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36)
2023(23668)
2022(19936)
2021(18465)
2020(15689)
2019(35903)
2018(35277)
2017(67349)
2016(36234)
2015(40578)
2014(40344)
2013(40130)
2012(36882)
2011(33326)
2010(33690)
2009(31726)
2008(31208)
2007(27969)
2006(24914)
2005(22991)
作者
(104243)
(87053)
(86311)
(82500)
(55629)
(41512)
(39328)
(33769)
(33088)
(31321)
(29796)
(29344)
(27899)
(27842)
(27204)
(26789)
(25811)
(25160)
(25096)
(25042)
(21829)
(21222)
(21095)
(19973)
(19511)
(19473)
(19456)
(18923)
(17552)
(17182)
学科
(163642)
经济(163444)
(118934)
管理(116872)
(103578)
企业(103578)
方法(68578)
数学(57151)
数学方法(56486)
(47296)
中国(44341)
(43073)
业经(41138)
(35309)
地方(33037)
(31820)
金融(31816)
(31161)
财务(31071)
财务管理(31010)
(30895)
银行(30846)
(30658)
农业(29615)
(29589)
企业财务(29523)
(29452)
贸易(29430)
(28623)
理论(26614)
机构
大学(523218)
学院(522370)
(224285)
经济(219817)
管理(205034)
研究(177579)
理学(175447)
理学院(173597)
管理学(170730)
管理学院(169757)
中国(141652)
(111898)
(107402)
科学(104367)
(89025)
财经(84501)
(82872)
中心(81178)
研究所(79953)
(78641)
(76781)
业大(73545)
北京(71296)
经济学(69304)
(64580)
农业(64440)
(64047)
师范(63968)
(62760)
财经大学(62641)
基金
项目(340549)
科学(269430)
研究(249879)
基金(249758)
(216599)
国家(214800)
科学基金(185782)
社会(161012)
社会科(152880)
社会科学(152842)
基金项目(130741)
(130552)
自然(119029)
自然科(116283)
自然科学(116255)
自然科学基金(114228)
教育(114030)
(109236)
资助(103961)
编号(100247)
成果(81876)
(76014)
重点(75831)
(72324)
(71398)
课题(68836)
国家社会(67368)
创新(66375)
教育部(65868)
科研(64709)
期刊
(253934)
经济(253934)
研究(160782)
中国(104847)
(86725)
管理(81746)
学报(77999)
(76111)
科学(73604)
大学(60844)
(58673)
金融(58673)
学学(57465)
农业(51590)
教育(51246)
技术(47531)
财经(43448)
经济研究(40933)
业经(39320)
(37458)
问题(32541)
(29106)
技术经济(28094)
(27743)
统计(25773)
世界(24988)
国际(24602)
理论(24307)
现代(24290)
(23694)
共检索到803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怀东  尹珍  王志平  
研发利益主体在进行R&D投资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以Almeida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外部性的角度分析产业间技术溢出对研发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产业间技术溢出程度的增加,企业利用内部现金流积累现金的倾向增强,表现为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增加,融资约束加剧;资产规模越小,产业间技术溢出对其融资约束正向影响越显著。上述结论为国家对产生外部性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偿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康兵  申朴  Elmer Sterken  
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厂商面临的不确定性水平为阈值变量建立分类指标函数,应用Hansen阈值估计法和system GMM估计法分析了融资约束和不确定性的交互关系对厂商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厂商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单一阈值效应,由模型内生决定的不确定性阈值所划分的两个样本组中,厂商固定投资与其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并且低不确定状态组别厂商的现金流估计系数远小于高不确定状态组别厂商的这一系数,表明厂商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投资支出受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上述结论不仅为融资约束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也证实了不确定性会通过影响厂商受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厂商投资行为。最后,...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成力为  严丹  戴小勇  
除企业自身因素外,一国的金融结构约束企业融资行为。以公司规模和利息保障倍数为标志划分企业融资约束,用金融结构规模和结构活跃程度反映一国的金融结构,基于20个国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融资约束(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从微观角度看,规模大、利息保障倍数高的公司不易受融资约束;从宏观角度看,金融结构相对规模越大、金融活跃程度越高的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更多,风险更小,受到融资约束相对较小。因此,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缓解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动中国权益融资市场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玲丽  
外部融资约束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文章基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利用2006-2012年江浙沪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考察外资银行进入能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其中主要受益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羽  邝国良  
本文考察了市场结构因素对中国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模型中纳入了垂直溢出机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动态面板数据的交互项分析,同时进行了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在规模更大、市场势力更强的行业,有利于行业内技术溢出的实现;而垂直型技术溢出则主要发生在中小型企业更多、市场势力较弱、竞争程度更高的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羽  朱子凯  贺扬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已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FDI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进而采用面板数据以及交互项检验的方法,针对技术差距对FDI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相对国内企业越先进,行业内的国内企业获得水平的技术溢出效应越大,但该获得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则越低。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最优的引进外资企业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取决于行业特征和发展取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耿静  韩雨珊  
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股权融资政策约束,利用二分法提出以是否实施股权融资为分析起点的融资约束判别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状态进行判别;并选取每股股利变化、公司规模、财务松弛、现金流量占总资产的比重和营业收入增长率5个识别融资约束状态的财务指标,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以该指数作为融资约束高低的判别标准,检验不同约束组别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将该指数作为实际投资水平的约束条件建立随机前沿方程,以检验融资约束指数对融资约束程度度量的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高低融资约束组别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具有显著差异,且融资约束指数与公司投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宇  谢乔昕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的视角,利用我国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公司2006-20122006 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集聚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产业集聚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但这种影响效应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别,其中产业集聚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强于国有企业,对大规模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强于小规模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霞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在对外资商业影响本土制造业的路径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类指标反映外资商业的不同影响渠道,并按地区类别进行分组检验,考察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商业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通过对本土商业企业的竞争示范效应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当地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人员流动效应实现的;实证结果还表明,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外资商业正向作用的发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忠雪  周婷婷  
本文采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1年-2007年共2401个公司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行业间竞争"、"行业内竞争"两个维度的产品市场竞争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对现金持有水平的综合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于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存在显著的掠夺风险效应。在考虑公司融资约束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的掠夺风险和代理成本两种竞争效应被有效区分开来。融资约束公司表现为显著的掠夺风险效应,非融资约束公司则表现为显著的代理成本效应。这些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补充了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现金持有之间的相关研究,也为公司实施积极的现金流风险管理和持有现金的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苍峰  
本文采用1999~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说明制造业行业是否存在外资行业内横向溢出和行业间纵向溢出效应(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克服了要素投入的内生性问题和前期的生产率冲击后,实证结果表明,对制造业的内资而言,外资的后向联系效应作用明显,说明后向联系确实是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表现为不明显的正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文  张尹  祝演  
金融科技被认为是破解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融资约束又是制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中国2016—2020年6985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数据挖掘法构建区域金融科技指数,利用OP法和SA指数法分别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金融科技、融资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剔除直辖市的数据和进行随机样本抽取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科技对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金融科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艳萍  尚明利  
以2012—2017年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将样本按国有背景和非国有背景,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进行分类,深化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机构对其融资约束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非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缓解效果更好;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约束越低;联合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约束影响不显著;风险投资有助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约束的缓解,尤其是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滨  李卫兵  欧阳建新  
基于1999—2009年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通过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统计上显著为正。进一步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发现FDI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显著;前向关联效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更为明显;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婷  赵伟  
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