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6)
2023(18070)
2022(15198)
2021(13730)
2020(11946)
2019(27234)
2018(26961)
2017(52743)
2016(28150)
2015(31781)
2014(31740)
2013(31768)
2012(29414)
2011(26540)
2010(26806)
2009(25463)
2008(25222)
2007(22790)
2006(20174)
2005(18440)
作者
(81521)
(68435)
(68391)
(65068)
(43726)
(32691)
(31012)
(26589)
(25840)
(24503)
(23343)
(22941)
(21879)
(21748)
(21309)
(21120)
(20250)
(20153)
(19762)
(19594)
(17081)
(16802)
(16765)
(15686)
(15406)
(15375)
(15191)
(14935)
(13802)
(13410)
学科
(144689)
经济(144522)
(104363)
管理(97297)
(91127)
企业(91127)
方法(60277)
数学(50364)
数学方法(49872)
(39587)
(37941)
业经(36676)
中国(30967)
地方(29684)
(27743)
(26750)
财务(26684)
农业(26669)
财务管理(26631)
企业财务(25293)
(22702)
技术(22378)
(22012)
贸易(22001)
(21437)
(21275)
(20574)
理论(20186)
(19587)
(19076)
机构
学院(419965)
大学(415343)
(188672)
经济(185190)
管理(167718)
理学(144026)
理学院(142607)
管理学(140530)
管理学院(139749)
研究(136299)
中国(106508)
(88173)
(85689)
科学(78668)
财经(69656)
(68028)
(66685)
(64164)
中心(63377)
(62967)
研究所(60769)
经济学(58549)
业大(57836)
北京(53607)
经济学院(52630)
农业(52017)
财经大学(51216)
(50174)
(49110)
师范(48641)
基金
项目(270607)
科学(215786)
基金(199515)
研究(198867)
(171341)
国家(169895)
科学基金(148606)
社会(130457)
社会科(123902)
社会科学(123874)
(105750)
基金项目(105572)
自然(94715)
自然科(92546)
自然科学(92522)
自然科学基金(90951)
教育(90557)
(87167)
资助(81728)
编号(79154)
成果(63378)
(60898)
重点(60265)
(59150)
(58278)
国家社会(54473)
创新(53942)
课题(53941)
(53083)
教育部(53022)
期刊
(216819)
经济(216819)
研究(124834)
中国(77826)
(73021)
管理(67184)
(61746)
学报(56911)
科学(56085)
大学(44734)
学学(42884)
农业(41604)
(40231)
金融(40231)
技术(39209)
财经(36300)
业经(34760)
经济研究(34530)
教育(32674)
(31306)
问题(28254)
技术经济(24730)
(23913)
统计(22249)
(21880)
(20647)
世界(20617)
商业(20139)
现代(20004)
财会(19560)
共检索到631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本炎  魏宇  官雨娴  
本文结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基地内迁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选取了西部11省份1999~2008年的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回归结果看,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变量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内蒙古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最大,广西、重庆、四川、宁夏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正效应;而贵州、云南、陕西、甘肃4个省份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都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显著的负效应;青海省和新疆的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比较来看,装备制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学礼  张茜  张超  
房地产和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行业增加值占比、投资增长率和产业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探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区域特征,分析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这三个指标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最终依据实证结果,分析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房地产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的可能原因。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引发了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关系、"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景峰  
本文以中国12个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在对资本存量和产业集群程度进行合理度量的基础上,使用非平稳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祝金甫  王愫彤  
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不仅仅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也提供了新的解释,同时也开始将产业集群与贸易紧密地联系起来。Krugman(1991)在《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一文中建立了一个中心—外围模型,并通过这个模型说明空间或地理在要素配置和竞争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敏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它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要抓住低碳商机,运用集群优势,积极探索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拴平  
本文对西部地区的制造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西部地区近10多年来制造业结构的变动程度大,并与其产出增长较为协调;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有所推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缓慢提高,但西部地区制造业总体上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若干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幅度下降;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制造业结构的相似性降低,各制造业行业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结构有所改善,省市之间差异明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千里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依靠外商投资来发展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是根本出路,必须以国内制造企业为主,科学选择优先发展领域,着力营造有利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技术路线图工程,培育高端人才,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昭宁  林岚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的形成明显地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东北和西部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的滞后已成为我国区域装备制造业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针对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发育缓慢的原因及如何培育等问题做出了初步探索与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一冬  
笔者采用2003年~2011年中国28个地区21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种动态外部性对地区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产业专业化(MAR外部性)和地区企业竞争程度(PoRteR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产业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在分地区和分产业的回归分析中,产业专业化和产业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但企业竞争程度的影响效应基本不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望  蒋为  
本文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的角度,讨论市场进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微观解读。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对市场进入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具有活跃的市场进入率,进入率较高的行业与地区增长绩效往往也较好,即市场进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比较也证实市场进入率是解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所考察的时间段里,虽然新企业平均只占制造业增加值的7.5%,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却高达46.3%;新企业在进入市场后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增速会随着企业进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最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优树  张坤  
本文从国际生产分工理论出发,分析价值链长度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关系,发现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受二效应的双重影响,其价值链长度与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同时,由于要素稀缺性决定其传递长度,因而前向连接的价值链长度对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通过将国内价值链长度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代理变量,发现不管是基于前向连接还是后向连接的国内价值链长度,均对增加值增长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和传统最终品贸易价值链长度对增加值增长作用不显著。因而,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吸引高质量创新要素,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分工协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