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3)
2023(4032)
2022(3396)
2021(3196)
2020(2673)
2019(6183)
2018(6206)
2017(12280)
2016(6410)
2015(7287)
2014(6989)
2013(6952)
2012(6617)
2011(5757)
2010(5720)
2009(4950)
2008(4726)
2007(4136)
2006(3525)
2005(2952)
作者
(17174)
(14622)
(14156)
(13561)
(8979)
(6850)
(6631)
(5761)
(5541)
(5158)
(4853)
(4751)
(4555)
(4418)
(4377)
(4356)
(4350)
(4100)
(4022)
(3946)
(3563)
(3501)
(3443)
(3262)
(3206)
(3200)
(3155)
(3025)
(2975)
(2883)
学科
(29844)
经济(29823)
(16197)
管理(15724)
(12656)
企业(12656)
地方(11370)
方法(9028)
(9000)
产业(8504)
业经(8438)
数学(7394)
数学方法(7344)
中国(6397)
农业(6182)
地方经济(6094)
技术(6065)
结构(5124)
(4492)
环境(4320)
(4147)
(4028)
(4011)
(3902)
贸易(3899)
理论(3801)
产业结构(3677)
(3629)
(3478)
(3388)
机构
学院(85819)
大学(83725)
(35596)
经济(34860)
管理(34044)
理学(29664)
理学院(29237)
管理学(28783)
管理学院(28619)
研究(28342)
(21265)
中国(21118)
科学(17902)
北京(13778)
(13643)
中心(13529)
(13501)
业大(13475)
(13385)
(12967)
研究所(12171)
(12165)
师范(12091)
财经(10787)
(10670)
(10570)
农业(10568)
经济学(10192)
师范大学(9789)
(9630)
基金
项目(60927)
科学(48522)
研究(46151)
基金(42962)
(36419)
国家(36085)
科学基金(31906)
社会(29525)
社会科(27986)
社会科学(27982)
(25146)
基金项目(24309)
(20756)
自然(20255)
自然科(19719)
自然科学(19717)
教育(19603)
自然科学基金(19377)
编号(18953)
资助(16037)
(15454)
成果(14037)
(13540)
重点(13376)
课题(13218)
发展(12944)
(12755)
创新(12558)
(12347)
国家社会(11527)
期刊
(42545)
经济(42545)
研究(24758)
中国(17462)
(12479)
管理(12257)
科学(11951)
学报(10954)
(10125)
农业(8768)
大学(8728)
业经(8699)
技术(8309)
教育(8217)
学学(7953)
问题(6238)
经济研究(6231)
资源(5556)
(5417)
金融(5417)
(4978)
现代(4964)
科技(4960)
(4780)
财经(4718)
技术经济(4581)
商业(4486)
(4297)
图书(4262)
城市(3912)
共检索到126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昌奎  
揭示了促使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因素、基本因素和市场因素,并以北京顺义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的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威  霍国庆  
电动汽车产业是我国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代表着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区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关区域的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从汽车产业链变革切入,首先分析了汽车产业模式从链式向模块组团式发展的态势,其次针对电动汽车产业的特点分析了其竞争力主要是由新能源模块、新材料模块和新信息技术模块的创新能力决定的,再次应用竞争力理论提出了区域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与变量,并以北京市和深圳市为例,比较了两个区域电动汽车产业的相对优势及竞争力水平,最后提出了有效提升我国区域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刚  
2007年11月29~30日,"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七次编委会"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编委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到会听取了大会发言。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联合主办,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研究院和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主编许厚泽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分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并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瑜  万宇艳  
参照以上汽为主导的上海汽车产业群,此文对以神龙为主导的武汉汽车产业群、以奇瑞为主导的芜湖汽车产业群分别从集成式创新的三个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不足;最后针对发展轴轮式优势产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朝晖  
本文通过集群创新相关概念的澄清,结合对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实例的分析,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创新瓶颈;提出了制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以及加大基础研究资助力度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关峻  徐泽磊  邢李志  
投入产出表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能够描述国家或地区间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通过直接或间接处理后可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全球产业强关联网络(GISRN)模型,然后,以特定的产品部门为核心产品部门,构建了全球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GICDN)模型,最后,采用紧密中心性网络特征值,研究了汽车制造业作为核心产品部门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及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史家明  张茂林  
产业集群或集群,被用来定义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模式,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上海汽车业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大合资企业和上海华普、上海万丰和上海比亚迪等民营企业,此外还拥有近百家国际水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工协作的格局。布局上,相对集中于上海西部的嘉定区域以及上海浦东的金桥区域。尤其是嘉定,在上海大众建设近20年的基础上,于2001年9月开工兴建上海国际汽车城,把先进制造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玲  李淑芬  马鸿佳  
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中观角度研究网络结构与知识创新过程的关系。首先分别对网络结构和知识创新过程进行二级变量分解,依此提出16条理论假设;并以长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知识创新与其所处的社会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网络结构是提高集群内信息流动速度和知识扩散水平的先决条件,而集群网络结构的形成受历史环境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奚琳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的动态建模方法,对北京的五部门产业结构和汽车消费分别与北京万元GDP油耗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分析得出上述变量过程虽然本身均为非平稳过程,但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由此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丹宁   杨雪婷   宋雪峰  
立足产业生态网络演进视角,提出集聚向集群演进的“聚点-连线-拓面-成体”四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集聚水平测度和跃升机制相结合的“静态-动态”系统研究框架;并选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双子星”集群,即上海和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从集聚水平来看,目前上海和广州均处于“成体”阶段,但供应链网络密度和企业协同创新有待提升。②从跃升路径来看,上海和广州均遵循了从“龙头企业引领,协作配套紧密”到“核心技术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再到“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显现”的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翁英英  
指出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物流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产业物流对汽车产业支撑作用的发挥,产业集群视野下推进汽车产业物流,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物流资源联合等方式来调整和解决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旭明  李辉  王亚玲  
我国应以产业集群的思维发展汽车工业。本文在阐明汽车产业集群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从重点发展六大集群、建设汽车产业园区、实施模块化布局、建立互动创新机制、支持相关服务机构发展和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等六方面指出了我国构建汽车产业集群的政策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鸿祥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活动的普遍现象,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盐城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盐城汽车产业所处的区位状况、自然禀赋、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等相关因素,阐述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在对盐城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特征、存在的问题等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盐城汽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何婷婷  
依据对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以及集群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集聚水平低已经对整个汽车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提高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汽车产业空间集聚区域与集群竞争力较强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我国最好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