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6)
2023(5178)
2022(4177)
2021(3829)
2020(3053)
2019(6898)
2018(6729)
2017(12815)
2016(6738)
2015(7740)
2014(7679)
2013(7730)
2012(7340)
2011(6717)
2010(7001)
2009(6550)
2008(6643)
2007(6034)
2006(5332)
2005(4811)
作者
(21344)
(18102)
(17907)
(17007)
(11492)
(8414)
(7951)
(6894)
(6850)
(6630)
(6246)
(5991)
(5771)
(5731)
(5710)
(5645)
(5285)
(5212)
(5146)
(5102)
(4662)
(4551)
(4479)
(4186)
(4079)
(4013)
(3909)
(3769)
(3655)
(3627)
学科
(35548)
经济(35513)
(22681)
管理(21673)
(19784)
企业(19784)
方法(13354)
数学(10157)
数学方法(10015)
业经(9916)
产业(9133)
(9071)
(8899)
中国(8039)
地方(7878)
理论(7353)
(5941)
供销(5938)
技术(5867)
农业(5788)
(5516)
结构(5405)
(5355)
(5285)
(5128)
贸易(5128)
地方经济(4951)
(4900)
环境(4839)
(4752)
机构
大学(111477)
学院(111439)
(47322)
经济(46495)
管理(42533)
研究(38761)
理学(37098)
理学院(36641)
管理学(35990)
管理学院(35799)
中国(26908)
科学(24376)
(23974)
(19960)
(19683)
研究所(18176)
(17740)
(16834)
中心(16250)
财经(16238)
业大(16056)
(15790)
师范(15638)
经济学(15080)
北京(14776)
(14617)
农业(14006)
(13799)
经济学院(13531)
(13223)
基金
项目(74543)
科学(60020)
基金(54823)
研究(54369)
(47983)
国家(47630)
科学基金(40878)
社会(35702)
社会科(33957)
社会科学(33949)
(29667)
基金项目(28434)
自然(25786)
自然科(25177)
自然科学(25168)
(24833)
自然科学基金(24765)
教育(24222)
资助(21753)
编号(21133)
(17778)
重点(17385)
成果(17248)
(16164)
(16091)
课题(15179)
创新(15015)
国家社会(15010)
发展(14571)
(14335)
期刊
(53970)
经济(53970)
研究(32155)
中国(19604)
学报(17479)
科学(17322)
(16577)
管理(16508)
(14231)
大学(13216)
学学(12531)
教育(11655)
农业(11467)
技术(10113)
业经(9618)
经济研究(8806)
财经(8296)
问题(7394)
(7390)
(7087)
金融(7087)
商业(6189)
技术经济(5906)
(5728)
(5614)
科技(5563)
现代(5379)
(5145)
世界(4868)
统计(4813)
共检索到160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曲永义  
通过构建恰当的治理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推动产业链相关主体形成共同信念和一致行动,是产业链有效组织进而实现竞争力整体提升的重要机制。本文在对市场失败理论和政府失败理论进行批判性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链链长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弥补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治理缺陷,因而是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之外实现产业链协同的第三种治理机制。通过对典型企业的调研发现,中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七种途径实现产业链链长的产业链治理功能: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带动基础软硬件突破、协同供应链稳产保供、强化战略性需求牵引、统筹产业链国际化、填补产业共性技术缺口和驱动产业整体性转型。本文认为,将打造产业链链长融入新时期国资国企改革体系之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现代产业链建设,是实现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强化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方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曲永义  
通过构建恰当的治理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推动产业链相关主体形成共同信念和一致行动,是产业链有效组织进而实现竞争力整体提升的重要机制。本文在对市场失败理论和政府失败理论进行批判性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链链长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弥补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治理缺陷,因而是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之外实现产业链协同的第三种治理机制。通过对典型企业的调研发现,中央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七种途径实现产业链链长的产业链治理功能: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带动基础软硬件突破、协同供应链稳产保供、强化战略性需求牵引、统筹产业链国际化、填补产业共性技术缺口和驱动产业整体性转型。本文认为,将打造产业链链长融入新时期国资国企改革体系之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现代产业链建设,是实现中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强化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方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贵富  
本文在对已有产业链定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的科学定义;并提出了产业链的组织属性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是"有组织的市场"和"有市场的组织"双重属性的合作竞争型准市场组织的观点;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产业链的基本特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贵富  赵英才  
从不同角度出发,产业链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产业链表现为静态的、运动的和动力的基本特性。从不同视角看,产业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群  姜振寰  
基于理论融合的观点,根据产业链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从三个维度和三种链接关系来理解产业链的内涵。根据产业链活动的属性,深入分析产业链的产业特性和空间特性及其本质表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明交  
农业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研发、品牌、体验、消费等全环节,受季节、环境影响尤为突出,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格外重要。文章梳理了产业链“链长制”的形成背景和理论逻辑,认为在我国产业迈向创新突破的新阶段,“链长制”是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能够促进市场主体与政府形成合力,从制度上保障市场主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关系;阐述了农业产业链“链长制”的运行机制,并提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注重产业链前导规划引领、数字赋能农业产业链发展、强化农业产业链延伸、做好产业链跟踪服务工作等政策建议,以助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安全可控制、创新能力强、绿色底色足、带农惠农好的农业全产业链,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基础,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筱恬   关月   于淼   朱方伟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抢占技术制高点、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制约战略领域实现产业链备份的破局点,国家加快打造的现代产业链链长有助于从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国资央企在科技创新上的引领作用等方面破解技术攻关难题。但是,产业链链长如何依托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何发挥链长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产业链链长如何依托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作用路径,以及链长企业在重大工程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的支持式编配、集成式编配和协同式编配,分别实现了基础技术突破、制造技术突破和工艺技术突破,进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本研究深化了产业链链长、网络编配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链长优势、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雪松   高辛睿  
产业链现代化对破解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和部分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具有特殊意义。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离不开“链长”的引领与协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有责任把自身发展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结合,积极承担“链长”职责。目前,国有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还存在创新链与产业链缺乏联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加强“链长”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突破关键技术,补足疏通产业链短板;统筹资源配置,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联结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公平开放,推动国内国外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融通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孟祺  
通过“链长制”政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2021年的数据,以补链、延链和强链等指标从不同维度衡量产业链现代化,并探讨“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链长制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该结论在考虑产业链现代化滞后处理以及工具变量处理后依然稳健。“链长制”政策通过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两个方面驱动产业链现代化。本文对于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链长制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地实施“链长制”政策以及在促进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理论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华  卢凤君  谢莉娇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主导企业在实践探索中遇到了产业链组织发展的挑战,目前的理论研究对于产业链组织演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解构不够深入且缺乏系统性。本文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剖析了产业链及产业链组织的内涵,从多链融合角度解读了农业产业链的构成,表明基于产品物质链的科技创新、基于生产要素的服务创新、基于微观主体的中观产业组织的管理创新是产业链增值发展的关键。通过实践调研、专家访谈,利用系统动力学、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三个演化阶段的驱动因素、阶段特征进行了理论解读。产业链组织演化的研究表明基于全产业链闭环的"集群+平台+龙头企业+综合服务"的平台型组织是产业链组织模式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这种组织具有"宽界面、短路径"、规模一致性与生态多样性并存的特征,有利于农业产业链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有利于鼓励创新并实现产业增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煜明  杨锐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自企业所控制的资源或能力的异质性。文章把资源基础观拓展到产业链竞争框架下,从微观治理视角分析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内涵和源泉。产业链竞争是通过选择产业链治理结构,不断扩展产业链分工程度,引领产业链上各企业持续寻找和占领新利润增长点为目标,最终形成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动态竞争行为。产业链竞争优势在于企业应对环境变化设计合适的产业链组织模式来协调、保护和控制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易行为,以确保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优越的经济绩效。由于市场摩擦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同企业在应对市场摩擦时采取多样性的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费钟琳  朱玲  赵顺龙  
产业链稳定性关乎区域产业和经济竞争力的保持与提升,链上企业只会依据自身经济利益目标协调其内外部市场关系,无暇顾及整个区域发展的全局需要,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在明确产业系统内各部门间关联关系以及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资源动态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政策,通过优化产业链结构、占领产业链高端以及有效实施产业链招商等途径对区域产业链加以治理,确保其健康稳定运行。基于现有文献成果,对产业链治理内涵做出理论探讨;结合调研所获数据,分析连云港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地方政府参考的治理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志前  
本文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产业技术政策框架,分析了产业技术政策的功能与形式与分类,指出知识产权政策与技术标准政策是新时期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的前沿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坚  
产业创新是一个依附于产业链、技术链的价值增值活动。基于产业创新系统整体优化的角度,笔者认为产业技术创新链是指产业内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创新性知识供给、技术供给和产品供给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功能链接模式。其本质是一条由创新活动链接起来的价值链。本文运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产业技术创新过程进行分析,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的价值链模型,揭示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价值实现机理和基本逻辑,得到影响产业链创新价值实现的基本条件,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洪昌  丁睿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而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新的科学内涵,即内循环是内在优势、共同富裕是根本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应有之义、绿色低碳是重要保障以及和平发展是现实要求。面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弱链”“堵链”“缺链”“低链”“卡链”等现实困境,亟待通过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绿色产业链和构建更开放的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完整性、竞争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