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9)
- 2023(11936)
- 2022(10127)
- 2021(9219)
- 2020(7464)
- 2019(17126)
- 2018(16879)
- 2017(32034)
- 2016(17023)
- 2015(19164)
- 2014(19051)
- 2013(19221)
- 2012(18550)
- 2011(16994)
- 2010(17539)
- 2009(16087)
- 2008(15645)
- 2007(14063)
- 2006(12987)
- 2005(11996)
- 学科
- 济(97608)
- 经济(97538)
- 业(44667)
- 管理(43444)
- 企(33522)
- 企业(33522)
- 地方(32199)
- 方法(27175)
- 中国(25981)
- 农(25796)
- 数学(22926)
- 数学方法(22755)
- 业经(21998)
- 地方经济(18366)
- 农业(18131)
- 学(17979)
- 制(14874)
- 财(14050)
- 环境(13875)
- 产业(13868)
- 发(13819)
- 贸(13701)
- 贸易(13686)
- 融(13350)
- 金融(13347)
- 易(13028)
- 银(12631)
- 银行(12617)
- 行(12354)
- 技术(12191)
- 机构
- 学院(251375)
- 大学(247190)
- 济(113884)
- 经济(111570)
- 研究(96721)
- 管理(91209)
- 理学(76733)
- 理学院(75681)
- 管理学(74654)
- 管理学院(74152)
- 中国(72143)
- 科学(57795)
- 京(53681)
- 所(49799)
- 财(48079)
- 研究所(44944)
- 农(43560)
- 江(43373)
- 中心(42798)
- 财经(37187)
- 范(36213)
- 师范(35856)
- 业大(35159)
- 经济学(34804)
- 院(34642)
- 北京(33995)
- 农业(33502)
- 经(33247)
- 州(33001)
- 省(31718)
- 基金
- 项目(160435)
- 科学(126368)
- 研究(120048)
- 基金(113604)
- 家(98329)
- 国家(97452)
- 科学基金(82902)
- 社会(76972)
- 社会科(72948)
- 社会科学(72931)
- 省(66445)
- 基金项目(60359)
- 划(53653)
- 教育(52912)
- 自然(51090)
- 自然科(49763)
- 自然科学(49754)
- 自然科学基金(48846)
- 编号(48715)
- 资助(45237)
- 发(42492)
- 成果(39373)
- 重点(36857)
- 课题(35473)
- 发展(34948)
- 展(34393)
- 部(34309)
- 创(33449)
- 国家社会(31327)
- 创新(31258)
- 期刊
- 济(145602)
- 经济(145602)
- 研究(81891)
- 中国(57439)
- 农(41648)
- 管理(36684)
- 科学(35855)
- 学报(35692)
- 财(35363)
- 农业(28153)
- 教育(27154)
- 大学(26832)
- 融(25763)
- 金融(25763)
- 学学(25135)
- 业经(24116)
- 技术(23522)
- 经济研究(22951)
- 问题(18964)
- 财经(18884)
- 经(16621)
- 业(15061)
- 技术经济(14319)
- 贸(14254)
- 资源(14031)
- 世界(13428)
- 国际(12749)
- 现代(12641)
- 商业(12545)
- 经济问题(12268)
共检索到407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增科
产业集群也称为产业群、产业簇群,是产业演化发展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它能够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的现状,探讨了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晓蕴 朱传耿 仇方道
文章在分析江苏省域内沿江经济带与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背景和经济差距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模型对两大经济带之间经济联系进行了科学判断,并构建了沿江经济带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互动发展框架体系,同时提出了两带互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可远,沈正平
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全省一盘棋的角度出发,江苏省依托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分别制定、实施了沿江开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等战略部署,旨在加快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缩小省域范围内南北发展差距。文章围绕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这一主题,通过优劣势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加快该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 比较研究 对策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军 赵海东
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欠发达地区必须正确把握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机理和效应,科学区分产业转移类型,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产业转移 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魏剑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诸培新 仲天泽 钦国华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产物,它克服了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些弊端,对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在更广的范围内,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被推行时,其可行性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担忧。针对此状况,文章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宿迁市为例,研究了该市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在总结和分析该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相关建议。研究认为,在省、市政府政策推动下,该市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速度较快,对土地规模经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总体存在发展规模不大,农户对合作社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肖立
近年来,江苏省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从产业结构上看,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总体处于数量型调整阶段,产业素质提高明显滞后,三产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决定江苏沿海地区总体产业结构高度的关键力量,其中第二产业是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提升总体产业结构高度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沿海欠发达地区 工业化 产业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玉苗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受到密切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高地的压力,要紧紧抓住其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赶超经济发达地区。本文在总结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沿海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经济联动开发模式。首先要实现城市联动,通过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作用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经济中心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圈;其次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联动和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联动相结合,打造支柱产业与新兴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飞
文章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苏为例,探讨经济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创新发展问题。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江苏省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地位和格局,但是江苏省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核心技术缺失的瓶颈、下游市场受外围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处于低端位置等问题。文章基于对光伏产业创新能力的分析,探索经济转型背景下江苏省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对于完善产业发展理论和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光伏产业 创新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世斌 白凤峥
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区域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制度创新,是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开放型经济 竞争优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劲
结合宁夏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时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即产业集群的形式并不依赖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评价特色产业经济优势的首要标准应该是竞争优势而非资源优势。同时,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还必须克服产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约束。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付京 向秋兰
循环产业集群由于其资源环境效应、创新发展效应和竞争优势效应,能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产业集群,需要从内部成长机理入手,通过创造其适宜生存的外部环境,调动其内部自组织机制,以实现他组织作用与自组织机制的结合。结合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集群的基础和障碍,需要从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以及加强制度法规建设来构建和发展欠发达地区循环产业集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刚 黄贤金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共选择了 2 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 1991年、1994年和 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 ,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 ,1997年与 1991年相比 ,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 35%和 12 2 3 % ,若不加以重视 ,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评价 江阴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曲福田 谭仲春
在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选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妥协约束法建立约束条件与决策变量的时序预测模型群 ,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对土地利用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王启仿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马尔柯夫链 转移矩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比较——以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城市营销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吴县市为例
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的调研
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空间结构比较研究——以江苏和湖南为例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依托产业集群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对邢台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以青海省为例
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需求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