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7)
- 2023(13809)
- 2022(12142)
- 2021(11545)
- 2020(9647)
- 2019(22540)
- 2018(22523)
- 2017(43488)
- 2016(23368)
- 2015(26255)
- 2014(26328)
- 2013(25712)
- 2012(23251)
- 2011(20999)
- 2010(21156)
- 2009(19335)
- 2008(18674)
- 2007(16501)
- 2006(14306)
- 2005(12474)
- 学科
- 济(95022)
- 经济(94900)
- 管理(71378)
- 业(68822)
- 企(59674)
- 企业(59674)
- 方法(45308)
- 数学(39084)
- 数学方法(38393)
- 农(24026)
- 中国(23611)
- 业经(22741)
- 财(21247)
- 技术(21121)
- 学(19619)
- 地方(19150)
- 制(17846)
- 理论(17821)
- 贸(15744)
- 贸易(15733)
- 农业(15728)
- 易(15267)
- 和(15250)
- 产业(14058)
- 环境(13622)
- 银(13599)
- 技术管理(13580)
- 银行(13565)
- 划(13513)
- 务(13269)
- 机构
- 大学(330254)
- 学院(329298)
- 管理(136640)
- 济(129272)
- 经济(126448)
- 理学(119241)
- 理学院(117975)
- 管理学(115721)
- 管理学院(115108)
- 研究(103452)
- 中国(75979)
- 京(69833)
- 科学(64952)
- 财(57632)
- 所(50345)
- 业大(48244)
- 农(47649)
- 中心(47402)
- 江(47063)
- 财经(46592)
- 研究所(46018)
- 北京(44073)
- 范(43323)
- 师范(42940)
- 经(42250)
- 州(38808)
- 经济学(38149)
- 院(38007)
- 农业(37115)
- 技术(35235)
- 基金
- 项目(229230)
- 科学(181560)
- 研究(168671)
- 基金(165914)
- 家(143482)
- 国家(142328)
- 科学基金(124062)
- 社会(106001)
- 社会科(100480)
- 社会科学(100457)
- 省(90906)
- 基金项目(88351)
- 自然(81223)
- 自然科(79380)
- 自然科学(79366)
- 教育(78001)
- 自然科学基金(77956)
- 划(75702)
- 编号(68863)
- 资助(68528)
- 成果(55143)
- 创(51179)
- 重点(50799)
- 部(49852)
- 发(48389)
- 课题(47382)
- 创新(47072)
- 科研(43173)
- 教育部(43120)
- 大学(42970)
- 期刊
- 济(138780)
- 经济(138780)
- 研究(93492)
- 中国(62272)
- 管理(51944)
- 学报(48353)
- 科学(46331)
- 农(42723)
- 财(42085)
- 教育(39576)
- 大学(37289)
- 学学(34835)
- 技术(31412)
- 农业(30013)
- 融(24510)
- 金融(24510)
- 业经(24183)
- 经济研究(22029)
- 财经(21999)
- 经(18804)
- 图书(18586)
- 科技(18133)
- 问题(17665)
- 技术经济(17410)
- 业(15933)
- 理论(15864)
- 统计(15598)
- 策(15198)
- 商业(15139)
- 现代(14890)
共检索到468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赫连志巍 王丽莹
激活集群创新网络是提升集群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基于过程视角阐释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的概念与特征,通过对创新活动过程和创新能力扩散过程及二者耦合作用的分析,确定创新网络活跃度的影响因子,构建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平均路径长度与创新网络活跃度呈负相关,集聚系数和中心度与创新网络活跃度呈正相关;异质性创新能力的均匀分布和适度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激活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集群创新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强度、转移意愿、溢出效应和共同理解越高,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越高。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活跃度 仿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平 周森 温春龙
本文在企业社会网络以及创新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信息服务业背景下"企业背景-网络特征-创新活跃性"关系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利用北京市信息服务业集群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企业年龄、进网时间、企业类别以及注册资本等企业背景对网络特征及创新活跃性都存在显著影响;(2)企业在同业关系网络或"企业-行业"二模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越高,则其创新活跃性越强;(3)企业背景特征与网络特征对创新活跃性具有综合影响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法建 郭宗坤 宫瑞杰 陈冬冬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是乡村住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两种基本选择,并对其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多对个体层面创新选择的静态结果进行解释,对微观-宏观关联及动态过程的作用则有待深入研究。文章基于代理人模型,对黟县本地及外来住宿业企业与游客的动态交互过程进行仿真,通过预设3种不同的区域创新活跃度模拟情境,对选取不同创新策略的企业的成长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区域创新活跃度对企业成长的整体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2)区域创新活跃度的提升将加速乡村住宿企业的分化;3)在复杂的乡村旅游实践中不存在何种创新策略能保证企业必定成功;4)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在区域创新活跃度与创新策略的交互作用下呈现不同的成长特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董恒敏 曾经纬
基于2008~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的静态变化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双维度分析。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的组合收敛方法,客观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各区域的合作创新活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采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创新活跃度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存在收敛特征,科研院所的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中西部较活跃,中科院整体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部分活跃度较高的科研院所增长逐渐饱和,速度变化呈现下降状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京 高长元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是网络经济时代下的新型组织形式,结合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网络特征及成员间创新关系变化,对多局域世界演化模型进行拓展,增加权重机制、消亡机制,构建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模型,使其更贴近真实世界,并推导出模型的节点强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基于极值优化思想划分网络社团结构。利用matlab仿真,揭示参数对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软件产业虚拟集群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性、小世界性及明显的社团结构,为制定集群发展战略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软件产业虚拟集群 创新网络 拓扑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比较研究”课题组 李慧云 刘倩颖 孙怡璇
本文界定了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概念,构建了涵盖环境氛围、主体活力、活动成效三个维度的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组合赋权法进行赋权,基于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实现了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创新创业活跃程度的跨区域、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与全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活力仍整体偏低,创新活跃度水平整体高于创业活跃度。(2)从四大经济区域来看,创新创业活跃度总体呈“东部地区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低”的分布态势,区域内部也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3)从三大经济圈来看,珠三角经济圈创新创业活跃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4)按聚集程度分组来看,区域间创新创业发展各具特色,优势地区发展均衡、高度活跃,其他地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短板仍需补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比较研究”课题组 李慧云 刘倩颖 孙怡璇
本文界定了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概念,构建了涵盖环境氛围、主体活力、活动成效三个维度的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组合赋权法进行赋权,基于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实现了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创新创业活跃程度的跨区域、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与全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活力仍整体偏低,创新活跃度水平整体高于创业活跃度。(2)从四大经济区域来看,创新创业活跃度总体呈“东部地区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低”的分布态势,区域内部也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3)从三大经济圈来看,珠三角经济圈创新创业活跃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4)按聚集程度分组来看,区域间创新创业发展各具特色,优势地区发展均衡、高度活跃,其他地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短板仍需补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巧
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创新活跃度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关重要。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活跃度及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考察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创新活跃度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此外,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可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菀洺 代伟 刘晓华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本文构建了包含科研部门和科研成果转化部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深化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活跃度整体出现了下滑,而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省际差异较大。在市场化缺失情形下,制度成本、交易成本、科研转化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科技创新活跃度,深化市场化改革能够降低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和科研转化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深化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财富差距小、科研资源多的省份更加显著。本文可以深化对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对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科技创新活跃度 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晋云 白俊红 张艺璇
本文在探析社会信用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表征社会信用,并与用于刻画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实证分析社会信用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用能够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不同度量指标、排除相关政策影响、考虑滞后效应、更换研究样本和剔除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通过促进劳动力集聚、吸引风险投资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三方面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对中西部地区城市、一般等级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更强,其有利于提升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城市的创业活跃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性,社会信用不仅能够激发城市的创业活力,还有利于提高相邻城市甚至地理距离更远关联城市的创业活跃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赫连志巍 邢建军
从生态学和复杂网络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不稳定性、开放性以及随机涨落等自组织特性。根据产业集群生态特性,以Logistic模型对产业集群演化进行描述,通过自组织的动力机制方程描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过程,找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关键影响因素,构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的演化机制,为改善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自组织 演化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主题,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介绍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国内外在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结构、创新影响因素、功能及技术创新扩散,对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进展作简要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赫连志巍 李思 薛传佳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企业更强,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对于集群升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并构建其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对集群升级促进作用显著;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并指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胥丽
文章首先阐述了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特点,随后分析了江苏产业集群现状,并提出了江苏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的动因以及途径,根据不同的网络结构对应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跨区域重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秀
全球化使一些国家"根植于"地方的产业集群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地区优势丧失等问题,并开始出现停滞或后退。于是,升级作为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但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量表开发和检验、相关性分析等从非正式创新网络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非正式创新网络内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非正式交流、个人间的信任和文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
非正式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