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9)
- 2023(6730)
- 2022(5529)
- 2021(4921)
- 2020(3995)
- 2019(8650)
- 2018(8310)
- 2017(16291)
- 2016(8774)
- 2015(9641)
- 2014(9594)
- 2013(9378)
- 2012(8694)
- 2011(7818)
- 2010(7942)
- 2009(7524)
- 2008(7650)
- 2007(6982)
- 2006(6237)
- 2005(5867)
- 学科
- 济(38648)
- 经济(38577)
- 管理(33152)
- 业(30216)
- 企(27030)
- 企业(27030)
- 制(13748)
- 方法(12653)
- 财(12513)
- 业经(12080)
- 农(10738)
- 体(10462)
- 数学(10133)
- 数学方法(10069)
- 产业(10062)
- 中国(9621)
- 体制(9054)
- 地方(8069)
- 技术(7657)
- 务(7627)
- 财务(7611)
- 财务管理(7591)
- 企业财务(7265)
- 环境(6723)
- 银(6650)
- 银行(6645)
- 划(6555)
- 农业(6377)
- 融(6366)
- 金融(6364)
- 机构
- 学院(129408)
- 大学(128479)
- 济(58318)
- 经济(57236)
- 管理(51136)
- 理学(43826)
- 理学院(43436)
- 管理学(43026)
- 管理学院(42767)
- 研究(42608)
- 中国(32004)
- 财(29958)
- 京(25881)
- 财经(22962)
- 科学(21866)
- 经(20642)
- 江(20172)
- 所(19724)
- 中心(19228)
- 经济学(18698)
- 研究所(17315)
- 财经大学(16983)
- 经济学院(16791)
- 农(16430)
- 北京(16007)
- 院(15701)
- 业大(15584)
- 州(15456)
- 范(15074)
- 师范(14960)
- 基金
- 项目(84938)
- 科学(68802)
- 研究(66554)
- 基金(62612)
- 家(52796)
- 国家(52368)
- 科学基金(46074)
- 社会(45791)
- 社会科(43554)
- 社会科学(43546)
- 省(33409)
- 基金项目(32655)
- 教育(29569)
- 划(27050)
- 自然(26231)
- 编号(26198)
- 自然科(25548)
- 自然科学(25544)
- 自然科学基金(25131)
- 资助(23817)
- 制(23692)
- 成果(21927)
- 国家社会(19710)
- 部(19554)
- 重点(19361)
- 发(19325)
- 创(18850)
- 课题(18617)
- 性(17791)
- 创新(17689)
共检索到197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聪群
产业集群治理是基于网络结构的共同治理,关系、互动与协同构成了产业集群治理的三维逻辑。产业集群的治理机制主要有社会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社会机制是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机制,包括信任、声誉、宏观文化和联合制裁,激励约束机制是产业集群治理的微观机制,是以集群剩余为核心的制衡机制。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治理 治理逻辑 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世杰 李凯
产业集群上世纪80年代就已纳入学者的研究视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把研究的目光汇聚到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上,网络分析逐渐成为产业集群研究的主流范式。应当说,网络组织理论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衍生、发展以及竞争优势来源。同时,一些学者研究开始投向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恒江 陈继祥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本地根植性蕴涵丰富的生产要素,产业集群内源动力机制将其转化为内生优势;政府行为和外部竞争环境等外源动力机制的作用带来产业集群的外部优势。以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作用规律研究为基础,产业集群内部治理(自主发展)与集群政策(外部引导)相结合的"从下到上"思路,是有利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要素 动力机制 竞争优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燕楠 贾天枝 池春阳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型组织形态,只有将企业的产业、科技与技术等资源要素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在产业学院这一组织形态中融合,才能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以交易成本经济学为视角,运用交易成本理论重构高职产业学院的治理机制,通过建立科层治理、文化治理、绩效治理、关系治理等多元治理机制,为学院发展的多重主体提供理性选择,从而解决产业学院在合作发展中的矛盾与困境,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捷娜 吴秋明 聂柯渐
文章主要致力于从集成论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并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产业集群集成内力(F(t)↑)的思路与对策:提高集群环境特征值(E(t)↑)、提高集群企业的质量(∑Qi(t)↑)以及缩小产业集群与集群外集成单元之间心理距离(d(t)↓)。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管理理论 逻辑结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正 闵庆汉 朱学易
工业互联网变革了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组织模式,在冲击现行税制体系的同时,也为解构和重塑供给端的税收治理框架提供了新契机。本文遵循工业互联网“价值创造特征—价值创造路径—价值创造治理”的价值创造线索,尝试以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创造冲击我国税收制度作为主线,从理论出发,多维视角阐释工业互联网下税源变革、税收治理重点、税收结构性变化以及税收分享规则的调整。进一步地,厘清工业互联网多方联动、资源协同、结构优化、生态演进的价值创造路径,层层递进梳理出各环节税收治理的实践逻辑,并从重塑企业主体税收征管新模式、完善税收政策储备、健全税收激励机制、优化地区税收分享规则四个方面,提出工业互联网价值创造的税收治理方案,为工业互联网税收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税收治理 数字经济 税收征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 苏步杰
促进大学外部治理的逻辑转换,核心是树立多元整合的治理理念、确立结构优化的制度框架以及建立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基于大学外部治理的国际经验和国内现实,应该建立有各大学利益主体切实参与、作用空间的治理结构,调整及规范治理结构中不同主体的利益、角色与职责。有必要在全国层面上形成总体的规划和战略目标,构建权责分担、良法善治、外部评估以及信息公开的机制,为不同利益诉求在大学公共权力结构中的有效表达,提供合法性、制度性和程序性的框架,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张海生
学科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学术、学者、高校,又包括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其治理方式既有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度,也有自下而上的学术治理,也包括各级横向沟通的制度设计,治理目标既要促进知识增长和人才培养效能,也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此,学科治理是以实现高等教育职能为目标、以资源配置和政策保障为导向、国家与政府主导的、学校与学者共同参与的带有项目制特征的治理模式。国家、大学与学术所分别代表的国家权威(政策权威)、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就构成了学科治理的三大关键主体。其中,国家和政府始终主导和引领学科建设的方向,大学组织是学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组织者推进者,以学者为代表的学术力量则构成了学科建设的生产主体。学科治理需要在国家、大学和学术之间实现不同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当下的学科治理正在经历由统一模式向混合模式的变革,未来的学科治理需要进一步凸显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要素,走向学科发展的多元治理模式。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蔡丽楠
基于数据流通场景的数据治理和数据权利保护,以个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绝对控制权为理论基础;这种个人绝对赋权模式忽视信息/数据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价值。传统信托制度参与数据治理与信托当事人理论和信托财产理论等方面存在抵牾。当前实在法体系下,综合运用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能够为数据信托参与数据治理提供制度可能。由传统信托理论出发,对未来数据信托制度的建构必须基于数据收集阶段和数据流通阶段的具体区分,数据流通阶段是数据信托发生的主要场景;可以采取修改法律以及出台司法解释等方式更新传统信托理论,使之更加契合数据时代对数据权利保护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数据信托 数据治理 信义义务 信息受托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华胤 王燕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而推进秸秆生态化处理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农民生态责任意识淡薄,甚至成为农业“排碳者”。多元主体合作是“双碳”治理的最优选择。以往研究多关注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制度设计和对策优化,基于“双碳”视角可以发现“秸秆悖论”的治理密码。碳责任是一套结构复杂的责任体系,是生产者和治理者的共同责任。碳责任归因、多元主体协商、责任份额调适、多维责任交互是达成合作的内在机制。在责任范围交互、责任量度匹配、激励性三个维度作用下,以责任内容为驱动力,可以生成层级“共责立方体”的模型。基于责任视角下的合作治理逻辑为基层政府组织农民有效参与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晶晶
现代学徒制建设的核心要义是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耦合产业发展逻辑,提高人才培养的供需适配度,其与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不仅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紧密依存,还因学徒制这一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获致了积极的互动模式与正向的共生环境。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进程,需要厘清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形态、知识与技术的普遍规律,明晰产业界对现代学徒制专业布局、实施主体、师资团队和发展导向等内容的根本要求,从利益驱动、协调合作、双师教学、资格互认等维度构建起现代学徒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机制,以期更好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产业逻辑 共生关系 融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明
产业集群在演变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对专业性人力资源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成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基础依据。服务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作为顺应产业变化的创新型专业组织,以职业联系为纽带密切了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具有依存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应根据集群组织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形成合理的专业地域、类型和层级结构,建立共享型、异质化的专业集群体系,并通过产业内的职业分析方法探索具体化的专业设置方向,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专业集群 建设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旭光 张培
如何创新职业教育治理已成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急需探究的重要问题,而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支撑性技术,可以帮助职业教育治理主体开展深度分析和精准决策。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必将加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职业教育整体性动态治理。基于此,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围绕数据驱动机制、挖掘机制、共享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在实践中设计并建立一揽子现代职业教育大数据治理机制,且必须在更新职业教育大数据应用思维、掌握大数据专业技术、建设大数据综合平台、培育大数据智力资源、优化大数据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永达 陈琳
集群治理是形成和维系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性条件,对于集群治理的研究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对集群治理的必要性和内涵的分析,描述了集群治理的边界,提出了集群治理的基本模式,并对集群治理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构建了集群治理机制的逻辑结构,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
治理机制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国银 刘芳
产业集群治理决定了集群的竞争力,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目前产业集群理论尚不成熟,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缺乏。首先,由“治理”的概念演绎出“产业集群治理”的概念,并对集群治理的研究动因进行分析;其次,对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的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治理 创新 正外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