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2)
2023(6614)
2022(5767)
2021(5092)
2020(4609)
2019(10650)
2018(10550)
2017(20985)
2016(11429)
2015(13247)
2014(13657)
2013(13897)
2012(13278)
2011(12086)
2010(12136)
2009(11302)
2008(11480)
2007(10713)
2006(9099)
2005(8087)
作者
(35882)
(30237)
(30191)
(28818)
(18952)
(14371)
(13892)
(11957)
(11153)
(10832)
(10198)
(10016)
(9555)
(9516)
(9515)
(9505)
(9426)
(9037)
(8786)
(8649)
(7618)
(7547)
(7521)
(6859)
(6823)
(6816)
(6764)
(6639)
(6224)
(6094)
学科
(57301)
经济(57262)
(36209)
管理(33842)
(28836)
企业(28836)
方法(27363)
数学(24122)
数学方法(23961)
(15781)
技术(14186)
中国(12399)
业经(12257)
地方(12176)
(11828)
(10711)
农业(10592)
(10355)
贸易(10355)
产业(10186)
(10032)
(8800)
(8189)
技术管理(7496)
理论(7479)
环境(7466)
地方经济(7220)
(7184)
财务(7163)
财务管理(7141)
机构
学院(178694)
大学(177387)
(78078)
经济(76526)
管理(69525)
研究(60026)
理学(59986)
理学院(59350)
管理学(58439)
管理学院(58099)
中国(43613)
科学(37560)
(37320)
(33173)
(32109)
(31447)
研究所(28692)
业大(28517)
中心(28084)
(27512)
农业(26464)
财经(26081)
经济学(24408)
(23484)
北京(23412)
(22441)
经济学院(22412)
师范(22212)
(21644)
(20899)
基金
项目(117644)
科学(91717)
研究(85640)
基金(83556)
(72752)
国家(72192)
科学基金(60972)
社会(53861)
社会科(51265)
社会科学(51247)
(47736)
基金项目(44864)
(39511)
教育(38856)
自然(38633)
自然科(37691)
自然科学(37679)
自然科学基金(37014)
编号(34981)
资助(34115)
成果(27605)
(27245)
重点(26764)
(26301)
(25395)
课题(23946)
创新(23810)
科研(22347)
教育部(22122)
国家社会(22004)
期刊
(83980)
经济(83980)
研究(48606)
中国(32389)
(29847)
学报(28040)
科学(26141)
(25286)
管理(23502)
大学(20562)
农业(20350)
学学(19532)
技术(18952)
教育(15927)
业经(14490)
经济研究(13417)
(13118)
金融(13118)
财经(13039)
技术经济(12140)
问题(11898)
(11413)
(11383)
科技(9742)
统计(9323)
商业(9229)
(9071)
(8851)
(8572)
理论(8543)
共检索到256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琦,丁云龙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求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问题,并且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在比较典型生产方式基础上,提出技术成因是产业集群的内生根源;从技术进步、产业技术链以及技术产业化三个维度,对产业集群的技术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提出:技术进步是同质企业趋于集中的诱因,产业技术链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技术产业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卫兵  
产业集群是一些既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本文主要论述产业集群的作用,分析产业集群的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庭政  李博洋  段宁  降林华  但智钢  
基于资源再生产业特征,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外部性理论和全球价值链三个不同视角,对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证明了资源再生产业集群完全满足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需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资源再生产业集群是多重外部性的集合体,集群化发展模式是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资源再生产业环境正外部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对资源再生产业二次污染问题的有效管理方式;而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资源再生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集群是"水往低处流"的必然结果,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大循环也是必然的趋势,集群化发展模式是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从军  晁蓉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价值观的激励等六个方面对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内在张力和外部推力两大动因进行初步探讨,强调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素、功能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以引导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纪珍  
从技术的发展特性看,技术的同质在增强,融合在增加,相对应的是研究开发在分层,基于此,本文提出这将导致研究开发的多层次界定和专业化的兴起。之后,论文分析技术的这种特性如何影响产业集群的形成,即产生了特殊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速度经济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柳  卢晓宁  温作民  
基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中国的四大胶合板产业集群基本是在市场自发和政府引导双重因素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以集聚区工段的深度分解为基础,辅助工段走向独立,实现胶合板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分析我国胶合板产业集聚区普遍存在的"两端不稳定"现象,提出完善产业集聚区"根植性"、"共生性"和"互动性"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均旭  胡蓓  
借鉴组织吸引力研究方法,本文定义了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并开发出测量量表;在组织多层次理论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纵向结构思路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通过试调研进行修正,然后根据佛山实地调研数据,采取ANOVA、回归及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显著强于非产业集群,并推断客观存在的集群特性是产业集群人才引力效应产生的重要直接成因,最后分析了不同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差异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方  关高峰  董千里  
文章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16年的截面数据,采用三阶段DEA和Bootstrap-DEA方法研究了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市、区)物流业技术效率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采用SFA方法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绝大部分地区物流业效率值下降,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效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采用Bootstrap-DEA纠偏后发现,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水平进一步下降,中部、西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下降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全国和东部地区物流产业效率值的下降则主要由Bootstrap-DEA纠偏导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程璐  高长元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是虚拟产业集群在高技术领域下的一种管理模式,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在界定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在的运作特征和功能,并采用投入-产出理论建立集群知识链的过程影响模型,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虚拟化运作提供知识管理方法和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世红  谭开明  
本文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视角,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理论根源,构建了资源协同、制度协同、集聚协同和竞争与协作协同共同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体系,设计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机制模型框架,提出了实现协同效应的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碧波  袁春力  
传统产业集群的高技术化是当今产业结构发展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同时也是传统区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互动与融合的关系前提下,构建了其转化的运行机理,并以产业集群为例,对传统产业区高新技术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以对我国传统产业集群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泽有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有效形式。现实中的大多数产业集群既没有内生型创新能力,也不具备外生型创新条件。如何使创新能力在这些产业集群中成长起来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这是关系到大多数中小企业集群的生存和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府作用、技术扩散、产权保护、专业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路径,并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实例验证了笔者的理论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