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3)
2023(8977)
2022(7378)
2021(6464)
2020(5232)
2019(11827)
2018(11553)
2017(21742)
2016(11624)
2015(13160)
2014(13289)
2013(13313)
2012(13085)
2011(12137)
2010(12398)
2009(11251)
2008(11147)
2007(10481)
2006(9658)
2005(8814)
作者
(37262)
(30898)
(30821)
(29025)
(19513)
(14834)
(13900)
(11988)
(11943)
(11340)
(10651)
(10301)
(10203)
(10006)
(9967)
(9679)
(9260)
(9022)
(8903)
(8900)
(7934)
(7856)
(7830)
(7287)
(7105)
(7029)
(7001)
(6957)
(6534)
(6301)
学科
(60024)
经济(59976)
(28827)
管理(28616)
地方(22975)
(21277)
企业(21277)
中国(20664)
(18077)
业经(16079)
方法(15608)
地方经济(12994)
数学(12499)
农业(12404)
数学方法(12389)
产业(11597)
(11461)
(11402)
技术(10545)
(10227)
金融(10227)
(9848)
(9765)
银行(9735)
环境(9627)
(9592)
(9175)
贸易(9163)
(8883)
(8824)
机构
学院(171638)
大学(168582)
(72114)
经济(70481)
研究(69553)
管理(59190)
中国(52040)
理学(48675)
理学院(48023)
管理学(47177)
管理学院(46873)
科学(43073)
(38823)
(36677)
(34517)
研究所(32965)
(31519)
中心(30831)
(29717)
农业(26884)
业大(26425)
(25672)
北京(25441)
(25068)
师范(24723)
(24110)
(24015)
财经(23346)
经济学(21620)
科学院(21391)
基金
项目(109079)
科学(84582)
研究(81268)
基金(74351)
(66020)
国家(65406)
科学基金(54112)
社会(50279)
社会科(47580)
社会科学(47571)
(45925)
基金项目(38609)
(38078)
教育(35989)
自然(33221)
编号(32978)
自然科(32340)
自然科学(32331)
(31982)
自然科学基金(31753)
资助(30303)
成果(27455)
重点(25831)
发展(25818)
课题(25720)
(25357)
(23295)
(22638)
创新(21820)
(20297)
期刊
(94553)
经济(94553)
研究(56893)
中国(46851)
(33969)
学报(28325)
科学(26567)
管理(25350)
教育(25233)
农业(23472)
(22038)
大学(21210)
学学(19580)
(19002)
金融(19002)
业经(17572)
技术(17089)
经济研究(14745)
问题(12355)
(12321)
财经(11530)
(10268)
图书(10096)
科技(9193)
(9120)
论坛(9120)
技术经济(9001)
世界(8904)
(8661)
商业(8659)
共检索到290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杨萍  唐琼  
本文揭示了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脆弱性,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西部高新区培育产业集群能力应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有分工、突出重点”的原则,走有特色之路,在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东西合作、提高国际化能力上狠下功夫;要整合周围的资源,形成集聚效应;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促进产业集群能力的核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代瑞红  和金生  张自强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高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国家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功能错位、机制落后、协同度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文章从问题出发,探索了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分析了高新区集群发展的条件,提出了高新区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王茜  
作为地方实施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型经济转型载体存在的高新区,走集群化道路是其内生发展的依据和方向,其集群化水平决定了高新区集约化发展程度。本文结合定量分析工具设计了测度评价高新区集群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内高新区集群化程度进行实证测评,得出湖北省内高新区在集群化水平因子和发展因子都比较低下的基本实情;提出了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定位招商,优化产业链,走内生发展道路,以及加大社会资本建设步伐,促进园区协同创新;最后,根据集群化综合评分将湖北高新区划分为三个发展梯队,根据不同梯队的集群化状况提出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光辉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而设立高新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不同类型的高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聚集特征,因而高新区在发展方式上也有明显区别。目前我国高新区的发展表现出一些背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规律的问题,为此,高新区需要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在转变发展方式、确定发展定位、转变政府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冀新   汤洁文  
高端化与创新融合纵深发展正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新的发展方向。自2013年我国设立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来,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为厘清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的影响机制,选取113家国家高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其中以第二批和第三批获批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53家高新区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未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60家高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实施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政策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2018年后对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增加R&D经费内部支出能显著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能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提升,但R&D人员投入对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为此,应结合各国家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凌翔  许蓝月  
我国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若干个世界级一流高科技园区,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已历经多次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但也暴露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园区企业之间竞合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效应的视角构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的模型图,从政府、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三维视角剖析国家高新区问题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外高新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我国中西部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工业园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西部工业园区应通过对自身发展实际的分析,借鉴东部工业园区的先进理念,确立园区重点经营目标,加强园区建设,扩大产业规模,从而促进园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江建全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1992年上海的国家级高新区更名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其组成部分;之后,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金桥园、嘉定园等其他4个园区陆续成为其组成部分,于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区六园"的格局。2006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宏  王育宝  杜万坤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大国间、区域间激烈争夺的战略制高点。为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然后,以西安高新区为例,结合国外成功科技园区产业发展环境营造的经验,分析了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匡致远  陈杰  
自1991年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数十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高新区不仅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新体制的试验区和现代化城市的示范区。据科技部的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已达1010亿元,出口创汇总额达78亿美元。而且,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规模效应明显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已开始在各高新区崛起。但是与国际上成功的高新区相比,我国的高新区还存在着很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晓锋  
高新区建设是创新型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分析推动高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驱动要素基础上,分别从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园区管理优化、产业价值提升四个角度,对高新区的演化历程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构建了高新区发展定位的抉择模型,并充分结合天津市高新区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从现状和理论双重视角作出了天津市高新区发展定位和未来发展抉择,提出了形成开放创新模式、加大核心资源集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四大战略措施,希望对做好天津市高新区建设有所裨益,对我国其他省市同类高新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随翠霞  沈玉龙  张怡  卢生芹  杨振中  
本文参照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之强势,提出了合肥高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成长路径选择的基本依据,和应选择的路径意见及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盖文启  王缉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