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7)
- 2023(12770)
- 2022(10788)
- 2021(10253)
- 2020(8494)
- 2019(19492)
- 2018(19383)
- 2017(36241)
- 2016(19038)
- 2015(21838)
- 2014(20741)
- 2013(20704)
- 2012(19121)
- 2011(17360)
- 2010(17376)
- 2009(15939)
- 2008(15495)
- 2007(13611)
- 2006(12065)
- 2005(10861)
- 学科
- 济(79656)
- 经济(79575)
- 管理(58633)
- 业(58284)
- 企(48813)
- 企业(48813)
- 方法(31195)
- 数学(26280)
- 数学方法(26060)
- 中国(24461)
- 农(22920)
- 技术(21946)
- 业经(19847)
- 贸(18067)
- 贸易(18051)
- 易(17637)
- 地方(16581)
- 学(15581)
- 财(15422)
- 农业(14961)
- 制(14956)
- 技术管理(13743)
- 产业(13300)
- 理论(12923)
- 银(12328)
- 银行(12290)
- 行(11856)
- 和(11782)
- 融(11661)
- 金融(11657)
- 机构
- 学院(267581)
- 大学(267338)
- 济(115751)
- 经济(113640)
- 管理(103620)
- 研究(95876)
- 理学(88930)
- 理学院(87936)
- 管理学(86691)
- 管理学院(86182)
- 中国(73448)
- 京(58458)
- 科学(57378)
- 财(48115)
- 所(47831)
- 农(44043)
- 研究所(43560)
- 中心(43251)
- 江(40079)
- 业大(38686)
- 财经(38258)
- 北京(37292)
- 经济学(35628)
- 经(34952)
- 院(34938)
- 农业(34807)
- 范(34790)
- 师范(34356)
- 经济学院(31983)
- 州(31915)
- 基金
- 项目(181265)
- 科学(143892)
- 研究(133377)
- 基金(131688)
- 家(116114)
- 国家(115224)
- 科学基金(98690)
- 社会(86050)
- 社会科(81701)
- 社会科学(81682)
- 省(70915)
- 基金项目(69251)
- 自然(62870)
- 自然科(61488)
- 自然科学(61469)
- 教育(60714)
- 自然科学基金(60468)
- 划(59819)
- 资助(53363)
- 编号(52026)
- 创(43389)
- 成果(41566)
- 发(41298)
- 重点(41274)
- 部(40272)
- 创新(39819)
- 课题(37406)
- 国家社会(36449)
- 教育部(34499)
- 科研(33842)
- 期刊
- 济(128643)
- 经济(128643)
- 研究(81444)
- 中国(60617)
- 管理(43052)
- 科学(40448)
- 学报(40362)
- 农(40221)
- 财(36141)
- 教育(32305)
- 大学(30990)
- 学学(28727)
- 农业(28250)
- 技术(27417)
- 融(22875)
- 金融(22875)
- 经济研究(21980)
- 业经(20951)
- 财经(19050)
- 业(17532)
- 经(16856)
- 问题(16791)
- 科技(15438)
- 贸(15301)
- 技术经济(15272)
- 世界(14218)
- 国际(13715)
- 图书(13505)
- 坛(12871)
- 论坛(12871)
共检索到408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黎继子 刘春玲 邹德文
集群式供应链组织衍续(即产业集群在同一地域形成完整或近乎完整的供应链)不仅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途径,也是产业集群及其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在机理。文章根据产业集群所表现出来的供应链组织衍续特点,来分析产业集中度(MAR外部性)、集群式供应链组织衍续(Jacobs外部性)与集群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假设,并以“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为例,来实证产业集中度、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对产业集群及其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梁宏 翟民 杨燕
光电子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发展的迅猛使其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一体化势必使我国光电子产业融入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大潮流中。“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光通信、激光加工、消费类光电子等重点领域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产业雏形,为城市工业的结构性调整夯实了基础。本文深入探讨“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的发展状态,提出对策,对促进其发展以及提高城市工业综合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国安 夏喜全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高新科技园区发展策略,使高新科技园区成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以"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例,深入分析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并结合中德激光产业发展中的异同,就下一步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国光谷 产业集群 瓶颈 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泽磊 项喜章 刘虹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地区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其发展已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集群的角度分析构成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群的资源要素及其创新网络;并以"中国光谷"为例,运用改进后的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型,分析创新要素集聚给"中国光谷"带来的竞争优势,为进一步研究创新网络的运作机理打下基础。
关键词:
高新技术 创新群 中国光谷 创新网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兰宏 聂鸣 邹德文
文章提出了战略高技术产业对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创新驱动模型,并建立了创新驱动函数模型,以武汉地区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做了分析。
关键词:
战略高技术产业 国家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顽强 李华君 李月
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模型——GEM模型,分别从"资源"、"设施"、"供应商与相关辅助行业"、"企业的结构和战略"、"本地市场"、"外部市场"等六个方面对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影响产业集群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劣势,最后提出了增强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若干条对策,以推动其做大做强,更好地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锦英
以我国光电子企业为样本,选择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比例和产品新颖程度三个指标测度企业的创新绩效,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光电子产业中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而言,既不能简单地说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创新,也不能说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创新绩效衡量指标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状态。研究结果既显示了分产业研究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意义,同时也证实了采用多指标并分别进行创新绩效测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创新绩效 创新测度 光电子产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河 胡树华 李正元
光谷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技术跨越、产业跨越 ,实现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 ,促进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光谷 产业创新 科技园区 产业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霞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案例,对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家祥,黎志成
为了实证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武汉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灰关联分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严炜炜 张敏
[目的/意义]创新集群实践活动中需要内容集成、功能复合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作支撑,跨系统信息服务融合以其灵活、动态、可拓展的特征有助于创新集群发展。[方法/过程]文章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揭示集群创新发展中信息服务融合需求的基础上,分别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传播和创新应用层面进行面向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跨系统信息服务融合设计。[结果/结论]面向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实践提出了跨系统信息服务融合的嵌入与实施途径。
关键词:
创新 信息服务 融合 信息产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季云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中国加大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推进力度,但由于标准与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呈现脱节,重复研发严重妨碍了自主创新。本文通过对"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机理研究发现,标准对科研甚至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理想环境下"科研-标准-产业"存在着动态同步规律。本文还对中国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遵循"科研-标准-产业"动态同步规律的四种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并发现模块化设计使得科研、产业与标准的动态同步在现实中成为可能,虽然形成机理存在着异质性,但标准是科研既定情况下产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本文在实证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对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鑫 杨树旺
产业集群是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合,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协作和全球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普遍特点是以FDI的集聚为主要发展方式。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升级理论出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对苏州和东莞两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的研究,提出武汉光谷利用FDI进行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
电子信息 产业集群 FDI 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黎继子 刘春玲 常亚平 李柏勋
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不仅是集群升级的主要途径,而且也为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耦合提供了基础。本文根据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物流特点,对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的耦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耦合的三种模式,并以苏州IT产业集群为例,来分析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演变规律,以及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继宏 邹德文
专利标准化日益成为国际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国家利益的重要实现途径。本文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代表性的9个案例企业的R&D与标准化活动,以识别和揭示促进自主专利标准化的机制。依据该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机制的命题框架,并将这些机制与内部或外部集成相联系,拓展了集成创新理论的现有研究。本文发现的这一机制框架在一定范围内解释了影响专利标准化过程的因素,有助于在制定微观和宏观标准化战略时避免战略盲点;同时,该框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演绎性起点。
关键词:
专利 标准化 集成创新 光电子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