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5)
2023(2864)
2022(2440)
2021(2208)
2020(1967)
2019(4385)
2018(4197)
2017(8229)
2016(4319)
2015(4911)
2014(5089)
2013(5072)
2012(4813)
2011(4424)
2010(4460)
2009(4203)
2008(4148)
2007(3810)
2006(3368)
2005(3149)
作者
(12714)
(10779)
(10535)
(10188)
(6481)
(4848)
(4847)
(4057)
(3943)
(3816)
(3628)
(3441)
(3397)
(3383)
(3317)
(3247)
(3098)
(2999)
(2986)
(2961)
(2704)
(2680)
(2569)
(2461)
(2409)
(2399)
(2264)
(2239)
(2192)
(2096)
学科
(23534)
经济(23484)
(13247)
管理(12515)
(11249)
企业(11249)
产业(7924)
方法(7696)
业经(6747)
地方(6212)
数学(6195)
(6144)
数学方法(6135)
(6063)
结构(5272)
中国(5149)
技术(4698)
(4575)
地方经济(4075)
(3953)
体制(3946)
农业(3760)
产业结构(3676)
(3652)
(3162)
金融(3162)
(3124)
(3063)
银行(3061)
(2983)
机构
学院(67534)
大学(67149)
(31897)
经济(31393)
管理(26909)
理学(23187)
研究(23114)
理学院(22938)
管理学(22694)
管理学院(22548)
中国(16818)
(14060)
(13841)
科学(12776)
(11111)
财经(10939)
中心(10490)
(10256)
经济学(10221)
研究所(9930)
(9768)
(9463)
经济学院(9203)
业大(9049)
北京(8751)
(8395)
(8348)
师范(8287)
(8030)
财经大学(7879)
基金
项目(44886)
科学(36098)
研究(34163)
基金(32740)
(27976)
国家(27771)
科学基金(24046)
社会(23271)
社会科(22189)
社会科学(22188)
(17809)
基金项目(17529)
(14540)
教育(14196)
自然(14010)
自然科(13629)
自然科学(13627)
自然科学基金(13424)
编号(13292)
资助(12567)
(11118)
成果(10733)
重点(10206)
(10199)
(9971)
(9925)
国家社会(9869)
发展(9342)
创新(9331)
课题(9228)
期刊
(37961)
经济(37961)
研究(20196)
中国(13472)
管理(10482)
(10307)
(9267)
科学(9128)
学报(8220)
业经(7085)
大学(6731)
学学(6442)
农业(6164)
财经(5883)
经济研究(5754)
(5629)
金融(5629)
技术(5502)
问题(5471)
(5252)
教育(4498)
技术经济(3804)
商业(3732)
经济问题(3699)
科技(3614)
现代(3515)
改革(3500)
(3500)
(3350)
(3323)
共检索到10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明  
产业集群的界定识别是研究产业集群其它相关内容的基础。已有的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用来辨认产业集群存在与否及其内部的产业联系存在很大的缺陷,如研究结果比较模糊、统计口径和分类标准不统一,使其结果不很理想。文章在对已有研究的述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界定识别的集群度识别的二步法,即先是产业聚集程度,其次在产业聚集程度基础上集群度的衡量。据此,并以浙江的产业集群实例作为佐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建华  张淑静  
制定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是对产业集群进行绩效评价等定量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运用关系合约理论、分工理论以及投入产出分析法,探讨产业集群的辨认、集群的产业分类和产业集群边界的确定三个子标准的内涵和要求,从而制定了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并对现行的行业分类体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管洲  陈要立  
文章在对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和传导动态过程解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产业集群风险识别因素,为制定产业集群风险的识别策略和设计产业集群风险的规避和控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会新  杜跃平  
产业集群的识别是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领域,是选择合适的产业以培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据。根据产业集群的识别理论,结合资源型产业的特征,在钻石模型和"GE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基于"资源集聚—产业网络—服务体系"的"RIS模型"可以对资源型产业集群进行定性识别;在"RIS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基于"RIS模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识别评价体系可以对资源型产业集群进行定量识别和评价。文章以陕北煤炭资源产业集群为例,对"RIS模型"的应用作了简单分析,分析结论认为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资源型产业集群。继而对基于"RIS模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识别评价体系的加权平均应用作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春娟  尤振来  
产业集群的识别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集群识别的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集群政策的失效。在对产业集群内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对现有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莲芳  严良  
油气产业集群识别为完善区域油气产业发展规划和明确不同区域油气产业集群发育程度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油气产业集群识别包括产业集群地理边界确定和产业集群辨认,选择行政区划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作为油气产业集群识别的地理边界;基于企业数量区位熵、产业产值区位熵和就业区位熵提出复合区位熵概念CLQ,并据此将我国12个油气资源富集省区依油气产业集群发育程度辨认(识别)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新疆、黑龙江、辽宁、天津、山东、甘肃6省区,油气产业上、下游均不同程度地发育产业集群;第二梯队包括陕西、吉林、河北、四川、青海5省区,油气产业上、下游并非均发育产业集群;第三梯队为河南,油气产业上、下游均不发育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庆  
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梳理,并运用产业集群普遍采用的辨认工具——区位商法对重庆市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重庆市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腊芳  李细梦  王绍君  
文章从行业聚合度和区域集中度两个方面,综合识别了我国高耗能行业的产业集群现状,并对所识别出来的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关系、发展趋势及区域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高耗能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集群数量减少,二是集群内产业数量增加,说明高耗能行业产业间联系增强,正在逐渐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状循环经济发展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兆峰  
根据"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两个识别旅游集群存在的标准,结合旅游业的特点,从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条件、旅游要素集中度和集聚效果3个方面构造区位熵指数,再根据投入产出表,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旅游产业联系,计算产业联系密度,最后结合区位熵指数和产业联系密度,得出旅游产业集群度,同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有利于制定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启万  王兴元  
通过文献研究建立了产业集群领导品牌生态位的识别标准,分析了领导品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对这些要素进行归类、合并和命名,建立了产业集群领导品牌生态位结构体系,包括区位环境、供应资源、关系网络、公众基础、品牌管理、市场资源等6个维度以及相对应的25个关键要素。最后运用这一体系对徐工集团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品牌生态位策略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仲智  沈正平  储阳华  
集群式的产业集聚与发展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许多地方经济活跃的主导力量。各地方正致力于产业集群的规划研究,但是理论和实践领域至今没有完全解决产业集群的界定和识别问题。以吴江市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不同区域尺度先遴选出吴江市域的优势行业,再定性识别其中的产业集聚体,又以其优势行业之一——纺织业为典型案例,进而界定出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表明,基于田野调查技术,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定量的方法,是集群识别的可行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君华  彭玉兰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直接表现为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由竞争性治理机制所推动的。本地专业型的知识体系及较低的知识转换成本是确保集群成长的重要条件。镶嵌在基于信任的本地文化背景上的网络关系是集群形成的更深层的原因。集聚与集聚的形成条件相互促进,组成了一个不断增强(遵循路径依赖法则)的演化系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新燕  原毅军  
借鉴Jean-Marc Callois(2007)的微观经济模型研究了产业集群的密度、均衡规模和最优规模。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集群的均衡规模总是小于最优规模,而消费者和工人与企业对集群密度的期望是矛盾的。因此,要使集群规模最优,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的力量,政策的制定必须衡量经济体内各参与者利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丁·佩里  孙振明  
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探索集群存在的原因,西方学者倾向性地认为产业集群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对比批判论证法对国外案例进行批判性分析来重新探讨西方主流观点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聚集和物理性聚集有着本质区别。以此为立足点来说明是否采用集群发展这个模式应该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分析,切莫盲目模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永忠  张望  
传统产业集群的萌芽时期,地域文化、产业习俗等内在制度的主导性作用容易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但在集群成长阶段,外在制度的主导性推动,可以突破内在制度自身的局限,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外在制度的不断强化下,一些新的内在制度也将逐步形成,并替代外在制度的部分功能。进入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后,内在制度将发挥更大的主导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