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8)
- 2023(8498)
- 2022(7102)
- 2021(6497)
- 2020(5404)
- 2019(12237)
- 2018(11674)
- 2017(22677)
- 2016(11752)
- 2015(13423)
- 2014(12978)
- 2013(12917)
- 2012(11924)
- 2011(10659)
- 2010(10909)
- 2009(10325)
- 2008(9224)
- 2007(8117)
- 2006(7286)
- 2005(6391)
- 学科
- 济(50239)
- 经济(50197)
- 业(36035)
- 管理(32658)
- 企(29870)
- 企业(29870)
- 融(25276)
- 金融(25273)
- 银(22549)
- 银行(22531)
- 行(21917)
- 中国(19415)
- 方法(18065)
- 地方(16584)
- 数学(15380)
- 数学方法(15169)
- 农(15128)
- 业经(14170)
- 制(12326)
- 财(12034)
- 产业(11188)
- 中国金融(11004)
- 农业(10365)
- 学(9025)
- 理论(8607)
- 贸(8521)
- 贸易(8512)
- 体(8278)
- 易(8216)
- 务(8158)
- 机构
- 学院(164374)
- 大学(161618)
- 济(68075)
- 经济(66598)
- 管理(61498)
- 研究(55084)
- 理学(53012)
- 理学院(52371)
- 管理学(51369)
- 管理学院(51073)
- 中国(47875)
- 京(34161)
- 科学(33525)
- 财(30735)
- 中心(27531)
- 农(27016)
- 所(26937)
- 江(25124)
- 研究所(24638)
- 财经(24405)
- 业大(23416)
- 范(22196)
- 师范(21979)
- 经(21884)
- 经济学(21436)
- 农业(21162)
- 州(21098)
- 北京(21056)
- 院(20130)
- 经济学院(19532)
- 基金
- 项目(112469)
- 科学(88999)
- 研究(83484)
- 基金(80960)
- 家(69959)
- 国家(69327)
- 科学基金(59967)
- 社会(53516)
- 社会科(50956)
- 社会科学(50941)
- 省(46200)
- 基金项目(43231)
- 自然(37826)
- 划(37752)
- 自然科(36939)
- 自然科学(36930)
- 教育(36798)
- 自然科学基金(36285)
- 编号(33555)
- 资助(32589)
- 发(26712)
- 成果(26606)
- 重点(25390)
- 创(24404)
- 部(23743)
- 课题(23705)
- 创新(22837)
- 国家社会(22135)
- 发展(21898)
- 展(21562)
共检索到248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良勇 刘勇
在探讨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十二五"时期承接地产业的配套能力是决定国内外产业转移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提出了基于产业耦合的有效承接模式以及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耦合是实现产业耦合的有效机制,并提出了武汉在"十二五"时期金融支持产业集群与产业链耦合的产业承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产业链 金融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瑞
近年来,甘肃省积极把握国内外产业向内地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及社会资源为基础,构建开发开放的有效平台,创建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完善产业承接服务体系,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1~10月,全省续建新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02项,总投资5175亿元,引进资金到位额1211亿元,累计资金到位率52.81%。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晓飞 姚俊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规划,这是国家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安徽省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地区分工合作,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加快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在"一体两翼双核"产业布局中的核心作用,人民银行芜湖市中心支行大力推动产业转移、结构转型与融资支持形成深度对接,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速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冉庆国
在总结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理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哈堪森和斯涅何塔的网络模型,分析并证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都具备网络的基本形态。以"网络"作为耦合界面,构建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关系的耦合模型。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链 耦合模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古学彬
地区间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区域产业优化合作。肇庆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集聚地。但由于肇庆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基础设备、产业链发展、金融资源短缺等困境,产业转移进展不理想。因此,本文侧重于金融视角,从金融供给、金融需求和金融政策三因素支持地区间产业转移。
关键词:
肇庆市 产业转移 金融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登凯
从经济分析原理看,分工是产业链联系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推进是伴随国际分工深化延展。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重构。由于世界各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区位优势体现为价值链上也不相同,进而成为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进行空间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与我国产业链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全球 产业链 延展 承接
[期刊] 征信
[作者]
方颖
实现区域间梯度发展,产业转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我国中部地区金融制约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研究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效应,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聚敛资金、优化配置、调节需求、反映信息、推进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承接转移时金融制约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小好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经营成本的上涨以及产业升级的需要,我国东部地区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借助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广西逐渐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高地。一、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作用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桂发[2007]18号)指出"承接产业转移是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伟 王韶华
本文将承接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纳入承接地产业间投入产出体系,确定承接产业与本土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而推导整体迁移模式下,承接产业与本土间融合互动关系式,并运用情景分析方法,模拟承接各产业后河北省本土产业以及所承接产业在不同时间的规模扩张情况。结果显示:短期内,承接不同产业会给河北省产业结构带来不同的变化,但是各产业规模变动不会因情景设定的不同而不同。综合来看,受产业转移影响河北省制造业规模扩张最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居民服务业规模扩张较小;中期来看,通过选择不同承接产业调整河北产业结构的作用减弱,但同一承接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增强,且各产业产出规模变动在不同情景下存在差异;长期来看,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有利于河北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较基准情景而言,当前的投资消费政策虽然能够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扩张作用的有效发挥,但是其促进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更为微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廉同辉 余菜花 李强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安徽孙村服装产业集群为例,对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部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的衍生发展、技术获取途径、情感和合作关系及其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衍生网络呈现"双核状结构",种子企业衍生能力强,企业"同宗"现象明显;技术咨询网络呈"多核状结构",外贸公司在技术咨询网络中担任重要角色,而服装生产型种子企业在技术咨询网络中的作用下降;情感网络表现为"多核状结构",服装生产型企业在情感网络中具有一定地位,同时绣花、印染等服装配套企业和外贸公司在情感网络中的地位上升;合作网络的联系较强,但服装生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则较少;产业集群经历了萌芽、成长和成熟3个阶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德申 向丽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了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种状态;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具有平稳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但不同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付德申 向丽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城市群41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构建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3年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了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种状态;城市群整体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具有平稳发展的时序变化特征,但不同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郇红艳 牛雷
文章基于灰色关联方法分析2000—2013年安徽人口流动、产业承接和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序变化特征,采用熵权法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三维及二维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皖江示范区设立前后,安徽省人口流动、产业承接和经济增长耦合关系发生逆向变化,以人口外出务工为特征的劳务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逐渐落后于产业承接的经济贡献;耦合协调关系空间上呈现出四级梯度圈层结构,协调性由高到低分别是:合肥——蚌埠和沿江轴线城市——皖江两翼和外围地区——皖北地区;对于较为协调地区改善的关键是提高产业承接水平,而不协调地区劳动力流动"刚性"强化产业承接劣势,难以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因此采取积极引导人口回流的政策势在必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志翠 马海霞 朱琳
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对区域生态产业链规划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如何科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新思考,认为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结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李梅 庄晋财 李楚 陈聪
迂回生产方式下,产业发展中的企业为了谋求降低交易费用,获取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形成分工合作关系的产业链。产业链的空间演化,体现出从纵向延伸到横向拓展,从区域内到区域外,从"点"到"线"再到"网"的动态特征,有其内在的一般规律性,并具体表现为不同演化形态下的区域内纵向延伸、区域间纵向延伸、区域内横向拓展、区域间横向拓展、产业链网结构五种模式。从现实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忽略产业链空间动态演化规律,陷入"只见企业,不见产业"的"企业转移陷阱",无法实现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目标。遵循产业链空间演化规律,通过"承接集群式转移"、"引进桥梁企业或关键节点企业"等方式实现产业链...
关键词:
产业链 空间演化 西部 产业转移 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