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0)
- 2023(11153)
- 2022(9899)
- 2021(9368)
- 2020(7904)
- 2019(18181)
- 2018(18280)
- 2017(35406)
- 2016(19294)
- 2015(21916)
- 2014(21960)
- 2013(21696)
- 2012(19982)
- 2011(17955)
- 2010(17889)
- 2009(16273)
- 2008(16011)
- 2007(14170)
- 2006(12412)
- 2005(10715)
- 学科
- 济(79539)
- 经济(79453)
- 管理(57332)
- 业(55201)
- 企(46837)
- 企业(46837)
- 方法(37041)
- 数学(31059)
- 数学方法(30640)
- 农(21084)
- 业经(19264)
- 中国(18928)
- 学(18298)
- 财(17667)
- 地方(16796)
- 理论(14683)
- 技术(14674)
- 农业(14193)
- 贸(13964)
- 贸易(13958)
- 和(13650)
- 易(13536)
- 制(13258)
- 产业(12606)
- 环境(11521)
- 划(11244)
- 务(11182)
- 财务(11114)
- 财务管理(11092)
- 教育(10923)
- 机构
- 大学(279781)
- 学院(277031)
- 管理(114531)
- 济(106316)
- 经济(103856)
- 理学(99783)
- 理学院(98706)
- 管理学(96947)
- 管理学院(96469)
- 研究(89214)
- 中国(63959)
- 京(59869)
- 科学(57271)
- 财(46320)
- 所(44336)
- 农(42415)
- 业大(41991)
- 中心(40618)
- 研究所(40613)
- 江(39577)
- 财经(37919)
- 北京(37681)
- 范(37627)
- 师范(37304)
- 经(34334)
- 农业(33304)
- 州(32822)
- 院(32309)
- 经济学(30664)
- 师范大学(30118)
- 基金
- 项目(192855)
- 科学(151850)
- 研究(141383)
- 基金(139594)
- 家(120933)
- 国家(119949)
- 科学基金(103714)
- 社会(87944)
- 社会科(83312)
- 社会科学(83292)
- 省(75655)
- 基金项目(75045)
- 自然(68080)
- 自然科(66504)
- 自然科学(66491)
- 自然科学基金(65279)
- 教育(64061)
- 划(63187)
- 编号(58303)
- 资助(57333)
- 成果(47285)
- 重点(42223)
- 部(41732)
- 发(40927)
- 创(40353)
- 课题(39146)
- 创新(37485)
- 项目编号(36588)
- 科研(36410)
- 教育部(35808)
- 期刊
- 济(116187)
- 经济(116187)
- 研究(78819)
- 中国(49759)
- 学报(44450)
- 管理(41838)
- 科学(41138)
- 农(38804)
- 大学(33536)
- 财(33423)
- 教育(31938)
- 学学(31254)
- 农业(27548)
- 技术(24561)
- 业经(19994)
- 融(19003)
- 金融(19003)
- 图书(18788)
- 财经(17842)
- 经济研究(17777)
- 经(15254)
- 问题(15062)
- 科技(14943)
- 理论(14608)
- 技术经济(14238)
- 业(13633)
- 实践(13597)
- 践(13597)
- 情报(13488)
- 现代(12873)
共检索到394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覃荔荔 王业静
粘滞知识在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的转移对于知识流动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着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集群结构优化与升级。本文分析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立体结构,剖析了产业集群的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中各节点的联系,探讨了知识在该立体结构中各个层次的企业、集群中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各节点之间的流动,从点、线、面、体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的粘滞知识流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以期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粘滞知识的转移。
关键词:
产业集群知识网络 粘滞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发明 宋雅静
运用小世界网络的构建方式描述了缄默知识在创意产业集群网络中的共享和转移行为,建构了以集群成员为网络节点的缄默知识共享和转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中各成员交流对象的数量与缄默知识共享和转移周期长短成反比,速度与集群成员的接受能力相关,接受能力越强,集群网络的平均度越大,也就是说成员接触交流越广泛,这样缄默知识共享与转移的速度就越快。
关键词:
创意产业 集群 复杂网络 缄默知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款 刘国新
从科研任务、团队成员、团队环境及团队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模型描述了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随成员间交流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MATLAB对矩阵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是实现团队内部高效知识转移的前提;成员间的知识交流需要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实现高效的知识转移;将专家引进团队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
关键词:
科研团队 粘滞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孔繁士 刘占礼 翟运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关知识转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而降粘技术的研究则成为其中的重点。笔者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维度是知识转移粘滞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并建立了完善的知识转移粘滞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从时间维度对知识转移粘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粘滞 时间维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芹
本文阐述了粘滞知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产业集群内粘滞知识的产生机理,最后提出集群内成员应该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创造共同的知识情境、加强集群效应和培育共同的集群文化以降低粘滞知识的粘度。
关键词:
粘滞知识 知识组织 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娟 陈国宏 蔡猷花
文章从产业集群的关系网络出发,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研究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绩效。提出用节点间的传输距离、传输频率、知识价值量、知识构建维护成本来衡量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绩效,并得出了其对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绩效的影响函数。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知识网络 网络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柏洲 徐广玉
降低知识粘滞程度,提升知识转移绩效,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构建知识粘滞、内部控制机制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行为控制、结果控制在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使用因子分析法结合多层次回归分析法就已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行为控制正向调节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而结果控制负向调节知识粘滞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将对降低知识粘滞,促进知识转移有所裨益。
关键词:
知识粘滞 知识转移绩效 内部控制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斌
文章运用生态学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通过趋同模型假设,构建了基于网络结构的知识转移存量演化机理模型。认为在驱动力、嵌合度和转移能力趋同作用下,知识转移存量发生变化。得出了知识转移存量是按照知识源驱动趋同、知识源与受体均衡趋同和受体驱动趋同3个阶段不断演化的结论。
关键词:
知识网络 趋同效应 知识转移 演化机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斌
根据理论文献分析,按照强度关系和聚合结构,将知识网络分为4种联结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网络联结模式的企业知识转移路径模型,认为在各种联结模式的作用下,知识按照3个维度、沿着两条非线性路径发生转移。
关键词:
知识网络 知识转移 企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贵川 张澜 王涛
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PPTIN)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形式,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PPTIN中异质合作主体间相互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TIN中异质合作主体间的相互信任与知识转移机会、意愿和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机会在相互信任与知识转移行为之间发挥直接中介作用,而知识转移能力具有制约性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阮国祥 阮平南
集群网络企业间知识转移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创新和持续性发展。将集群企业之间知识转移策略分为"转移"、"不转移"和"回敬"三类,建立知识转移博弈支付矩阵,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并运用Netlogo平台构建演化博弈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收益值情况下知识转移博弈达到的演化均衡状态,通过仿真说明信任、沟通和惩罚机制是集群网络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重要治理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洁 刘思峰 施琴芬
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具有区域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何利用知识联盟参与竞争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下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动机和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特征,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下知识的转移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转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庆满 戴万亮 王乐
产业集群为技术标准扩散提供了平台,拥有更高网络权力的企业,其技术标准扩散能力更强,但网络权力影响技术标准扩散的路径并不清晰。基于产业集群环境,分析了网络权力对技术标准扩散的影响,并探究了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了283家制造业集群内企业调研数据,利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网络权力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技术标准扩散;另一方面,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不但分别中介网络权力对技术标准扩散的正向积极影响,并且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环境下技术标准扩散的实践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单子丹 高长元 李小雯
虚拟产业集群(VIC)是基于全球信息网络而形成的新型产业组织,本文在分析知识网络结构组成、知识市场缺口与知识主体行为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VIC高技术知识网络的耦合运行体系,揭示知识时空耦合机制的构成要素、运作过程及转换规律。建立知识转移状态分布的Fokker-Planck方程,阐述网络变迁过程中控制参量与耦合体系间的表现特征。从方程定态解与非定态解的讨论出发,给出VIC网络变迁行为的决策规则、管理方法与战略对策。仿真结果表明:知识活动主体间的合作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网络构造,兼顾知识市场的供需能力,选取知识转移的最佳介入时机,从而推动VIC综合竞争优势的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