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8)
2023(14324)
2022(12216)
2021(11425)
2020(9597)
2019(21756)
2018(21483)
2017(41585)
2016(22051)
2015(24702)
2014(23980)
2013(23726)
2012(21575)
2011(19288)
2010(19548)
2009(18128)
2008(16739)
2007(14667)
2006(12799)
2005(11123)
作者
(60486)
(49923)
(49449)
(47105)
(31789)
(23915)
(22561)
(19427)
(19012)
(17837)
(17161)
(16628)
(15725)
(15642)
(15541)
(15107)
(14831)
(14542)
(14180)
(14161)
(12272)
(12096)
(12004)
(11418)
(11213)
(11068)
(11050)
(11010)
(9974)
(9805)
学科
(87365)
经济(87283)
(67143)
管理(67002)
(58081)
企业(58081)
方法(38092)
数学(32414)
数学方法(32079)
中国(28476)
(27051)
金融(27050)
(25316)
银行(25280)
(24424)
(22762)
(22550)
业经(22291)
地方(21802)
技术(20362)
(18592)
(16812)
理论(16000)
农业(15496)
(15123)
贸易(15107)
(15023)
财务(14961)
财务管理(14938)
(14658)
机构
学院(300277)
大学(300084)
管理(124637)
(122543)
经济(119928)
理学(108295)
理学院(107198)
管理学(105571)
管理学院(105030)
研究(96783)
中国(77615)
(63003)
科学(57887)
(55389)
(46400)
中心(45725)
财经(44606)
(42948)
(42867)
业大(42443)
研究所(42260)
(40513)
北京(39829)
(38282)
师范(37970)
经济学(36793)
(35956)
(35439)
财经大学(33373)
经济学院(33293)
基金
项目(208694)
科学(165572)
研究(156665)
基金(151199)
(129738)
国家(128626)
科学基金(112372)
社会(99531)
社会科(94531)
社会科学(94509)
(83112)
基金项目(80908)
自然(71454)
教育(70661)
自然科(69823)
自然科学(69811)
自然科学基金(68591)
(68385)
编号(63879)
资助(61008)
成果(51168)
(47891)
重点(46110)
(45626)
(45211)
创新(43961)
课题(43753)
国家社会(40610)
项目编号(40250)
教育部(39343)
期刊
(130851)
经济(130851)
研究(89726)
中国(59100)
管理(46963)
学报(42102)
(40788)
科学(40596)
(38928)
(38164)
金融(38164)
教育(34273)
大学(32587)
学学(30583)
农业(26743)
技术(26627)
业经(22407)
财经(21168)
经济研究(21018)
(18129)
科技(16648)
问题(16602)
理论(15705)
图书(15662)
技术经济(15459)
实践(14457)
(14457)
现代(14086)
(13963)
商业(13796)
共检索到440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银伟  
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制于金融排斥的现实,产业集群的融资约束一直存在,阻碍协同创新的实施。因此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应当与融资创新耦合才能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能的发挥。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是由商业银行信贷、小额信贷、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组成的金融市场,金融机制必须体现充分的包容性,以满足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融资需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威  陈彦亮  丛永强  李军岩  
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由于能够便利地获取外部资源而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应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协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思想。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机理、路径,推动我国地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以提高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水平,以晋江体育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带动该地区整个体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升级,形成成熟的产业集群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胡强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传导相关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传导要素和风险传导流程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机制;同时,依托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运作过程,从技术协同、管理协同和制度协同三方面进行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风险传导路径研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志达  华菊翠  李学伟  
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基于辽宁高校特色学科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带动辽宁省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这一现状,结合辽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实需求,建构辽宁高校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总结提升辽宁特色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以期更好实现辽宁高校特色学科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合作与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王云云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系统,深入剖析在协同创新系统中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动因、影响因素和类型,探究在不同竞合关系类型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方式的选择,以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杨海生  
随着技术结构日益复杂,协同研发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提出融资约束和创新能力会抑制企业协同研发的研究假说。据此,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问卷数据中关于中国企业的样本对以上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企业融资约束越宽松、创新能力越弱时,其协同研发的意愿及支出均相对越高,其中创新能力的负面作用来自于企业专有能力的不足。此外本文还发现,企业在面临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时,融资约束对自身研发、协同研发的抑制效应会更明显。据此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完善金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杨海生  
随着技术结构日益复杂,协同研发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提出融资约束和创新能力会抑制企业协同研发的研究假说。据此,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问卷数据中关于中国企业的样本对以上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企业融资约束越宽松、创新能力越弱时,其协同研发的意愿及支出均相对越高,其中创新能力的负面作用来自于企业专有能力的不足。此外本文还发现,企业在面临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时,融资约束对自身研发、协同研发的抑制效应会更明显。据此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纵向合作来促进企业参与协同创新,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苗慧珠  刘龙海  孙波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竞争科技化的必然趋势,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抉择。明确学科集群、产业集群及协同创新的概念,建立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在集群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确保蓝色经济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娜  李波  
建立以集群内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博弈主体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策略分析可知,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各方保持协同治理的核心;同时加入一些奖励惩罚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对各主体具有激励作用,政府的监管,则进一步优化对企业间的协同治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英华  卢婷婷  方丹辉  王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正快速成长。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新是其首要驱动力,协同创新网络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依赖。基于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成分析,构建协同耦合、创新动力、沟通学习、联合互补、评价反馈等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构建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利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琼瑜  李武武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的内涵入手,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简称CAS)理论对产业集群创新活动进行特征分析,基于CAS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集群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从动力因素的角度以及企业、集群和政府三个层面对促进产业集群创新提出了改进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幼清  张妮  鲁平俊  
本文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的诱发因素模型,并根据主体的协同创新路径,分析了投入、运作和产出三部分过程的行为规律,总结出相应的风险因素及风险表现形式,揭示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的内生机制模型,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的有效识别和防范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智国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颇多,涵盖了协同创新的机理、效应、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但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单一区域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演化。从现实发展来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要素流动日益频繁,区域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成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本文基于跨区域的视角,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模型,分析不同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协同创新的动力演化路径,以期能够对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和政策设计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巧玲  
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分步创新逐步走向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内各创新主体进行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网络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能产生整体协同效应。创新网络的协同效应更需要合作竞争机制、沟通协作机制、创新运行机制等协同创新机制。但是,原生型产业集群还存在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中小企业相互间的技术模仿以及集群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缺失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原生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集群内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原生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与相关主体进行合作创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可有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集群的协同创新,促使原生型产业集群走向创新集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树华  张冀新  
跨产业的产业融合的出现使得限于产业内企业间竞争关系研究的传统产业组织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产业融合问题的研究,本文在结合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基础上,分析了产业融合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基础,提出建立产业融合协同创新体系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框架,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