 商业(19725)
- 世界(19557)
共检索到639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曦 郝蕾
集群作为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态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测评和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有着理论与现实的重大意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应国情的集群竞争力分层次框架。文章将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归结为外围层、嵌入层、网络层、节点层四个层面。基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统计数据,在以上框架内通过计量模型评价各因素对竞争力影响程度,并验证层次框架构造的合理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竞争力 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青
本文将我国217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及30类主导产业进行分类,对开发区中的主导产业分布及专业化生产进行度量,分析我国战略开发区的产业趋同程度。地域、产业影响和国家政策影响,是导致主导产业结构性趋同的主要原因,一般产业发展均衡,地域特征明显,特色产业分布规律,受政策影响较大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结构性趋同特点。正确对待产业的趋同性结构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关键,实现主导产业与开发区的共赢是最终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阮平南 边元松
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基于不同主导因素会形成不同的集群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及其形成机理,根据开发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开发区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因素,寻找适合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期望能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玲玲
武汉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我国中西部22个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榜首,承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然而,就目前武汉经济开发区这类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和升级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以武汉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着重探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和路径,从而实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长远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遇春 徐吉祥 张建同 孙启承
在开发区经济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开发区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将不同发展水平的开发区进行科学的分类,成为研究开发区经济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于我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研究,将大部分影响其发展水平的指标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研究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公因子上的排序和整体上的分类,并探讨了各类开发区的主要特征,最后对各类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发区 发展水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晓冬 吕爱国 李兴国
本文将资源禀赋、管理模式、竞争力作为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研究了国家级开发区的三维关联性。开发区竞争力与开发区资源禀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向型和高新型开发区竞争力显著强于产业型和混合型开发区;开发区竞争力与开发区管理模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政府参与型和政府服务型开发区的竞争力显著强于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开发区资源禀赋与开发区管理模式不存在相关性,竞争力强的国家级开发区都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为我国开发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阳阳 朱江
本文的目的在于考查中国经济开发区改革这项政策对地级市市辖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搜集了中国1988-2012年285个地级市四类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数据以及市辖区内三次产业数据运用倍差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地级市市辖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正向促进作用最大,随后依次是出口加工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文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中西部地区地级市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都会对该地级市市辖区内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对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改革 产业结构调整 倍差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 任瑞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发明 蔡宁
在对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等工具,选择以浙江富阳通信技术高科技企业集群为典型案例,分别考察了资源、结构以及环境要素对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对此企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得出了企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词:
企业集群 国际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悦 蔡建明 任周鹏 杨振山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引导开发区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三大区差异显著,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格局;②个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三大区内部存在不同分异特征,其中西部分异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③探测因子决定力显示,主导三大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核心要素明显不同;在所选出的5大核心影响因素中,中西东三大区呈现出由开发区内在因子主导向城市和区域性外在因子主导的转变趋势;④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及核心影响因素在三大区间的分异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生命周期阶段性的演变规律。由此建议:近期内,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仍应聚焦于改进其自身发展要素;而从长远看,城市性和区域性的外部因子对经开区的影响将变得日益重要,亦即是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有效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铎
本文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从集群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出发,分析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并构建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反映纺织产业集群特点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凯
文章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发区热”演进的基础上 ,从税收财政制度、城市建设维护资金筹集制度、行政区划及行政管理权制度等角度分析其中的制度原因 ,最后 ,提出治理这一现象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 制度 公共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丽 张红丽
本文根据中国新疆红枣产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区域竞争力分析的文献资料,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分析此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结果可知:新疆红枣产业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天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但新疆红枣产业区域竞争力在市场开拓能力、技术研发能力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急需提升。其次,针对新疆红枣产业区域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红枣产业 区域竞争力 层次分析法 新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