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3)
- 2023(12476)
- 2022(10979)
- 2021(10337)
- 2020(8742)
- 2019(19868)
- 2018(19801)
- 2017(38074)
- 2016(20685)
- 2015(23252)
- 2014(22717)
- 2013(22355)
- 2012(20291)
- 2011(18195)
- 2010(18185)
- 2009(16413)
- 2008(15862)
- 2007(13803)
- 2006(11971)
- 2005(10127)
- 学科
- 济(82475)
- 经济(82400)
- 管理(62993)
- 业(61880)
- 企(53932)
- 企业(53932)
- 方法(37826)
- 数学(32027)
- 数学方法(31620)
- 农(21122)
- 中国(20768)
- 业经(20683)
- 技术(20295)
- 财(18754)
- 地方(18442)
- 学(16994)
- 理论(15098)
- 农业(14199)
- 和(13881)
- 制(13719)
- 产业(13355)
- 技术管理(13312)
- 贸(12973)
- 贸易(12964)
- 环境(12894)
- 易(12523)
- 划(12270)
- 务(12193)
- 财务(12126)
- 财务管理(12104)
- 机构
- 学院(285177)
- 大学(284768)
- 管理(120147)
- 济(111790)
- 经济(109364)
- 理学(104909)
- 理学院(103818)
- 管理学(102154)
- 管理学院(101655)
- 研究(91408)
- 中国(65748)
- 京(60538)
- 科学(57679)
- 财(48365)
- 所(44509)
- 业大(42577)
- 农(42234)
- 中心(41268)
- 研究所(40853)
- 江(40707)
- 财经(39376)
- 北京(38080)
- 范(37694)
- 师范(37378)
- 经(35756)
- 院(33811)
- 州(33527)
- 农业(32900)
- 经济学(32088)
- 商学(30905)
- 基金
- 项目(201939)
- 科学(159681)
- 研究(149964)
- 基金(144752)
- 家(125077)
- 国家(124011)
- 科学基金(107889)
- 社会(93843)
- 社会科(88973)
- 社会科学(88951)
- 省(81419)
- 基金项目(77970)
- 自然(69875)
- 教育(68365)
- 自然科(68253)
- 自然科学(68238)
- 划(67210)
- 自然科学基金(67020)
- 编号(61399)
- 资助(58468)
- 成果(48682)
- 创(46181)
- 重点(44726)
- 发(43613)
- 部(43545)
- 课题(42439)
- 创新(42322)
- 项目编号(38180)
- 科研(37826)
- 国家社会(37677)
- 期刊
- 济(119509)
- 经济(119509)
- 研究(81298)
- 中国(53730)
- 管理(44734)
- 学报(41904)
- 科学(40368)
- 农(37472)
- 财(35341)
- 教育(35193)
- 大学(31935)
- 学学(29827)
- 技术(26976)
- 农业(26844)
- 业经(21142)
- 融(20120)
- 金融(20120)
- 经济研究(18690)
- 财经(18062)
- 科技(17010)
- 图书(15776)
- 技术经济(15571)
- 经(15453)
- 问题(15160)
- 业(14540)
- 理论(13929)
- 现代(13191)
- 商业(13089)
- 实践(12908)
- 践(12908)
共检索到40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军晓 方永恒 付丽莎 梁倩
通过评价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可以总结其创新活动的经验,为集群间发展水平的比较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文章运用理论阐述与数理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式,以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理论模型,以陕西宝鸡市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此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 评价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娟
文章构建了新兴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用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提出了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主要模式。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六个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法得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集,根据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利用模糊语言作为评价标度,构建了基于改进灰关联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娟
文章构建了新兴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用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提出了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主要模式。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六个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法得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集,根据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利用模糊语言作为评价标度,构建了基于改进灰关联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力 王燕燕
本文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首次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英华 卢婷婷 方丹辉 王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正快速成长。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新是其首要驱动力,协同创新网络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依赖。基于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成分析,构建协同耦合、创新动力、沟通学习、联合互补、评价反馈等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构建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利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明 王君磊 王兆凯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化的模式。为全面评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才盛
通过对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基本影响要素定量研究的难点,运用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以我国17个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为实证案例,有效说明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应用步骤和评价效果,并提出提升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明菲 周尧
创新能力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基础。分析物流产业集群特征,从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建立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以武汉市为样本,对影响武汉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 灰关联分析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赫连志巍 王岚
集群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能力传递可以有效提升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认识并克服创新能力传递障碍可以加速传递进程,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至关重要。由此,提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的概念并构建概念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与集群升级负相关,通过相关性权重分析,得到5个障碍维度对集群升级阻碍的强弱程度,并针对主要障碍提出改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虹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产业创新能力。通过构建产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选取河南省20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测算,计算出各个产业创新能力的得分和排名。并根据不同产业的创新能力,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
产业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 评价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秋霞 高长春
通过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提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法和TOPSIS方法对各网络要素创新水平和总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创意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评价指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素霞 陈井安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拐点","中国制造"能否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过程正是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的过程。本文基于对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的演化有5个阶段:产业集群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创新集群萌芽阶段)、产业集群衰退或转型阶段(创新集群发展阶段)、创新集群成熟阶段。因此,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转变的政策建议如下: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集群建设的体制机制;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研发主体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集群 创新驱动 工业4.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泯非 魏江
本文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和交叉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详细分析了其内涵特征;然后归纳、筛选和提炼了集群创新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采用关联开放性和关联协作性两个维度对这些要素进行了结构化分类,并构建了一个集群创新能力的系统研究框架;最后还探讨了构建和更新集群创新能力的实践思路和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洲 丁长青
文章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灵活性和约束性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并针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能力 生命周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晓军
集群产业园区兼有集群的产业协同效应和工业园区的地理集中性优势,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特性的集合,有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园区中要强化"集群意识",夯实区域社会资本,构建以集群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基地,形成区域创新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