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9)
2023(17177)
2022(14731)
2021(13833)
2020(11513)
2019(26365)
2018(26504)
2017(50246)
2016(27490)
2015(30869)
2014(31030)
2013(30232)
2012(27795)
2011(24997)
2010(24997)
2009(23018)
2008(22407)
2007(19918)
2006(17482)
2005(15447)
作者
(78300)
(65154)
(64703)
(61461)
(41479)
(31282)
(29519)
(25357)
(24816)
(23403)
(22223)
(21941)
(20887)
(20642)
(19984)
(19982)
(19446)
(19341)
(18754)
(18695)
(16150)
(16069)
(15689)
(14872)
(14519)
(14471)
(14468)
(14281)
(13087)
(12889)
学科
(104511)
经济(104370)
管理(84796)
(79759)
(68230)
企业(68230)
方法(44061)
数学(36904)
数学方法(36465)
(29022)
中国(28159)
(27796)
业经(26434)
(24156)
技术(24147)
(23201)
地方(22666)
理论(19770)
农业(19142)
(17879)
贸易(17866)
(17484)
(17312)
(17267)
(17266)
财务(17184)
财务管理(17148)
(17113)
银行(17062)
环境(16434)
机构
大学(386166)
学院(383874)
管理(151705)
(148825)
经济(145379)
理学(130729)
理学院(129221)
研究(127565)
管理学(127095)
管理学院(126357)
中国(94443)
(83384)
科学(78907)
(70283)
(63472)
(60602)
中心(58190)
(58139)
研究所(57544)
业大(56938)
财经(55420)
北京(52651)
(52559)
师范(52048)
(50185)
农业(47356)
(46776)
(46661)
经济学(44134)
技术(42932)
基金
项目(262188)
科学(206565)
研究(195080)
基金(188308)
(163402)
国家(162021)
科学基金(139496)
社会(121946)
社会科(115412)
社会科学(115385)
(103840)
基金项目(100322)
教育(90123)
自然(89873)
自然科(87762)
自然科学(87743)
(86958)
自然科学基金(86181)
编号(80270)
资助(76102)
成果(66165)
重点(58483)
(57630)
(57418)
(56070)
课题(56041)
创新(53217)
(50284)
项目编号(49721)
国家社会(49483)
期刊
(167050)
经济(167050)
研究(114276)
中国(80754)
学报(59927)
管理(57934)
(55323)
科学(55005)
(54500)
教育(51179)
大学(45892)
学学(42564)
农业(38348)
技术(36224)
(32003)
金融(32003)
业经(28041)
财经(26656)
经济研究(25673)
(22885)
图书(22401)
问题(21528)
科技(20801)
(20348)
技术经济(19103)
理论(18127)
(17909)
(17330)
论坛(17330)
现代(17302)
共检索到571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星  
本文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角度,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四层结构模型,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集群创新网络内多主体间的互动机制,并以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多主体间互动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顼玉卿  
企业创新能力受其所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关系和结构特征的双重影响,网络关系强度、稳定性、互惠性和中心性与企业创新能力正相关,而网络密度则相反。为此,改善网络关系、优化网络结构将对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欢芳  陈惠  傅贻忙  宾厚  
依据2009-2018年湖南省14个市州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考量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密度逐年增加且增幅不断扩大,凝聚子群空间结构呈现"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分布特征,凝聚子群Ⅰ、Ⅱ、Ⅲ分别主要来源于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和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市州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联系不断加强,临近地域指向性与板块指向性并存,且关联方向日趋明显;各市州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所处地位和拥有权力具有差异性,其中长沙市的净辐射量为正值,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主要辐射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雪  顾新  张省  
借鉴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构造了基于知识网络的集群创新演化模型,以成都高新区集群创新演化为例,验证了知识网络的结构模式在集群创新中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鹏  罗福周  
文章基于产业集群、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等基本理论,从网络结构的视角,在剖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网络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主体、基础机制,并在知识创新动态性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包括知识找寻与获取、知识传递与扩散、知识引进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四阶段路径模型。以知识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以期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集群成长提供有意义的理论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海婷  
集群式技术创新模式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技术创新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支持,企业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群趋势明显以及已获得企业孵化器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先天发育不足、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投入经费不足等劣势,应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以不断促进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揭筱纹  
文章以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创新现状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认为产业集群软资源获取和潜在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技术高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并从产业集群软资源、政府职能及潜在能力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巧  孔庆书  
数据包络分析在多个输入、多个输出情形下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多有应用,并可进行规模效应分析。以部分省会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其2008年度财务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石家庄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吸引高难度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与海外市场联系,促进产品的出口创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华  
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相比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表现出许多新特征 ,如快速增长性、创新推动性、功能灵活性、网络协作性、辐射全球性等。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功能最优化 ,促进区域经济有效增长 ,必须形成一个科学的运作系统 ,这就是文中给出的基于知识中心和技术中心、企业家和创业者、天使资金和风险资金、地方政府和非正式组织、核心产业和辅助产业五个方面要素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明  王君磊  王兆凯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化的模式。为全面评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霞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案例,对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春芳  吕春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产业组织,可以极大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的研发组织模式是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网络组织因素。因此,政府的制度供给应着眼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研发组织的形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江  
集群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能否协同使用集聚区内企业间的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本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对协同创新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永琴  
高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内部培育出发达的区域创新网络来。只有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区域创新网络 ,高新区才能获得内在的发展潜力 ,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 ,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区企业发展的作用 ,然后分析了北京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 ,及其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 ,就如何培育区域创新网络 ,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利军,李艳丽  
研发水平低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创新管理协调部门,改革高新技术项目运行体制,实现官、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改过去的市场末端机制为源头机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