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8)
2023(12794)
2022(10518)
2021(9444)
2020(8015)
2019(17437)
2018(17266)
2017(32953)
2016(17851)
2015(19548)
2014(19353)
2013(19034)
2012(17369)
2011(15329)
2010(15319)
2009(14485)
2008(14385)
2007(13004)
2006(11332)
2005(10205)
作者
(53760)
(44945)
(44701)
(41963)
(28321)
(21330)
(20115)
(17500)
(16865)
(15843)
(15274)
(14724)
(14358)
(14298)
(14029)
(13470)
(13466)
(13258)
(12982)
(12726)
(11424)
(10993)
(10898)
(10238)
(10007)
(9987)
(9912)
(9848)
(9027)
(8933)
学科
(83756)
(80774)
经济(80674)
(76950)
企业(76950)
管理(67070)
方法(32405)
业经(30841)
(26624)
(25843)
数学(23749)
数学方法(23605)
(19575)
财务(19550)
财务管理(19535)
农业(19401)
技术(19294)
企业财务(18528)
中国(18402)
(17186)
地方(15178)
(14823)
(14772)
(14723)
理论(14509)
(14366)
(14189)
贸易(14185)
产业(13790)
(13756)
机构
学院(261661)
大学(252337)
(112537)
经济(110658)
管理(105338)
理学(90827)
理学院(89951)
管理学(88771)
管理学院(88313)
研究(85938)
中国(66362)
(53527)
(52830)
科学(52773)
(49806)
(44181)
业大(42924)
农业(42625)
(40350)
研究所(40109)
财经(39654)
中心(38884)
(35949)
经济学(33010)
北京(32441)
(31228)
(30954)
商学(30278)
经济学院(30019)
商学院(30016)
基金
项目(175431)
科学(139050)
基金(127842)
研究(124933)
(112912)
国家(111869)
科学基金(96766)
社会(81715)
社会科(77641)
社会科学(77621)
(71680)
基金项目(68490)
自然(63101)
自然科(61701)
自然科学(61681)
自然科学基金(60694)
(58229)
教育(54906)
资助(50307)
编号(48486)
(41966)
(40730)
(39499)
重点(39464)
(37289)
创新(37185)
成果(36512)
国家社会(34130)
课题(33638)
科研(33262)
期刊
(128307)
经济(128307)
研究(71279)
(49883)
中国(49691)
管理(44475)
学报(42781)
(41741)
科学(39803)
农业(34017)
大学(32099)
学学(31221)
业经(24884)
技术(23800)
(22018)
金融(22018)
(20728)
经济研究(20573)
财经(20092)
教育(19600)
(17569)
问题(16958)
技术经济(15535)
商业(14413)
科技(13617)
现代(13454)
世界(13136)
(13109)
(13071)
财会(12313)
共检索到386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路  程晗  徐鹏程  
产业集群整体优势与群内企业优势的形成存在正负双向的关系:一方面,集群优势源于企业构建自身优势的行为;另一方面,群内企业在构建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必然对集群的优势形成重要影响。本文则以此认识为基点研究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对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朋杰  
从"优势互动"奖励模型中,我们发现集群"聚集效应"的大小决定了集群对群外企业吸引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集群的成长速度和内部企业竞争力的大小。而"聚集效应"的大小又取决于集群的内部网络结构关系以及集群的软硬件环境,因而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硬环境和集群的内部结构,对推动产业集群的迅速成长、扩大集群的"聚集效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冯知杰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银行、证券、保险业深层次的合作。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在过去的 2 0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相互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 ,深化银保、证保合作 ,应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的高层次协调 ,提升合作的效率 ;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在资金方面的合作关系 ,提升保险资金的收益率 ;加强保险与银行在技术层面上的合作 ;加强保险公司与证券业之间的合作。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玉洁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大变革的初始阶段,高校图书馆如何转换机制,改变传统服务模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本文提出利用高校馆的整体优势,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的思路,并以林业高校馆为例进行分析探讨。近两年,一些林业高校馆为了摆脱因经费紧缺而造成的尴尬处境,尝试着搞了一些非信息服务业的创收工作,有的馆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应当说,这些创收工作对增强图书馆活力,稳定职工队伍,更好地发展图书馆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当代社会经济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必越  叶小杰  余建平  
通过对泉州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实地问卷调研,考察了产业集群内不同优势因素对民营企业总部迁移的影响情况。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之后,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1产业集群内"成本优势"越弱,民营企业总部越可能往外迁移;2产业集群内"营销与管理优势"越弱,民营企业总部越可能往外迁移;3产业集群内"创新优势"和"产品优势"因素没有对民营企业总部迁移产生显著影响。表明民企总部是否迁移与产业集群内的成本、营销和管理等优势因素有显著关系,而与集群内的创新、产品等优势因素没有显著关系,民企总部迁移更为注重企业综合经营成本、市场信息和商务服务优势,以及对管理要素资源的追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国清  
中国万宝工程公司于1985年成立,前身援外公司曾在13个国家承建过82个经援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外工程设计施工经验,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成立后,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从经援向对外经济合作,从军工项目向军工、民用项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仲元  
如何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整体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业务,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慎重选择外汇贷款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以搞活工程处为重点发挥全局整体优势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局情出发我局是一个有四万六千名职工的大型铁路施工企业。近年来,我们同其他国营大中型施工企业一样,围绕着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先后对局内管理体制、经营策略、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姜成坛  王玉昌  
发挥多学院联合的整体优势办好新型地方综合性大学姜成坛,王玉昌北京联合大学是为了适应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1985年1月经国家批准,在北京原有的15所大学分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她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翔阳  
文章旨在探讨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扑面而来的新态势,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把握住切入国际产业链,成为世界经济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性契机问题。文中提出了“产业集群优势”的概念,并认为产业集群优势正成为国际资本在选择产业转移目标区域时的重要依据,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培植,实施“以群引外”策略,营造集群优势,积极吸纳和承接国际转移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守华  石碧华  
企业竞争逐步从过去注重单个企业发展战略 ,向企业联盟以及企业集群战略演化 ,企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的竞争优势 ,不仅日益备受关注 ,而且集群战略已成为企业、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首先简介企业集群概念 ,接着从直接经济要素和非直接经济要素两个方面分析集群的竞争优势。前者包括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方面 ;后者体现在区域创新能力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志安  李梅  
企业集群的信用优势是企业集群的重要优势,也是企业集群超越单一企业与市场的显著表现之一。本文对企业集群的信用优势、形成机理以及企业集群信用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企业集群信用优势的一般规律,从而为企业集群信用优势的有效培育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佩洪  朱海华  谢磊  
企业集群在提高生产力、改善创新以及促进新业务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企业集群优势形成过程中的刚性现象会对集群本身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而且它是导致企业集群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本文界定了企业集群优势刚性并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然后探讨了超越其刚性的基本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守华  石碧华  
一、企业群概说随着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许多产业正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向“弹性专精”生产转变,相应地过去以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获得竞争优势的单个大企业却步履维艰,而众多企业以企业集群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不仅具有比较优势(价格柔性),还具备竞争优势(特征柔性),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