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7)
- 2023(9542)
- 2022(7942)
- 2021(7243)
- 2020(5710)
- 2019(12084)
- 2018(11498)
- 2017(21924)
- 2016(11290)
- 2015(12080)
- 2014(11272)
- 2013(10845)
- 2012(9492)
- 2011(8528)
- 2010(8438)
- 2009(7976)
- 2008(7433)
- 2007(6560)
- 2006(5852)
- 2005(5086)
- 学科
- 济(50300)
- 经济(50255)
- 业(34640)
- 管理(33753)
- 企(26545)
- 企业(26545)
- 农(18299)
- 地方(16233)
- 方法(16044)
- 业经(13960)
- 数学(13423)
- 数学方法(13285)
- 中国(12963)
- 农业(12736)
- 产业(10797)
- 地方经济(10175)
- 财(9926)
- 环境(9411)
- 制(8723)
- 贸(7919)
- 贸易(7916)
- 发(7744)
- 学(7638)
- 易(7636)
- 技术(7471)
- 和(7115)
- 融(7045)
- 金融(7043)
- 体(6813)
- 银(6714)
- 机构
- 学院(154400)
- 大学(146516)
- 济(64343)
- 经济(63040)
- 管理(59838)
- 理学(51967)
- 理学院(51454)
- 管理学(50654)
- 研究(50392)
- 管理学院(50372)
- 中国(37689)
- 科学(30127)
- 京(29562)
- 财(27583)
- 所(23641)
- 中心(23504)
- 江(22446)
- 财经(22023)
- 农(21794)
- 研究所(21472)
- 范(20661)
- 师范(20505)
- 业大(20438)
- 经(19844)
- 经济学(19428)
- 院(19100)
- 州(18761)
- 北京(17848)
- 经济学院(17558)
- 农业(16752)
- 基金
- 项目(108880)
- 科学(87851)
- 研究(84058)
- 基金(78141)
- 家(67104)
- 国家(66560)
- 科学基金(58264)
- 社会(55733)
- 社会科(52986)
- 社会科学(52975)
- 省(45277)
- 基金项目(40782)
- 教育(37091)
- 划(36428)
- 编号(34928)
- 自然(34582)
- 自然科(33749)
- 自然科学(33740)
- 自然科学基金(33100)
- 资助(29653)
- 发(27049)
- 成果(26713)
- 重点(25071)
- 课题(24281)
- 创(23814)
- 国家社会(23398)
- 部(22665)
- 发展(22625)
- 展(22243)
- 创新(22239)
共检索到220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江瑞
产业扶贫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是前提、核心,社会属性是保障、目的,对其关系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脱贫成效。本研究在对三省19个县近百个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及追踪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产业项目的剖析,提出产业扶贫持续稳定脱贫的路径在于围绕产业链治理思路,从协同治理、网络治理和空间治理着手,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保障农户稳定增收。主要的结论有:(1)推动多主体协同治理,组建产业扶贫联合体能有效处理好产业扶贫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关系。(2)推动扶贫产业链网络治理,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经济属性的可行路径。(3)优化扶贫产业链空间治理,延长价值链条,是实现产业扶贫社会属性的有力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淑兰 付超
文章从产业链本地化与旅游扶贫的关系出发,以旅游产业链本地化为视角,分析了目前旅游扶贫存在缺少本地核心旅游企业、旅游"飞地化"较为严重、贫困地区旅游产业链窄且短、贫困人口参与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加大本地旅游核心企业建设、减少贫困地区旅游飞地化、拓宽延长本地旅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中贫困人口的参与率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
产业链本地化 旅游扶贫 解决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月
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解决贫困农民"人穷志(智)短"弊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及促进个人、家庭、国家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根本前提,教育则是助力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最佳途径。当前教育扶志(智)脱贫事业面临着在战略部署上缺少协同配合、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孩童倾向、在赋能设计与实践上存在偏差、在扶贫效益上显效缓慢,以及扶贫组织责任缺失等现实困境,使得贫困农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工作支撑不够、建设不足、动力不强,以及缺乏可持续性等。因此,需要采用协同推进、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明确以农民能力建设为中心的教育赋能设计与实践、切实提高扶贫效益,以及强化组织领导等举措,有效促进贫困农民提升自身脱贫能力,以实现全面脱贫、彻底脱贫与可持续脱贫。
关键词:
教育扶贫 可持续脱贫能力 能力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艳琼 戴月舟
着力实施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推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推进精准扶贫的整个过程中,党中央指出要突出产业脱贫,提升组织化水准,扶持那些带动穷苦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相关经济实体。文章以西部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困境及其深刻原因,在多层次目标的科学指引下,积极探索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形式,同时从地方相关机构的重点引领和有限干预相融合、行产业项目要先示范再进行推广、实事求是科学的发展形式、要重视做好配套服务工作、重视改造优化传统种植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西部贫困地区 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玮琳 夏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农村可持续脱贫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资产收益扶贫正以其实践成效成为有价值的路径之一,并对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资产收益扶贫的背景和形成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中的资源收益扶贫模式、IPO扶贫模式、金融创新扶贫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条件和前景及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
资产收益 精准脱贫 贫困退出 可持续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栾添 孙旭 丁宝寅
后脱贫时代产业扶贫面临两难选择、靶向失准、机制供给不足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区块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等理论,剖析影响产业扶贫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科学分配产业组织扶贫利润,预防“假扶贫”问题产生;通过双链融合有效促进产业链延伸,可以提升对贫困户“扶志、扶智”的双重效应。另外,财富的积累可增强贫困户对生产投资的信心,推动产业链向前延伸;通过政府、产业组织、市场和社会协同构建治理贫困机制,优化农业产业“大扶贫”“科学扶贫”大格局,可激发农业生产活力,高效配置农业资源,打造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产业链扶贫模式,促进要素合理流动,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
产业扶贫 后脱贫时代 区块链 供应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冲
目前,青海省已率先实现全省脱贫,青海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森林和草原分布区域,依托生态资源脱贫是当地政府和贫困人口的希望和途径,是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林草生态扶贫在全省脱贫攻坚中承担着特殊使命,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纳尽纳为生态管护员,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文章重点分析了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继续设置公益管护岗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 成效举措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缪军翔 张钦成 郑甜甜 胡高福
消费扶贫作为我国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做到充分发挥消费扶贫的作用,需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将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逐个击破。本文立足消费扶贫作用机理,向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提出如何做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由此构建政、企、民三方良性循环机制,发掘贫困县实现消费扶贫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消费扶贫 有效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德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精准扶贫提供了动力支撑。以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状况;阐述新发展理念与产业精准扶贫的契合度,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精准扶贫的现状。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策略主要体现在:创新产业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及结构协调发展,推进绿色生态产业精准扶贫,构建开放发展的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倡导产业精准扶贫成果共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军 谢若扬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基于能力贫困视角,解析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结构,探求可持续脱贫能力形成机制,剖析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促进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研究发现,扶贫移民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层面的能力所构成,形成机制在于能力建设主体各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当前能力建设面临移民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不足、城乡二元贫困治理体制制约、社会组织扶贫参与不够等难题。协同治理是促进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移民自身主动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政府部门强化制度政策供给,民营企业积极履行扶贫责任,社会组织深度参与脱贫攻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艳
以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的农村贫困退出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分析,识别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引入贫困退出的持续时间临界值以及多维度脱贫临界值,对稳定脱贫进行动态测度。研究发现,随着稳定脱贫持续时间的延长,贫困退出发生率、稳定脱贫广度指数以及动态的稳定脱贫指数均有所下降,且存在区域差异。从稳定脱贫指数的分解看,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维度对稳定脱贫贡献较大,人均纯收入、医疗保障和收入结构等三项指标是当前农户稳定脱贫的的主要贡献因素。因此,农户家庭长期稳定脱贫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多维贫困 脱贫指数 返贫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泽林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扶贫工作呈现出扶贫对象越来越精准、扶贫标准越来越高、扶贫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扶贫成本越来越高的特点。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的是方法论,不仅要求将"精准"体现到贫困人口识别、措施管理、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对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时期,只要继续坚持精准方略,2020年阶段扶贫目标将能够实现。但必须注意到,精准脱贫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针对长期稳定脱贫,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扶贫措施要与贫困发生程度、扶贫对象特点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脱贫措施要与当前乡村振兴、城镇化、综合性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机衔接、相互配合,产业脱贫必须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就业搬迁脱贫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教育医疗脱贫必须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措施必须同保障政策相结合;长期稳定脱贫要以不断完善的扶贫体制机制做保障。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稳定脱贫 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国发院脱贫攻坚研究课题组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文章认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产业发展为中国大规模减贫提供了直接驱动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协调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的关系,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与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内生"与"外引"双向发力,培育壮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完善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加快培育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与产业工人;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强化金融创新支持,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夯实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地的产业基础,引导搬迁人口不断增强就业与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在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我国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随着新的扶贫策略的调整,精准扶贫成为新战略,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在回顾我国治理贫困的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贫困问题的标准界定,并研究了在未来消除贫困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性。结合甘肃陇南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摸索出的新路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模式 陇南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在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即将实现,我国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随着新的扶贫策略的调整,精准扶贫成为新战略,如何进一步探索出更好更多更切合的扶贫脱贫道路和模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课题。在回顾我国治理贫困的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贫困问题的标准界定,并研究了在未来消除贫困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性。结合甘肃陇南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摸索出的新路径和模式,为进一步的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模式 陇南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