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2)
- 2023(10164)
- 2022(8715)
- 2021(7817)
- 2020(6959)
- 2019(15899)
- 2018(15994)
- 2017(31891)
- 2016(17354)
- 2015(19454)
- 2014(19857)
- 2013(19924)
- 2012(18821)
- 2011(17128)
- 2010(17224)
- 2009(16226)
- 2008(16579)
- 2007(15333)
- 2006(13295)
- 2005(12170)
- 学科
- 济(76947)
- 经济(76850)
- 管理(55192)
- 业(53943)
- 企(44614)
- 企业(44614)
- 方法(33845)
- 数学(29306)
- 数学方法(29060)
- 农(21335)
- 财(21286)
- 制(19037)
- 中国(18185)
- 业经(17647)
- 技术(16671)
- 地方(14998)
- 学(14770)
- 农业(13800)
- 贸(13749)
- 贸易(13747)
- 易(13354)
- 体(13203)
- 务(12682)
- 财务(12646)
- 财务管理(12609)
- 银(12100)
- 银行(12065)
- 产业(11996)
- 企业财务(11926)
- 融(11716)
- 机构
- 大学(259162)
- 学院(258816)
- 济(111909)
- 经济(109617)
- 管理(99247)
- 研究(87626)
- 理学(85076)
- 理学院(84160)
- 管理学(82925)
- 管理学院(82411)
- 中国(65401)
- 京(54456)
- 财(52409)
- 科学(52401)
- 所(45214)
- 农(44675)
- 财经(41025)
- 研究所(40700)
- 江(40538)
- 中心(40413)
- 业大(38532)
- 经(36914)
- 农业(35169)
- 经济学(35166)
- 北京(34329)
- 范(32312)
- 师范(31965)
- 经济学院(31947)
- 州(31542)
- 院(30958)
- 基金
- 项目(168029)
- 科学(131820)
- 研究(124060)
- 基金(120779)
- 家(104723)
- 国家(103876)
- 科学基金(88321)
- 社会(79178)
- 社会科(75207)
- 社会科学(75185)
- 省(66744)
- 基金项目(64087)
- 教育(56743)
- 划(55528)
- 自然(55262)
- 自然科(53920)
- 自然科学(53905)
- 自然科学基金(52972)
- 编号(50332)
- 资助(49299)
- 成果(41377)
- 重点(38215)
- 部(38166)
- 发(37417)
- 创(36019)
- 制(35255)
- 课题(34931)
- 创新(33857)
- 国家社会(32786)
- 教育部(32612)
共检索到386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共性技术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技术平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共性技术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技术平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芹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共性技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共性技术的互动关系,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重要平台。然后,对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创新系统、扩散研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激励措施和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共性技术 创新 机制 述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纪珍
本文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失灵的制度供给。论文认为,产业共性技术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考虑到我国产业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以及众多产业集群的发展。论文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已有定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几种分类。最后,论文讨论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制度供给的几种办法。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 制度供给 政府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月龙 秦国静 刘思漫 周冰洁 蔡琴
借鉴Stackelberg主从博弈思想,考虑自我供给和外部供给方式,构建共性技术市场化开发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不同供给方式下共性技术市场化开发影响因素及供给方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无论何种供给方式,企业的市场化开发努力、基于共性技术所研发的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和政府的经济收益总是相同,但市场化开发企业的收益在外部供给方式下更高;共性技术外部供给方式过度消耗政府补贴资源,自我供给共性技术方式应该成为一种更利于节约公用资源的共性技术研发模式;顾客感知度及市场化开发的预期外部性收益对企业付出市场化开发努力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对企业及政府收益有正向影响,而研发成本等因素对企业市场化开发努力行为产生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调节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自我供给式的研发活动及引导多主体参与共性技术纵向协同研发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云昊 曹迪 吴金希
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是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下的首家研究院,是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再工业化的重要举措。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是“中国制造2025”首批布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两者战略定位类似。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个国家级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比较分析,探究两国典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治理特点。研究发现,中美两个研究院在资源投入、机构管理、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若干差异。
关键词:
美国造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 共性技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晓林 鲁耀斌 张金隆 任锦鸾 任远
本文在辨析产业共性技术、产业集群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共性技术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并总结了在产业集群内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 产业集群 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荣贵 王敏
本文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VLSI、SE-MATECH和IMEC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结合不同联盟形成的产业环境和政策背景,总结出三家联盟在服务对象、组织结构与模式、研发投入、研发与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组建和运作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树江 李艳双
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区位选择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区位的成本限制、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性及空间吸聚作用机理等内容,并结合国外的实证调查,揭示了不同区位条件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位选择 路径依赖 产业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闫俊周
产业集群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物流产业集群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任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博弈视角下,通过对物流企业间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的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形成机理。基于此,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引入政府监管机构,构建出政府约束下政府和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构建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信任 博弈 监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英杰
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双面性的特征,它在大力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由集群风险的形成和突变诱发该区域乃至多个相关区域的"灾难"。学术界尚缺乏对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传导机理进行细线条、深层次的研究。本文剖析了产业集群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机制,以期解决国内许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风险 结构 传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省志
文章分析认识了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内涵和各学科角度的研究进展,从"显性"和"隐性"框架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要素和机制,并进行了阐述说明。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网络协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伟 倪慧君
高技术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多处于初级阶段,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升级机制是高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指出核心模块主导是高技术产业集群有效治理和升级的关键,分析了模块化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升级机制,并以台湾新竹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群 模块 集群治理 升级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吉庆华
产业集群政策是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尊重市场和产业集群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应发挥政府作用,借鉴集群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全面掌握集群发展和集群政策的真实情况,客观看待集群政策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制定和实施集群政策,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应有的辅助服务,引导和扶持集群发展升级。文章归纳比较了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政策,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政策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在服务性、区域性、协调性和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产业集群升级计划、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和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环境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