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1)
2023(12173)
2022(10664)
2021(10005)
2020(8412)
2019(19044)
2018(19075)
2017(36787)
2016(19747)
2015(22119)
2014(21404)
2013(21157)
2012(19220)
2011(17222)
2010(17165)
2009(15472)
2008(14872)
2007(12999)
2006(11188)
2005(9431)
作者
(54656)
(45269)
(45006)
(42789)
(28877)
(21646)
(20344)
(17770)
(17155)
(16076)
(15543)
(15068)
(14252)
(14236)
(13943)
(13561)
(13544)
(13332)
(12845)
(12836)
(11136)
(11029)
(10788)
(10363)
(10065)
(10050)
(10007)
(9964)
(9019)
(8950)
学科
(78674)
经济(78601)
管理(60481)
(59436)
(51524)
企业(51524)
方法(35283)
数学(29733)
数学方法(29409)
(20367)
中国(20274)
业经(19955)
技术(19892)
(17775)
地方(17571)
(16174)
理论(14206)
农业(13678)
(13344)
产业(13270)
技术管理(13226)
(13036)
(12925)
贸易(12916)
(12494)
环境(12072)
(11586)
(11362)
财务(11304)
财务管理(11285)
机构
大学(272141)
学院(271755)
管理(115324)
(108380)
经济(106094)
理学(100850)
理学院(99797)
管理学(98279)
管理学院(97787)
研究(87122)
中国(62791)
(57634)
科学(54074)
(46598)
(41879)
业大(39860)
中心(39335)
(38967)
(38567)
研究所(38378)
财经(37996)
北京(36232)
(35747)
师范(35464)
(34538)
(32111)
(31752)
经济学(31490)
农业(30298)
商学(29965)
基金
项目(192765)
科学(153196)
研究(143742)
基金(139549)
(120357)
国家(119348)
科学基金(104344)
社会(90741)
社会科(86087)
社会科学(86067)
(76905)
基金项目(75287)
自然(67456)
自然科(65910)
自然科学(65897)
教育(64956)
自然科学基金(64747)
(63569)
编号(58576)
资助(55791)
成果(46469)
(44691)
重点(42466)
(41705)
(41634)
创新(40884)
课题(39946)
项目编号(36788)
国家社会(36723)
教育部(36029)
期刊
(116102)
经济(116102)
研究(78889)
中国(50035)
管理(43742)
学报(39316)
科学(38142)
(35085)
(33484)
教育(32366)
大学(30111)
学学(28090)
农业(25015)
技术(24927)
业经(20548)
(19857)
金融(19857)
经济研究(18317)
财经(17563)
科技(16268)
图书(15518)
(15016)
问题(14812)
技术经济(14490)
理论(13632)
(13247)
现代(12870)
商业(12668)
实践(12632)
(12632)
共检索到385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素霞  陈井安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拐点","中国制造"能否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过程正是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的过程。本文基于对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的演化有5个阶段:产业集群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创新集群萌芽阶段)、产业集群衰退或转型阶段(创新集群发展阶段)、创新集群成熟阶段。因此,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转变的政策建议如下: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集群建设的体制机制;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研发主体的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海华  陈松  
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考察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总结每个演化阶段的特征,特别是集群网络结构与创新过程的变化特点,分析集群演化的内在机理,探讨集群中各组织要素之间自组织协同、竞合和耦合等机制在集群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导今后集群演化的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贞发  陈工  
文章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思考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将企业能力理论、创新动力机制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有机地应用于分析产业集群的创新演化中。从三个维度综合分析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逻辑:从微观维度的企业能力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演化的能力,从中观维度研究集群内企业间互动的创新动力机制,从宏观维度研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演化的公共政策和社会资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凌永辉  查婷俊  
在创新集群成为全球各主要国家创新经济发展主体形态的背景下,我国如何引导创新集群加快形成,成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各界关切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首次构建一个统一分析框架,揭示创新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显示:产业链内部整合能够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吸引创新要素集聚,且这种集聚又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反过来促进产业链内部进一步整合,而产业链外部整合则通过优化创新制度环境促进创新集群加速形成。这可以概括为创新集群形成与演化的诱发机制、自增强机制和加速机制,但这些动力机制存在“逆转”为阻力机制的可能,二者共同决定了创新集群有着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调整阶段的生命周期演化过程。本文在回应学术界相关争议的同时,为政府制定科学政策推进创新集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郭新  
本文首先引入集群单元概念,运用群落学思想探讨了集群式创新形成与演化的一般过程,提出了集群式创新形成与演化的CLC模型。然后分析了集群式创新形成与演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最后指出,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与集群式创新演化阶段的匹配性和适应性是企业技术创新群落良性、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玲  杨锐  
本文利用"网络—资源—能力"分析框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的功能效应,认为其主要取决于创新活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并提出了联结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政府推动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助于集群创新产生的假设,且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苏州IT产业集群和宁波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差异,得出了创新条件和创新过程对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具有不同效应的结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孟韬  
老工业基地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有助于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形成网络化、专业化、集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有力地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振兴。本文在解析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的内涵基础上,从经济演化的视角,分析了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发展为产业集群的路径和类型,提出了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特殊的"演化型"集群模式。并且对分别依靠"凤凰涅槃式"和"鸾凤和鸣式"两类途径形成的天津自行车集群、瓦房店轴承集群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路径的假设,为其他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闲月  孙锐  林峰  
产业集群的升级依赖于其知识系统的持续创新,知识系统内的知识资产质量、结构和形态转化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影响着集群升级的过程。本文突破传统的物质系统生产驱动论的理论与现实局限,以知识系统驱动思维深层次阐释知识系统创新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在新技术扩散速度递减、全球化红利消失等力量驱动导致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对指导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文艺  唐德善  
企业为了获得成本的节约和市场便利而进入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还是靠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往往没有实行技术创新而使企业和产业缺乏竞争力。文章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以及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在介绍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技术创新问题后,提出一些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路,以期达到促进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目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军晓  方永恒  付丽莎  梁倩  
通过评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可以总结其创新活动的经验,为集群间发展水平的比较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文章运用理论阐述与数理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式,以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理论模型,以陕西宝鸡市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永辉  
知识产权风险严重阻碍着产业集群创新组织的构建与高效运行,迫切需要治理。首先根据集群创新特点,将集群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分为私有和共有知识产权两种,分析集群创新、私有知识产权和共有知识产权三者间的关系,提出了双三角理论。其次,分析了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产权治理模型。模型表明,集群成员参与创新的效用主要取决于创新收益以及合作伙伴投入知识产权的概率。根据治理模型,提出了利益分配机制、契约机制、信任机制和政府治理机制,以有效解决集群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尚云仙  
产业集群作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现已成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在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从一种集群类型向另一种集群类型的更替。可能向更高级的产业集群演进,也可能衰落、退化甚至消亡。如何立足于长远发展战略,准确定位产业集群,合理布局产业集群,科学整合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点课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新年  
在分析总结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的三个路径:集群结构创新、集群技术创新和集群理念创新;并由此提出了由政策规划、政策制度、政策激励、政策协调和政策倡导构成的"五轮驱动"政策创新模型;从政府公共政策角度出发,提出并分析了馈式动态循环的政策设计流程。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组以集群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面向集群创新的政策创新与应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  李波  
建立以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博弈主体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策略分析可知,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各方保持协同治理的核心;同时加入一些奖励惩罚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对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政府的监管,则进一步优化对企业间的协同治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平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具有推动作用,而同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也有赖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