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6)
2023(8995)
2022(7413)
2021(6535)
2020(5237)
2019(11780)
2018(11320)
2017(21268)
2016(11397)
2015(12644)
2014(12770)
2013(12764)
2012(12186)
2011(11011)
2010(11265)
2009(10350)
2008(10017)
2007(9032)
2006(8241)
2005(7633)
作者
(34164)
(28602)
(28048)
(26655)
(17911)
(13513)
(12698)
(11080)
(10796)
(10331)
(9752)
(9306)
(9109)
(9082)
(8908)
(8832)
(8442)
(8195)
(8148)
(8029)
(7192)
(7070)
(6929)
(6469)
(6450)
(6405)
(6395)
(6262)
(5812)
(5644)
学科
(60169)
经济(60037)
(34462)
管理(33212)
(26342)
企业(26342)
地方(20917)
中国(19736)
方法(18133)
(17667)
业经(15467)
数学(15326)
数学方法(15193)
地方经济(12219)
产业(11712)
农业(11680)
(10901)
(10043)
贸易(10030)
(9864)
金融(9864)
技术(9832)
(9726)
(9626)
(9550)
(9471)
银行(9459)
(9300)
环境(9279)
(9264)
机构
学院(168076)
大学(163756)
(74432)
经济(72975)
管理(63781)
研究(61952)
理学(53965)
理学院(53316)
管理学(52560)
管理学院(52248)
中国(46093)
科学(36684)
(35881)
(31904)
(31289)
研究所(28142)
(27767)
中心(27717)
(26832)
财经(24645)
(23567)
业大(23541)
师范(23346)
北京(23121)
(22685)
经济学(22578)
(22166)
(21671)
农业(21420)
经济学院(20329)
基金
项目(110280)
科学(88058)
研究(82768)
基金(78419)
(67686)
国家(67108)
科学基金(58052)
社会(54354)
社会科(51794)
社会科学(51787)
(45729)
基金项目(40770)
(36926)
教育(36525)
自然(35033)
自然科(34224)
自然科学(34219)
自然科学基金(33587)
编号(32987)
资助(31714)
(31226)
成果(26182)
发展(25727)
(25264)
重点(25201)
课题(24185)
(23397)
(23344)
国家社会(22687)
创新(21940)
期刊
(89787)
经济(89787)
研究(53370)
中国(39660)
(27356)
管理(25457)
科学(22734)
学报(22480)
(22343)
教育(20383)
农业(19145)
业经(17606)
大学(17361)
(17335)
金融(17335)
技术(16680)
学学(16268)
经济研究(14898)
问题(11951)
财经(11645)
(10281)
(10103)
商业(9845)
技术经济(9129)
(8515)
统计(8511)
科技(8413)
世界(8289)
(8153)
现代(7999)
共检索到267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红玉   潘为华  
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采用CRITIC-TOPSIS模型、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和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间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逐年上升,但不论是在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上,南方地区均要领先于北方地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核密度曲线呈现显著的右拖尾特征,南方地区核密度曲线呈现延展收敛的趋势,北方地区由延展收敛变为延展拓宽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彩霞  贺小荣  彭坤杰  
文章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泰尔指数、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保持领先,上游省份仍显落后,区域创新、共享发展虽有一定效果,但程度仍需加深,开放性存在不足;空间分异上,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结构显著,省际差异依然存在;演进趋势上,高质量区域集中在苏浙沪,其他省份质量跃迁波动较小,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负向反应高于正向反应;障碍因子上,创新、协调、开放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限制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和清  周庆岸  李颖  
文章构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区域分析,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区域的发展障碍及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分布格局由东、中、西部向东北地区呈阶梯状分布且差异明显;各子系统地区间差异明显,开放子系统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差异最为悬殊;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充分、创新投入产出转换率不高是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上的主要障碍因素,不同区域的发展障碍因素不尽相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时朋飞  曹钰晗  龙荟冰  田子业  李星明  耿飚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量”与“质”两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借助绝对β收敛、核密度估计、NICH指数与Hurst指数叠加等方法分析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与发展趋势,最后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向好且具有收敛特征,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为高值聚集区;(2)未来全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西差距有缩小趋势,而南北差距有扩大风险,同时西南地区及中部地区增长趋势较强,而青海有弱反持续发展趋势;(3)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具有动态性,主要来自创新驱动、环境效应、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效率4个方面,以及服务质量与文旅协调度,还需特别关注旅游业发展稳定性与旅游业效应发挥。为此,文章从强化增长极溢出效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破除主要障碍因子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晓娜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干支流经过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熵值的TOPSIS法,分析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其主要的发展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黄河流域总体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不同省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空间演进特征上呈现“二元空间结构”,并由低梯度逐渐向高梯度演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发展格局。此外,障碍因子识别结果表明,政府扶持力度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因此,建议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明晰政府部门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权责,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实现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Markov链分析法、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揭示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2010~2020年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年均3.72%的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各地级市表现出由低质量水平向高质量水平转移的动态过程,逐渐形成了以正向空间聚集为特征的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既存在向更高等级转移的可能性,又具有一定的向下转移风险,且邻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越高,其空间溢出效应越大;东北地区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是组内差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向阳  汪洁  刘备  
高质量的流通体系能更大范围联接生产和消费,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在“十四五”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评价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熵权法测算213个城市2011—2019年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空间莫兰指数检验法、Markov链分析方法揭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存在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华中、西南、东北地区虽然发展水平不高,但增长态势明显;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地区间交叉重叠问题是造成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并呈现空间聚集的“俱乐部收敛”趋势。因此,应通过促进流通业提质增效,摒弃粗放发展方式;聚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非均衡问题,推动流通业协调发展;注重焦点城市溢出资源的承接与利用,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流通业数字化建设,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国   李悦  
为更好地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开展定量分析,文章从4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2011—2021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核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对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层面,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区域层面,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地区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全国水平,地区整体水平提升速度快、差距小;中部地区稳步提升,极化现象明显缓和;西部地区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扩大。(3)不同发展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同时,邻近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本省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跃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琼  崔子怡  
文章构建了城市韧性指标体系,运用2011—2019年2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测度了城市韧性水平,并分析其地区差异、动态演变及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城市韧性水平逐渐提高,但中低韧性水平的城市占比较高;城市生态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相对较高,经济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和社会韧性呈上升趋势,生态韧性则呈下降趋势;城市韧性水平的总体差异呈小幅波浪式变化,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城市韧性的组内变化呈地区异质性;城市韧性水平分布曲线主峰高度呈“M”型变动,且没有显著极化现象,东、中、西部地区城市韧性水平动态演进存在差异;人力资本、社会文化、交通轨道、财政收入和对外开放是影响城市韧性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冬艳  王冬艳  钟骁勇  杨园园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方法测度2007—2018年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11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变化,采用障碍因子模型,判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7—2018年,高质量发展指数由0.2578上升至0.3517,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水平下降;各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中部>北部>南部”的空间分布;万人专利授权数、研发投入强度、需求结构、区域协调、外商投资比重、金融发展程度、劳动者报酬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影响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深玮   赵海兰   柯水发  
以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为分析基础,根据乡村林业站、乡村林场、林农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不同职能,基于“量质并举”的视角,从“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两方面对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解构。基于2012—202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及障碍度识别模型,进一步考察中国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动态演进趋势,识别制约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林业站的服务能力与乡村林场、林农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进而提升乡村林业发展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性的依据。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同时目前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量的扩张”,但“质的提升”增长缓慢。因此,在乡村林场与乡村林业站的经营活动中应致力于强化“质量”突破,实现“数量”均衡与赋能“协同”机制,有效促进乡村林业“质”与“量”协同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深玮   赵海兰   柯水发  
以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为分析基础,根据乡村林业站、乡村林场、林农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不同职能,基于“量质并举”的视角,从“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两方面对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进行解构。基于2012—202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及障碍度识别模型,进一步考察中国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动态演进趋势,识别制约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林业站的服务能力与乡村林场、林农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进而提升乡村林业发展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性的依据。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同时目前乡村林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量的扩张”,但“质的提升”增长缓慢。因此,在乡村林场与乡村林业站的经营活动中应致力于强化“质量”突破,实现“数量”均衡与赋能“协同”机制,有效促进乡村林业“质”与“量”协同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技术分析其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东高、东北次之、中平、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空间集聚性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其余区域均稳步上升且无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明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章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区域,从投入产出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和分析2010—2021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的时空格局,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从整体分析层面看,2010—2021年中国省级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整体呈现逐步上升态势,但省际差异较大,“马太效应”愈发显著,整体形成东部地区领跑、中部和西部地区追赶、东北地区落后的格局;(2)从空间关联层面看,2010—2021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态势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格局;(3)分省份单项指标的障碍度结果表明,影响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的障碍因素存在共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效水平提升普遍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越  
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文章依托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金融创新、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开放以及金融共享五个维度测度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1)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阶段,各子维度发展态势存在差异,其中金融创新和金融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处于高水平阶段,而金融绿色、金融开放和金融共享虽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2)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1个省份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类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并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3)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贫困俱乐部成员”数量在逐渐降低,并不断向较高水平的方向演进。(4)中国省际金融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且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邻居类型层级越高越有利于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