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4)
2023(13856)
2022(12060)
2021(10935)
2020(9215)
2019(20881)
2018(20571)
2017(40674)
2016(21610)
2015(24221)
2014(24132)
2013(24221)
2012(22347)
2011(20445)
2010(20457)
2009(18742)
2008(18026)
2007(15784)
2006(13931)
2005(12204)
作者
(62992)
(52445)
(52122)
(49781)
(33480)
(24989)
(23635)
(20619)
(19959)
(18676)
(17975)
(17754)
(16655)
(16513)
(16277)
(15977)
(15585)
(15128)
(14948)
(14847)
(12954)
(12885)
(12638)
(11917)
(11749)
(11605)
(11460)
(11215)
(10570)
(10210)
学科
(115007)
经济(114905)
管理(62697)
(58398)
(48145)
企业(48145)
方法(47405)
数学(41679)
数学方法(41360)
地方(26756)
中国(24476)
(24436)
业经(22854)
(21531)
(21501)
农业(16853)
地方经济(16761)
(15845)
贸易(15838)
环境(15835)
(15708)
(15232)
(15201)
产业(14820)
理论(14650)
技术(14562)
(13666)
金融(13664)
(13216)
财务(13157)
机构
大学(319951)
学院(318317)
(140775)
经济(138110)
管理(128809)
理学(112495)
理学院(111286)
管理学(109661)
管理学院(109088)
研究(108183)
中国(77908)
(67004)
科学(64840)
(59922)
(53335)
财经(49301)
研究所(48624)
中心(47745)
(45957)
(45015)
业大(44867)
(44802)
经济学(43978)
北京(42293)
(40994)
师范(40675)
经济学院(39550)
(39268)
财经大学(36726)
(36444)
基金
项目(219650)
科学(174361)
研究(161665)
基金(161221)
(139176)
国家(138100)
科学基金(119745)
社会(104930)
社会科(99697)
社会科学(99673)
基金项目(85855)
(84856)
自然(76457)
自然科(74632)
自然科学(74620)
自然科学基金(73308)
教育(72718)
(70887)
资助(66522)
编号(64524)
成果(51328)
(48948)
重点(48844)
(48296)
(45475)
课题(44045)
国家社会(43632)
教育部(42449)
创新(42443)
人文(41964)
期刊
(155237)
经济(155237)
研究(96246)
中国(53117)
管理(47194)
学报(46372)
科学(44321)
(42996)
(40856)
大学(35393)
学学(33605)
教育(29160)
农业(28672)
技术(27523)
经济研究(25965)
(25508)
金融(25508)
财经(24933)
业经(23619)
(21422)
问题(20012)
技术经济(17756)
理论(15648)
统计(14988)
商业(14858)
科技(14807)
图书(14628)
现代(14561)
(14015)
(14011)
共检索到457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坤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作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采用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构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性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说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差异关联性。结果显示:1.我国的产业集群的发育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2.三大区域产业集群的非均衡性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别是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区域创新力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健  焦兵  
文章利用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等指标,对中国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对石油行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了细化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上游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群性,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但是油气资源开发下游产业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群性。油气资源开发业的产业链布局存在缺陷,这导致油气资源密集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霞  
选取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1999~2008年有关数据,对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产业集群规模的增加会带动山东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导致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区域经济增长对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推动力要大于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而言,二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且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扶涛  陈恩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基于两体制和多体制的PTR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各种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艳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以人均 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法实证分析 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名勇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合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知识生产、交换和运用(消费)情况。凡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大多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多是东部省区;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省区,多属于西部省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西部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西部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文慧  
文章采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8年和2009年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吸引外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外资特征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外资行为的重要因素,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外资企业的就业比重越高则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2)外资出口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会削弱本地的积累;(3)区域差异化的开放战略和引资政策仍然是影响外资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哲谈  张鹏  
利用2000年~2013年中部六省数据构建了面板模型来分析科研投入、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与科研投入的增加均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并且产业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比科研投入对其的影响效果更显著。应该从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明确产业升级过程中两级政府角色划分、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产学研良性结合等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焱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以发展民营经济而著称,并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进入21世纪后,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温州的产业集群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环境和能源的制约、低水平的产业技术、民间资本的外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局限等各种问题制约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温州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温州产业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闫水延  
首先对区域经济以及物流产业集群进行简单的阐述,然后分析区域经济下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分析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后提出区域经济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供有关人员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燕  聂华林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艳  徐建华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介绍了吉尼系数、区域经济区位熵和HausdorffIn dex的计算方法。采用GDP指标 ,运用吉尼系数和区域经济区位熵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省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而且还运用分形理论和R/S方法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性 ,得出的结论如下 :(1)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上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大地带之间或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在扩大。 (2 ) 1995年所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近期内并没有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3)R/S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未来 2 0年内将继续扩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兴江  张玉洁  
随着品牌的发展,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4—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三大区域的品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各地区品牌发展的不同是导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地区应重视品牌价值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可  栾贵勤  王海龙  
运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以及人口为权数的Theil指数,对1997-2007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和构成进行分解,实证分析表明:①从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来看,1997-2007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扩大趋势,但从相对极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看,十一年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同时远远低于同期全国经济差异水平。②对Theil指数分解发现,中部六省省际间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逐渐缩小,1997-2004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主要由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造成,2004-2007年这种差异主要由省际间经济差异造成。③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可能导致中部地区省际间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