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1)
2023(9830)
2022(8416)
2021(7598)
2020(6354)
2019(14408)
2018(14156)
2017(27042)
2016(14238)
2015(15720)
2014(15462)
2013(15329)
2012(14039)
2011(12692)
2010(12734)
2009(12013)
2008(11898)
2007(11040)
2006(9776)
2005(8951)
作者
(41197)
(34544)
(34355)
(32501)
(21860)
(16370)
(15471)
(13190)
(13082)
(12350)
(11688)
(11477)
(11246)
(11079)
(10815)
(10666)
(10431)
(10070)
(10039)
(9965)
(8619)
(8468)
(8338)
(7950)
(7771)
(7720)
(7714)
(7620)
(6956)
(6816)
学科
(57757)
经济(57668)
管理(53870)
(51620)
(47121)
企业(47121)
方法(21801)
技术(18182)
数学(17604)
数学方法(17445)
(17423)
(17184)
业经(17081)
中国(15104)
(14120)
技术管理(12747)
(12316)
产业(12311)
地方(11435)
(10715)
体制(10568)
(10558)
(10550)
财务(10537)
财务管理(10510)
(10262)
银行(10236)
企业财务(9993)
理论(9976)
(9738)
机构
大学(205852)
学院(205406)
(87183)
经济(85463)
管理(83035)
理学(71507)
理学院(70800)
管理学(69879)
管理学院(69477)
研究(68277)
中国(51366)
(42823)
(42344)
科学(40048)
(33510)
(32776)
财经(32489)
(31433)
中心(31344)
研究所(30064)
(29296)
业大(28919)
北京(26594)
经济学(26525)
(25286)
(25038)
农业(24592)
财经大学(24123)
(24107)
师范(23766)
基金
项目(138276)
科学(111553)
研究(101916)
基金(101493)
(88298)
国家(87598)
科学基金(76675)
社会(67277)
社会科(63950)
社会科学(63939)
(56051)
基金项目(53671)
自然(48952)
自然科(47862)
自然科学(47848)
自然科学基金(47097)
教育(46395)
(46164)
资助(39891)
编号(39180)
(35460)
创新(32198)
成果(31927)
重点(31399)
(31255)
(30590)
(30437)
课题(28187)
国家社会(28068)
(27501)
期刊
(99629)
经济(99629)
研究(61945)
中国(47092)
管理(36266)
(34486)
学报(30321)
科学(29768)
(28822)
大学(23772)
教育(22532)
学学(22367)
农业(19253)
(18747)
金融(18747)
技术(18648)
业经(16835)
财经(16715)
经济研究(15932)
(14577)
科技(12901)
问题(12390)
技术经济(11301)
(10681)
现代(9659)
商业(9471)
(9340)
论坛(9340)
(9302)
(9171)
共检索到314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中伟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是由市场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叠加而成的复合网络,内含乘数传导创新机制、合作创新机制和创新动力增强机制。在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创新机制作用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企业相比,具有新产品乘数倍增加、创新低风险低投入高成功率、创新成果高速扩散、创新周期缩短等绩效和创新优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宇  张福珍  郭庆磊  
如何主动适应网络化创新特征是集群企业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从集群的创新网络特征出发,以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数据证明了集群企业的网络能力和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并验证了集群企业的创新积累和差异化创新期望在形成集群网络化创新机制中的调节作用。针对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探讨了优化各类网络平台发展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引导集群企业通过培养网络能力实现网络创新的主体地位,以及为构建互补性信息交流、知识共享机制以引导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等政策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太胜  
产业集聚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本文试图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功能与结构分析,解释创新网络的集体学习机制,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模块理论,从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生产运行模式,进而探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创新机制,提出模块化网络组织是提高和增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意企业应充分利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佳群  
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从产业集群和集群创新出发,在介绍集群创新网络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集群创新网络是由核心网络、辅助网络和外围支撑网络构成,并通过对模仿追赶效应、拉拢效应、挤压效应和集群学习效应的解析,阐释了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新杰  
集群在本质上是企业之间的分工网络结构,分工网络中企业的纵向、横向合作创新,不仅降低了单个企业创新在技术上的难度,扩大了创新发生的几率和在商业上的应用价值,而且使创新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投入趋于极小化。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得以实现有赖于集群内学习机制、组织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运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推进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在培育集群创新方面的优势,加强集群内部企业的创新合作,提高集群内部创新成果的扩散和吸收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卫红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之一。产业集群的创新主要是通过集体学习机制,而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不同就在于其集体学习机制是多维的,而且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模仿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集体学习机制主要是政府和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对来源于集群外部的知识与来自于集群内部知识的学习,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尤利平  
分析了物流产业集群涌现性的发生条件、特征及涌现规律,总结了物流产业集群分工机制与涌现性的对应关系,得出了基于涌现性的物流产业集群模型,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基于涌现性的物流产业集群服务创新机制模型,以指导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燕  
创新机制是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创新环境的孕育与激发、全球产业链下资源的集聚与物流需求、地方化知识的积累与快速流动、物流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作用、地方政府的支持、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物流专业人才的流动、物流企业集群的主体完备、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等十个方面是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保障物流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第一,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打造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产业基础;第二,要融入全球供应链,拉动第三方物流需求,激发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热情;第三,要强化政府职能,构建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环境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魏文菁  尚雅楠  
文化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内含了文化、创新、产业集聚等多个要素。文章通过分析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将知识创新、产业集群等关键要素整合在文化产业的框架内,揭示了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的微观机理,并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亚光  卢彬彬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言虎  罗福周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协同创新是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本研究以"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协同创新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后,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协同和创新理论建立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模型,政府作用、知识协同、组织协同和创新服务平台在该机制模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结论:企业是真正的协同创新主体;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协同创新不仅仅是"产学研"的协同,还需要政府、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深度合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崔颖新  李晓军  孙善美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宇航  潘忠志  
高技术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取决于集群内企业的不断创新,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高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演进过程中,集群与创新是相互影响的。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范式和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高技术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理和创新治理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