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8)
2023(4179)
2022(3540)
2021(3320)
2020(2581)
2019(5880)
2018(5852)
2017(11475)
2016(6071)
2015(6688)
2014(6918)
2013(6893)
2012(6638)
2011(6176)
2010(6333)
2009(5823)
2008(5922)
2007(5343)
2006(4627)
2005(4316)
作者
(16726)
(14004)
(13794)
(13223)
(8849)
(6444)
(6427)
(5506)
(5257)
(5147)
(4624)
(4611)
(4323)
(4321)
(4298)
(4212)
(4067)
(3941)
(3889)
(3887)
(3552)
(3357)
(3305)
(3259)
(3156)
(3082)
(3000)
(2968)
(2840)
(2791)
学科
(30542)
经济(30505)
(17956)
管理(15629)
(14848)
企业(14848)
方法(10459)
业经(8777)
产业(8594)
(8264)
中国(7397)
数学(7357)
数学方法(7260)
理论(6980)
地方(6814)
(6747)
农业(6093)
(5668)
技术(5420)
结构(5309)
(5277)
(5063)
(4843)
金融(4841)
地方经济(4444)
(4267)
银行(4255)
(4141)
(4094)
(3914)
机构
大学(94843)
学院(93311)
(42625)
经济(41852)
管理(36882)
理学(32115)
研究(31906)
理学院(31759)
管理学(31379)
管理学院(31202)
中国(23383)
(19917)
(18792)
科学(17284)
(15495)
财经(14925)
研究所(13935)
(13769)
经济学(13728)
师范(13709)
中心(13703)
(13476)
(13264)
北京(12827)
经济学院(12244)
师范大学(11261)
(11123)
财经大学(11010)
(10929)
(10747)
基金
项目(57371)
科学(46429)
研究(45387)
基金(41850)
(35014)
国家(34726)
科学基金(30290)
社会(30146)
社会科(28653)
社会科学(28648)
基金项目(22180)
(21938)
教育(20191)
编号(18846)
(18222)
自然(17497)
自然科(17038)
自然科学(17036)
自然科学基金(16773)
资助(16321)
成果(16197)
(13711)
(13214)
重点(12741)
(12675)
课题(12414)
国家社会(12399)
项目编号(11944)
教育部(11826)
人文(11772)
期刊
(50528)
经济(50528)
研究(30660)
中国(17385)
管理(15599)
(13444)
教育(11793)
科学(11274)
(10905)
学报(10330)
大学(8542)
业经(8087)
经济研究(7950)
学学(7741)
农业(7663)
财经(7469)
技术(7448)
(6938)
金融(6938)
(6738)
问题(6598)
图书(5442)
现代(5128)
科技(5095)
世界(5067)
商业(4938)
(4863)
技术经济(4803)
经济问题(4405)
(4389)
共检索到139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广雄  
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但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明晰的理论框架。从产业集群化转移的现实趋势入手,利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较为清晰地厘清了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内涵、动因、模式及效应。指出发展产业集群并将之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建立二者的互动发展机制是应对这一新趋势的必要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辉堂  王琦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西方理论界不乏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产业转移理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另一类是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而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其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向,它们是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梅  王克振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在辨析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并分析了国外代表性的产业集群理论及集群理论的发展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耿中元  惠晓峰  梁大鹏  
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简单货币数量论者、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理论,以及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的制度假说、随机游走假说、货币供给波动性假说,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这些理论和假说,能够为我国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伟凯  王荣  
一、MBO的产生及演进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由于收购中运用了大量负债融资,也即利用了财务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国鹏  
随着战略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和重要性的增强以及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提高,战略变革理论在国外应运而生。本文分别从管理者行为、战略弹性、战略变革过程、战略变革障碍等方面介绍和评述了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然后提出它对我国企业战略变革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珮  
有别于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全球工厂理论指出,跨国公司可以融合全球价值链及跨国经营组织模式,采用内部化与外部化相结合的"辐轴式"结构,从而灵活应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在短时间内重新配置资源,同时保持较低的战略调整成本。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工厂理论体系的来源、特点以及发展动态,有助于中国制造业面对"空心化"威胁、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以及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背景下,制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而通过"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竞争优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运周  王小伟  邓长庚  舒清  
传统组织研究聚焦于企业成长机制的探讨,因而对于组织衰落现象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本文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主流管理学期刊上发表的组织衰落文献,从组织衰落界定、衰落原因、模式和后果、组织衰落的复苏战略及其影响因素、组织复苏战略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系统述评。最后,本文分析了现有组织衰落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未来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项国鹏  
变革管理学是构成西方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战略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和重要性的增强 ,关于企业战略的变革理论应运而生 ,为变革管理学增色不少。本文分别从经理人员的角色与行为、战略弹性、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企业战略变革障碍等方面介绍和评价了此理论的主要观点 ;然后提出变革管理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顾建平  
本文薪酬主要是指经济类的报酬。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已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课题。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视角对知识员工薪酬激励问题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知识员工薪酬激励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劲松  
收入代际转移,即收入在家庭内不同代成员之间的转移,是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它主要包括父母在世时对子女经济上的支持以及父母去世后留给子女的遗产。收入代际转移不但会改变父母和子女的消费支出和储蓄行为,而且会对政府的税收及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收入代际转移的研究系当前西方经济学中一个热点问题。其中,对收入代际转移的动机的研究则又处于研究的核心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佩芸  邢俊  
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进行述评,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转变,讨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从建立有效补偿机制、加快外来资本的培植、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角度,给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辽  王俊杰  
本文就"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理论因应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竞争优势重构、资源约束缓解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两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领域、基本手段和制度安排等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辽  王俊杰  
本文就"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理论因应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竞争优势重构、资源约束缓解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两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领域、基本手段和制度安排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