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9)
2023(9240)
2022(7466)
2021(6729)
2020(6031)
2019(13205)
2018(12968)
2017(25827)
2016(13553)
2015(15078)
2014(15086)
2013(15060)
2012(13680)
2011(11913)
2010(12227)
2009(11922)
2008(12160)
2007(11153)
2006(9801)
2005(9331)
作者
(38014)
(31804)
(31587)
(30039)
(20213)
(14704)
(14529)
(12163)
(11936)
(11490)
(10866)
(10472)
(10343)
(9879)
(9846)
(9630)
(9463)
(9187)
(9023)
(8897)
(7860)
(7695)
(7632)
(7322)
(7137)
(7097)
(7094)
(6886)
(6242)
(6181)
学科
(79050)
(73378)
企业(73378)
(66876)
经济(66767)
管理(58364)
方法(28189)
业经(28124)
(23596)
(21435)
数学(20164)
数学方法(20047)
(18917)
财务(18908)
财务管理(18888)
企业财务(17893)
技术(17636)
(16634)
农业(15890)
中国(14935)
(13410)
(13095)
企业经济(12584)
(12550)
(12196)
理论(12031)
产业(12025)
经营(11566)
(11408)
银行(11404)
机构
学院(202753)
大学(195094)
(93570)
经济(92077)
管理(87797)
理学(74489)
理学院(73932)
管理学(73246)
管理学院(72875)
研究(58079)
中国(53786)
(46364)
(39545)
财经(36273)
(32761)
(32009)
(31693)
科学(31003)
经济学(28481)
中心(28467)
(27788)
财经大学(26565)
业大(26188)
商学(26008)
经济学院(25866)
商学院(25789)
(24977)
农业(24642)
北京(24626)
研究所(24427)
基金
项目(126723)
科学(102992)
研究(95899)
基金(94855)
(79531)
国家(78782)
科学基金(71112)
社会(65192)
社会科(61985)
社会科学(61970)
(50850)
基金项目(50421)
自然(44199)
自然科(43212)
自然科学(43204)
自然科学基金(42543)
教育(41137)
(40040)
资助(38158)
编号(37453)
(32811)
(30695)
(28301)
成果(28202)
(28181)
(28133)
创新(27665)
重点(27470)
国家社会(27217)
人文(25744)
期刊
(109283)
经济(109283)
研究(61781)
(39786)
管理(38031)
中国(37113)
(30512)
(28809)
金融(28809)
科学(24329)
学报(21280)
业经(20753)
农业(20175)
技术(19041)
财经(18879)
大学(17906)
学学(17554)
经济研究(16399)
(16286)
问题(14099)
技术经济(13624)
(13148)
财会(12132)
现代(11720)
商业(11208)
世界(10365)
(10169)
经济管理(10107)
(9750)
会计(9722)
共检索到309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斌卿  黄金  瞿慧  
集群融资优势的发挥有赖于集群企业在长期的交互关系中形成一定程度的协同,否则集群融资可能带来违约风险累积并发生传染性风险。构建了包含横向关联、纵向关联、网络关联三个方面在内的产业集群关联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外部因素考量,基于苏州化纤加弹产业集群企业融资行为调查数据,运用结构化方程模型验证了集群关联度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及集群关联度对集群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横向关联、纵向关联、网络关联与集群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并对集群企业信贷可得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从商业银行集群信贷决策视角提出了行长晋升"锦标赛"理论假说以解释集群风险传染的内在机理。产业集群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还要关注集群...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蒋宏成  赵爽  吴启高  
以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文献为基础,提出小微物流企业信贷风险评价应主要解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问题,并应将评价目的重点放在培育与支持小微物流企业发展,而不是仅关注当前的偿债能力,因此借鉴BSC管理思想,选用关键性定量、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并充分考虑小微物流企业信贷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甚至缺失等主要缺陷,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糊分析模型,并对模型应用进行探讨,有效解决了小微物流企业信贷风险评价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弋芳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文章根据最新的投入产出调查数据测算了江西中小企业的产业关联度,运用影响力系数和推动力系数指标分析了各产业的波及效果,并揭示了江西省中小企业实施集群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取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晓钟  徐攀  
民间资本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风险传染问题。文章从民间资本视角提出"民间资本—融资结网方式—风险传染"的理论假说,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融资结网方式与风险传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传染的滞后两期与当期风险传染显著正相关,风险传染的滞后一期与当期风险传染虽正相关但不显著;民间借贷和股权融资与风险传染显著负相关,互助担保融资与风险传染虽负相关但不显著;盈利能力与企业风险传染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降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民间融资风险传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许昌明  
发展小企业信贷,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客户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延伸服务价值链,增加赢利空间,也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和全国经济发展。但是,小企业通常又有规模不大,生产工艺先进性不强,管理水平不高,财务核算不规范,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风险较大等特点。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对小企业发放贷款时,注重选择优质或较优的客户。下面,笔者将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角度,探讨如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凡  
文章针对企业融资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灰核信息的企业融资风险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了影响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接着针对企业融资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完备和评价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提出基于群组专家参与的评价方法,并将群组专家评价信息构成的区间数作为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的区间灰数,给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企业融资风险TOPSIS评价方法。为降低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复杂度,采用区间灰数的核代替区间灰数进行灰数关联度计算,提升了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最后实证分析了某地区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风险的评价,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具操作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庆丰   吴奇艳   吴冠琛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及其处置事关能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是否会通过银行部门向实体经济溢出,进而影响域内企业的投融资行为有待检验。本文构建了政府、银行以及企业三个部门的联动框架,研究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如何影响域内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发现,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增加会降低域内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且在地方财政监管力度低、地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低以及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结论在进行了内生性问题讨论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会通过提升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提高贷款利率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并没有导致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提升,原因在于其会促使域内企业进行融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股权和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然而,向商业信用融资的转变,存在域内重大风险向外蔓延的可能。本文的研究厘清了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通过银行风险感知作用于实体经济和微观企业的内在渠道,为地方政府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波  谢伟  孙良  连明  
产业集群在促进企业发展,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也因产业集群自身的运行规律,使集群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性风险明显增强;加之集群内企业数量众多,情况不一,如果信贷管理力量与客户数量、业务量不匹配,相应的信贷风险就会增强。规避产业集群的信贷风险,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辉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潜在风险及案例分析,剖析银行对产业集群贷款的风险特征与分析方法,指引商业银行把握对产业集群的贷款政策,探究规避风险的措施。文章认为,如果银行对产业集群的风险状况不能很好把握,盲目投放贷款,无异于高风险的聚集。因此,商业银行应从把握贷款规模,限制授信总量;根据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把握贷款投放期限,有效进行结构调整;严密监控,严防地区性金融风险等方面规避和防范这类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清民  武倩月  葛国锋  
针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引发的创新收益及伴随风险问题,选取我国2007—2014年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目标银行绿色信贷和"两高一剩"信贷分别与业绩和风险的关联程度。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66.7%的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比"两高"贷款收益高,83.3%的银行绿色信贷比"两高"贷款产生较低风险,58.3%的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并控制"两高一剩"贷款可提高经营业绩同时降低信贷风险。滞后期检验说明:两种信贷短期效应明显,国有银行统计显著性说明政府督促效果显著;股份制银行统计性不显著,绿色信贷的长期市场驱动机制有待加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鸿杰  胡汉辉  
以常州湖塘纺织、横林地板、邹区灯具三大集群为例,首先分析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因素,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无充足抵押物、企业所在地产业集群化程度是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其次通过对集群化程度与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协整检验后,重点从集群的信誉重要性、信息共享、企业合作、信贷风险等方面分析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优势;最后分析得出可以通过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乐才  刘尚希  
通过从银行抽贷门槛的视角对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探寻,结果显示:首先,抽贷门槛的高低与早期银行数量、早期银行取出资金的数量负相关。当企业处于较好状况时,安全资产越多,则抽贷门槛越高;反之,当企业处于较差状况时,安全资产越多,则抽贷门槛越低。其次,当企业处于较好状况时,抽贷门槛越高,银行得到的收益会越多;反之,当企业处于较差状况时,抽贷门槛越高,则银行得到的收益会越少。再次,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通过资金担保数量、抽贷门槛两条路径表现出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存东  梁丽萍  
从产业集群企业互保圈风险的视角出发,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集群企业互保关系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互保圈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一种集群企业互保圈风险预判方法。该方法从互保圈矩阵识别分析入手,结合网络脆弱性分析,利用风险评价法对互保圈进行准确分类。首先利用矩阵识别出产业集群内所有的企业互保圈,然后运用风险评价法对互保圈进行风险分级,接着使用网络脆弱性分析法计算出风险较大和严重的互保圈内所有企业的H值,最后利用H值结果判别出互保圈内最可能出现破产违约的企业。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某市级工业开发区内企业互保圈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能起到风险预判的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建英  
近年来,部分企业为了达到粉饰业绩、降低税负等目的,常常通过集团客户内部和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产或利润。这类问题对于作为债权人的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乃至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风险,对于企业持续经营及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