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7)
- 2023(9832)
- 2022(8152)
- 2021(7218)
- 2020(5971)
- 2019(12941)
- 2018(12149)
- 2017(23021)
- 2016(12290)
- 2015(13436)
- 2014(12672)
- 2013(12403)
- 2012(11091)
- 2011(9870)
- 2010(9720)
- 2009(8866)
- 2008(8635)
- 2007(7312)
- 2006(6359)
- 2005(5443)
- 学科
- 济(53419)
- 经济(53366)
- 业(41193)
- 管理(39929)
- 企(34483)
- 企业(34483)
- 方法(22813)
- 数学(19892)
- 数学方法(19749)
- 农(15271)
- 业经(14301)
- 中国(12857)
- 财(12125)
- 产业(11988)
- 地方(11866)
- 技术(10637)
- 贸(10463)
- 贸易(10463)
- 易(10170)
- 农业(9819)
- 制(9577)
- 学(9325)
- 环境(8826)
- 务(7850)
- 体(7847)
- 财务(7833)
- 财务管理(7820)
- 划(7657)
- 企业财务(7472)
- 销(7456)
- 机构
- 学院(175730)
- 大学(173152)
- 济(75012)
- 经济(73914)
- 管理(71210)
- 理学(63542)
- 理学院(62928)
- 管理学(61999)
- 管理学院(61705)
- 研究(57651)
- 中国(40817)
- 科学(36520)
- 农(34970)
- 京(34599)
- 业大(30743)
- 财(30410)
- 所(28484)
- 农业(27873)
- 研究所(26419)
- 中心(25692)
- 财经(25357)
- 江(24321)
- 经(23198)
- 经济学(22851)
- 经济学院(20881)
- 院(20840)
- 北京(20655)
- 范(20346)
- 经济管理(20185)
- 师范(20010)
- 基金
- 项目(130100)
- 科学(103812)
- 基金(96294)
- 研究(89593)
- 家(86207)
- 国家(85513)
- 科学基金(73928)
- 社会(60857)
- 社会科(58092)
- 社会科学(58077)
- 省(52676)
- 基金项目(51560)
- 自然(48605)
- 自然科(47557)
- 自然科学(47544)
- 自然科学基金(46762)
- 划(43705)
- 教育(40304)
- 资助(37201)
- 编号(33218)
- 重点(29539)
- 发(29094)
- 创(29040)
- 部(27994)
- 创新(27195)
- 国家社会(26063)
- 计划(25300)
- 科研(25017)
- 业(24409)
- 成果(24080)
共检索到240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延明
产业链董事会协同能力的影响因素有知识、关系、信息、权力、动力、时间、技术董事协同效应因素和产业链董事会协同预期效应等八个方面。除信息外,其他因素都对产业链董事会的协同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产业链实现联动和信息共享的机制没有发挥作用或这类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在振兴产业链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协同治理机制,打通产业链信息传递的内外渠道,形成信息传递、甄别、共享的制度环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汪延明 李维安
本文将技术主导型产业链董事会作为以技术董事为核心拥有不同知识背景人组成的团队,以协同治理机制架构为目标,协同能力为视角,提炼出知识、关系、信息、权力、动力、时间、技术董事协同效应和产业链董事会追求价值效应等八个影响董事会协同能力因素,构建了相关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除信息外,其它因素对产业链董事会协同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并基于经验验证,以S集团架构产业链为例,验证了影响因素和各项指标解释能力,其结果为我国产业链董事会协同能力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延明 林英泽
除职能外,态度、协同范围、激励和协同效应四个因素对技术董事协同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在技术主导型产业链治理过程中,首先,应建立良好的董事会专家效应机制特别是对技术董事的授权机制;其次,应着眼于产业链董事会架构,以核心企业为主,节点企业为辅,形成以技术董事为核心、次技术董事为群体的技术专家团队;再次,应建立技术董事选拔、培养机制,采用"技术专家+董事+授权"的方式,营造技术董事发挥协同效应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董事在产业链技术研发和技术战略布局中的协同能力,产生正向协同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汪延明
市场拉动型产业链治理是在构建的产业链董事会中嵌进市场董事,由市场董事的协同效应产生的一种协同治理机制。市场董事的协同效率取决于市场协同的授权和信息的交流程度;董事会协同效率不仅受市场董事协同动力的影响,而且还受协同幅度的影响。产业链协同效率是市场董事和董事会两者决定的结果,产业链协同效率的负面影响产生于协同中的"序参量"(治理机制),因此良好的协同治理机制是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
产业链 公司治理 市场董事 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洁梅
本研究通过对2005~2006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持股董事比例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改进董事会治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波 陈正旭
基于2004年~200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综合检验管理层、积极股东、机构投资者、公司特质、外在产品市场竞争、股权转让和流通市场特征、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等7个方面共计43个指标对16项董事会治理结构指标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董事会治理结构影响因素合成,描述性统计研究发现上述各方面影响因子在样本年度内逐年完善,表明董事会治理的基础条件逐步成熟;运用单方程回归并结合多元回归和似不相关回归做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管理层因子、积极股东治理因子和公司特质因子对董事会治理影响最大,而董事长离任、前三名董事薪酬总额、董事会规模、董事平均年龄、前三名董事薪酬占比、未领取薪酬董事人数占比等6项董事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忠明 谭小伟 杜运周
不确定性是影响不完备性契约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多是在确定性框架下进行的,文章从不确定性的角度,研究董事会替换CEO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性的变化率与CEO替换有相关关系,但影响方向却不一致,说明董事会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当董事会独立性变动更大时,CEO替换的可能性更小。股权制衡度变化是引起CEO替换的重要因素,盈余管理与CEO替换之间有正向相关的关系。收入波动与董事会之间有正向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系统性风险与CEO替换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体说来,实证结果显示在替换CEO的过程中,业绩并非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尤完 刘学之
通过绿色建造产业链上协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关键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划分影响因素层次,并对各层次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芳 赵艳
不同于以往割裂地分析董事会社会资本或CEO的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的研究,本文以1990-2016年之间新股首发(IPO)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整合视角探讨IPO公司董事会和CEO的社会资本及其组合效应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社会资本和CEO社会资本均可降低IPO抑价率,但是这两类社会资本之间却表现为"一山不容二虎"的负向协同效应。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特征对这种协同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国企、IPO时成立年限较短或尚未实现强劲的盈利能力的公司来说,CEO—董事会社会资本的负向协同效应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在国有企业、成立年限较长或已经实现强劲盈利能力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从降低IPO抑价率的角度更好地了解CEO—董事会社会资本及其协同效应的经济后果,对于提高CEO—董事会之间协同和建议机制的有效性、促进董事会和CEO关系的有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IPO抑价 社会资本 协同效应 公司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忠明 王振富
中国国有公司董事会治理因其特殊的股权背景和基本国情而与他国有所不同。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国有公司(主要是中央企业)董事会治理的历程,以及推行央企董事会试点工作的国资委在此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指出我国国有公司董事会治理存在董事会制度形式化严重、董事会成员产生非市场化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推进国有公司董事会建设。
关键词:
国有公司 中央企业 董事会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祺 于东智
本文对 1 996年 1 2月 3 1日以前上市的 3 66家A股公司 (包括同时发行B股 )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在企业绩效下降之后董事会的活动通常会增加。我们还发现在具有董事会非正常活动频率较高的年度及其以后年度 ,企业的经营绩效会得到微弱的改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董事会会议对于公司治理的涵义。但是 ,这一实证结果却未能有力地证明Nikos(1 999)的结论 ,即董事会的活动 (通过董事会的会议频率加以计量 )是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而间接地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的低效率。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 行为强度 经营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继伟 庞瑞博
本文选取2010~2014年我国全部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董事会治理特征为切入点,结合产权性质,考察其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董事薪酬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会加剧过度投资但不显著;董事会持股比例与过度投资负相关但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和独立董事比例与过度投资呈互补关系,且国有企业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强于民营企业。
关键词:
产权性质 董事会治理 过度投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子夜
财务经济学界试图通过检验董事会构成的绩效后果来寻求最优的董事会成员安排方式,但研究结果表明构成变量仅能解释公司财务绩效方差的微小部分。借鉴组织合因理论的逻辑,通过对董事会构成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重新审视,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公司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治理依赖的相机抉择性,因此认为董事会作为一项应变机制,在构成上无须遵循达尔文式的单向演进。
关键词:
董事会构成 应变机制 相机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淼 陈守东
董事会作为银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运行与否直接影响着银行的效率和风险状况。本文首先依据IMF编制的金融稳健指标体系和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构建了中国银行稳健性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组;然后将反映董事会特征的多个变量合成了董事会组织结构和董事会运作效率两个变量,对董事会治理效率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进行刻画;并以M2/GDP、信贷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PVAR模型进行中国银行董事会治理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及冲击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组织结构和运作效率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均是显著的。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银行董事会组织结构会对银行稳健性在第一期产生较小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