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8)
2023(9865)
2022(8865)
2021(8329)
2020(7031)
2019(16240)
2018(16290)
2017(31734)
2016(17219)
2015(19472)
2014(19505)
2013(19436)
2012(17604)
2011(15768)
2010(15565)
2009(13938)
2008(13400)
2007(11403)
2006(9836)
2005(8304)
作者
(49197)
(40668)
(40269)
(38455)
(25785)
(19428)
(18407)
(16155)
(15451)
(14471)
(14019)
(13449)
(12690)
(12688)
(12568)
(12205)
(12186)
(12185)
(11483)
(11387)
(10074)
(9831)
(9775)
(9193)
(9070)
(8992)
(8975)
(8898)
(8142)
(8101)
学科
(71699)
经济(71628)
管理(49388)
(48551)
(41358)
企业(41358)
方法(34489)
数学(29621)
数学方法(29293)
(18136)
业经(17032)
中国(16508)
地方(15853)
(15424)
(15025)
技术(13019)
理论(12255)
农业(12093)
(11828)
产业(11787)
(11512)
贸易(11508)
(11132)
环境(10951)
(10776)
(10094)
财务(10031)
财务管理(10016)
(9771)
企业财务(9501)
机构
大学(242653)
学院(242236)
管理(102391)
(95297)
经济(93248)
理学(90029)
理学院(89107)
管理学(87658)
管理学院(87249)
研究(77195)
中国(54381)
(51326)
科学(49309)
(40347)
(37738)
业大(37060)
(36427)
研究所(34806)
中心(34595)
财经(33499)
(33167)
北京(32229)
(31757)
师范(31474)
(30476)
农业(28578)
(28368)
(27618)
经济学(27550)
商学(26139)
基金
项目(174349)
科学(137442)
研究(128358)
基金(125951)
(108918)
国家(108035)
科学基金(93667)
社会(79811)
社会科(75715)
社会科学(75696)
(69082)
基金项目(68255)
自然(61574)
自然科(60105)
自然科学(60095)
自然科学基金(58994)
教育(58164)
(57467)
编号(52753)
资助(51634)
成果(41564)
重点(38344)
(37926)
(37448)
(36971)
课题(35765)
创新(34339)
科研(33046)
项目编号(32776)
教育部(32591)
期刊
(99722)
经济(99722)
研究(68298)
中国(40367)
学报(36853)
管理(36566)
科学(35046)
(32512)
(28273)
大学(27843)
教育(26655)
学学(26184)
农业(23484)
技术(21557)
业经(17620)
(15874)
金融(15874)
经济研究(15660)
财经(15285)
图书(13493)
科技(13265)
问题(13179)
(13029)
理论(12434)
技术经济(12412)
(11699)
实践(11624)
(11624)
现代(11296)
商业(10974)
共检索到333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青虎  
产业集群是个能力体系。在多变的外部环境背景下,只有动态能力才能维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的本质是知识,通过集体学习将导致知识的溢出,促使集群动态能力的形成。本文将产业集群中的动态能力称之为集群性动态能力。产业集群动态能力可分为三种:集群性知识创造能力、集群性整合能力和集群性创新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湖  闫相斌  
目前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宏观层面的多层次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静态不可预测的不足。本文将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利用agent复杂系统理论,将产业集群的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有机结合,在探索产业集群宏微观交互反馈的同时,详细探讨了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构建机理,为研究产业集群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范式框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春花  姜子元  佟泽华  孙杰  耿佃友  
在给出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基于模糊广义回归神经网络(Fussy-GRNN)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研究相比,从环境维度、网络维度、文化维度和规制维度等构建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反映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活动的复杂性、动态性、多维性和网络化等特点,可以客观、有效地反映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的知识协同能力水平。此外,进一步构建基于Fussy-GRNN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能力评价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剑锋  
本文在回顾基于知识的企业能力的相关理论和基于集体效率的产业集群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知识的产业集群能力,分析集体效率、关联、社会资本和空间距离对产业集群能力的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恒江  陈继祥  周莉娜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 ,完善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内涵进行了归纳 ,然后从理论基础、建模和量化、个性化、动力机制与集群治理结构、动力机制与集群竞争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新动态 ,并总结了对发展我国产业集群的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国平  金通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表现为大宗资源的成本波动、外部市场风险、贸易摩擦加剧等,我国产业集群面临了更加动荡的外部环境。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是集群整体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以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研判能力、决策能力和调适能力的综合体现。高效的产业预警系统、卓越的大型企业、发达的网络组织与完善的产业配套是形成这一能力的核心要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着力从预警系统建设、大型企业培育、网络组织发展、产业要素升级以及鼓励扶持政策转型等多方面加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为东  
文章基于本地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探讨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方法,并实证评价指标构建的合理性。实证发现,动态能力是较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更显著影响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性因素,同时对75家江苏特色产业基地动态能力分区域和分行业进行了评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军晓  方永恒  付丽莎  梁倩  
通过评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可以总结其创新活动的经验,为集群间发展水平的比较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文章运用理论阐述与数理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式,以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理论模型,以陕西宝鸡市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邱俊  
从产业集群的成长周期来看,由于集聚度的差异,每个阶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除了共性需求外,还存在着各个阶段的个性需求,需区别对待。因此,在产业集群的金融供给中,应当实行差异化策略,加快使现在的一些较为低级的产业集群形态过渡发展到组织化程度高的集群形态,形成金融深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喜雁  
文章将区域产业品牌引入产业集群模型来研究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区域产业品牌可以对本区域的产业集群产生外部性,而且这种外部性的大小对区域品牌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导向性政策提升区域产业品牌的外部性,促进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赫连志巍  王岚  
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能力传递可以有效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认识并克服创新能力传递障碍可以加速传递进程,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至关重要。由此,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的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与集群升级负相关,通过相关性权重分析,得到5个障碍维度对集群升级阻碍的强弱程度,并针对主要障碍提出改善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绍洪  陆琳  
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经济效率,是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产业集群并非天然的具备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现有成果也未能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结构动态变化机理,这对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动态共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主观博弈理论分析产业集群动态共生稳定制度的内生演化机理。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动态共生稳定条件取决于集群企业博弈收益差距程度、实现自身收益变化方式等因素。通过对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动态共生的发展历程分析完成对该模型的检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闯  潘忠志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博弈,企业具体创新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模式下创新成功后的收益与风险的比较。应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博弈行为,指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开发活动中是趋于合作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长森  
运用系统原理,结合临港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协同主体结构和协同过程两个维度,构建临港产业集群协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浔临港木地板产业集群协同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考查相关因素对临港产业集群协同能力的影响程度。针对协同企业相容性、物流协同能力等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政府引导、构建协同管理平台、注重协同伙伴的选择、引入激励机制及提升协同过程管理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力  王燕燕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