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0)
2023(7959)
2022(5945)
2021(5353)
2020(4208)
2019(9171)
2018(9219)
2017(18025)
2016(9676)
2015(10762)
2014(11002)
2013(10995)
2012(9862)
2011(8908)
2010(9111)
2009(8402)
2008(8216)
2007(7766)
2006(7193)
2005(6417)
作者
(27844)
(24043)
(23383)
(22321)
(14463)
(11256)
(10482)
(9278)
(9057)
(8305)
(8122)
(7685)
(7445)
(7326)
(7236)
(7127)
(6897)
(6777)
(6772)
(6512)
(6044)
(5887)
(5880)
(5558)
(5464)
(5368)
(5368)
(4970)
(4851)
(4833)
学科
(52161)
经济(52119)
(48767)
(35640)
农业(32506)
业经(20124)
管理(18282)
地方(15809)
中国(14553)
(14436)
企业(14436)
方法(13063)
(12455)
农业经济(12438)
产业(11235)
数学(11138)
数学方法(11101)
发展(10839)
(10834)
(9621)
农村(9601)
(9041)
技术(7965)
土地(7679)
(7674)
建设(7575)
(7529)
收入(7315)
人口(7206)
及其(6977)
机构
学院(145620)
大学(137346)
(67079)
经济(65918)
管理(55839)
研究(50418)
理学(48442)
理学院(48025)
管理学(47345)
管理学院(47107)
(46767)
中国(39360)
农业(35021)
科学(29437)
业大(28595)
(28066)
(25037)
(25030)
中心(24226)
(23493)
研究所(22579)
农业大学(21381)
财经(19680)
经济学(19678)
经济管理(19444)
(18922)
师范(18789)
(18285)
(18100)
经济学院(17896)
基金
项目(97005)
科学(77248)
研究(75887)
基金(69394)
(59450)
国家(58816)
社会(50991)
科学基金(50583)
社会科(47994)
社会科学(47985)
(40929)
基金项目(37495)
编号(32691)
(31532)
教育(31184)
自然(28730)
(28607)
自然科(27989)
自然科学(27985)
自然科学基金(27491)
资助(25589)
(25265)
成果(24864)
发展(21532)
国家社会(21463)
课题(21416)
(21211)
重点(21185)
(21099)
(20571)
期刊
(85708)
经济(85708)
(55502)
研究(40318)
农业(37612)
中国(32644)
业经(22737)
科学(22210)
学报(21326)
大学(17757)
学学(17257)
(16618)
(16310)
金融(16310)
(16167)
管理(16094)
农业经济(15037)
农村(14460)
(14460)
问题(13564)
技术(12166)
教育(11138)
经济研究(10552)
经济问题(10351)
世界(10245)
(9881)
农村经济(9649)
财经(9171)
社会(8731)
(8102)
共检索到220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燕兰  
目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存在着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西部在城镇化过程中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无法为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从而导致城镇本身的存在和发展缺乏后动力。因此,本文认为,要推进西部城镇化,就必须明确城镇化的依托是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德银  
寻找加速城镇化的新模式和新政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湖北与浙苏粤的农村城镇化率、乡镇企业集群和就业集聚度的比较与分析,证明了三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乡镇企业集群提供了长期稳定足够的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吸收农村居民向小城镇迁移,导致农村城镇化率的大幅度提高;解释了苏浙粤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集群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而湖北城镇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集群起步晚、规模小;提出了以乡镇企业集群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而加速农村家庭迁移的农村城镇化的新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  李华  易善策  
本文在分析农村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县城为中心推进农村城镇化,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发展县域工业化,以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为基础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回流创业为途径解决人才瓶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鲁德银  
本研究以2002年至2009年时点时段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湖北与苏浙粤的乡镇园区的产业集群在农村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中的贡献和产业集群条件比较,表明乡镇园区在农村城镇化的作用,解释产业集群条件差异对对农村城镇化影响,解释湖北农村城镇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以培育和促进乡镇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发展为城镇化战略重点和政策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小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光国  
湖北省襄阳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在取得第一阶段初步成果之后,县委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实施产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到1998年底,全县小城镇已发展到77个,城市化率达41%,农业综合商品率为75%,农业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德银  
文章按照系统自组织理论,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分组对比方法,以村镇企业迁移为考察切入点,对我国企业家行为、企业迁移与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展开研究。调查研究表明:企业迁移收敛于向区位条件优越、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健全、私有产权保护良好、企业家受人尊重、自然及社会人文环境和谐、地方政府服务好的城镇集聚;企业家控制权与企业迁移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家对产业集群的收益预期和对迁移成本的预期的高低是企业迁移的主要动因。乡镇产业集群政策体系和城镇化政策的要点是:以乡村企业家理性决策和理性迁移为政策立足点,通过公共财政政策的系统配置,以增加公共产品和政府服务、健全市场体系、保护私有产权、尊重企业家人格精神、促进社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阿兴  黄国雄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零售业出现了萎缩甚至倒退现象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 ,而且制约了我国零售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降低了我国零售产业组织的经济绩效。从城市化、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增强国内零售商竞争力等战略出发 ,本文认为必须以小城镇为依托 ,大力发展农村现代零售产业组织体系 ,并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城市化是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农村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与载体。由哈尔滨商业大学郭振教授等同志集体创作的《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一书,针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作者对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成果。该书的特点如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万春  
产业聚集是农村城镇化的依托,要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今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是:(1)灵活运用经济参数和分工协作机制,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2)实施小城镇非均衡择优发展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战略;(3)多渠道、多途径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改革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何记东  
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依托,正确确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才能保证城镇化的稳步推行,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才能保证大、中城市产业的调整。通过对国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当前选择农村城镇主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主要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钧  罗能生  
基于技术外溢、要素集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理论机制模型,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的影响路径是倒U型的,而其对农村第三产业占比和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的影响路径是U型的,且这些影响路径在不同经济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呈现了阶段性,且经济发展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资源环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各有不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胤社,林雅贞  
一、农村城镇化的机制:城镇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变农业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地域类型不断演化,农村人口亦产生空间再分配。近20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已经证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但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尚需两个前提条件,首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