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75)
2023(20400)
2022(17703)
2021(16506)
2020(14174)
2019(32326)
2018(32210)
2017(61820)
2016(33620)
2015(38253)
2014(37964)
2013(37389)
2012(34457)
2011(31037)
2010(31166)
2009(29062)
2008(28574)
2007(25550)
2006(22168)
2005(19633)
作者
(97232)
(81267)
(80666)
(76766)
(51500)
(39107)
(36808)
(31762)
(30733)
(28928)
(27471)
(27174)
(25699)
(25423)
(25125)
(25040)
(24685)
(24055)
(23298)
(23209)
(20102)
(19872)
(19692)
(18446)
(18152)
(18100)
(18057)
(17925)
(16386)
(15979)
学科
(135699)
经济(135520)
管理(99570)
(95030)
(79431)
企业(79431)
方法(61000)
数学(52750)
数学方法(52031)
(38231)
(36509)
中国(34882)
业经(31268)
(28903)
(28727)
地方(28222)
农业(25021)
(24586)
贸易(24571)
(23812)
(22711)
财务(22618)
财务管理(22558)
理论(22374)
企业财务(21311)
技术(21116)
(21067)
(20960)
银行(20898)
环境(20470)
机构
学院(477373)
大学(477029)
(189162)
管理(186316)
经济(184844)
理学(161072)
理学院(159243)
研究(158193)
管理学(156179)
管理学院(155328)
中国(117688)
(100903)
科学(99069)
(88412)
(80235)
(79894)
中心(72917)
研究所(72646)
业大(72268)
(71824)
财经(70049)
(63460)
北京(63259)
(63221)
农业(62668)
师范(62594)
(57592)
(57335)
经济学(56609)
财经大学(51938)
基金
项目(323493)
科学(253506)
研究(235822)
基金(233013)
(203209)
国家(201359)
科学基金(172601)
社会(147255)
社会科(139342)
社会科学(139303)
(128400)
基金项目(123421)
自然(112875)
自然科(110215)
自然科学(110186)
教育(109620)
自然科学基金(108166)
(107037)
编号(97118)
资助(96271)
成果(79020)
重点(72634)
(71034)
(68918)
课题(67136)
(67022)
创新(62548)
科研(61897)
教育部(60864)
大学(60322)
期刊
(209343)
经济(209343)
研究(137037)
中国(93052)
学报(76891)
(73565)
(69606)
科学(69399)
管理(68121)
大学(58171)
学学(54732)
教育(53987)
农业(50103)
技术(42796)
(40935)
金融(40935)
业经(35816)
财经(33953)
经济研究(32724)
(29091)
问题(27090)
(26214)
图书(24229)
(23432)
技术经济(22844)
科技(22717)
理论(22219)
统计(21577)
商业(21570)
现代(20818)
共检索到701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斌  张琛  孔祥智  
通过对三家联合社案例的分析,从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延伸效益与深化效益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出"合作社再联合—产业链整合—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探究合作社再联合对产业链整合的影响。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组建联合社,产业链整合效益得以显现,促使交易成本降低。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链延伸效益通过纵向协作程度、社会化服务能力、理事长才能三条路径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产业链深化效益具体表现为以规模效益和谈判实力的提升而促使交易成本的降低。联合社的组建是合作社面对产业链整合能力有限、交易成本难以降低问题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千峰  罗增海  
再组织化是合作社突破“小、散、乱、弱”发展困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合作社再组织化路径和增效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青海省三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案例,探究合作社再组织化的路径,并从获取制度收益、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价值增值三方面揭示合作社再组织化的增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基于资源禀赋差异选择“社企联合”“社村联合”“社社联合”等不同模式,构建和完善现代畜牧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从而实现再组织化;合作社再组织化通过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外部性内在化获取制度收益,通过降低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提出价值主张、推动价值创造、推进价值共享实现价值增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翔宇  丁云龙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识别其联合路径对联合社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理论框架,以"苏合"销售合作联社、"邓村绿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龙联"联合社为案例,分析基于合作社服务功能系统的合作社联合路径,并探讨各联合路径的差异性和共性。结果表明,合作社之间的"二次合作"有助于激活组织间的互补和协同作用,打破原有合作社服务能力提升的禀赋约束,增加农民合作经济的效用;合作社的联合有同服务区位联合,服务系统内联合和跨服务系统联合3条联合路径;各路径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联合效用的充分发挥需要联合社对自身有清晰的定位,还需与成员能力相匹配,并且以完善的运营模式为保障。研究表明,不同的联合路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合作社。因此,对已具规模的合作社鼓励其结成战略联盟,对初具规模的合作社鼓励其进行同类产品的联合,对规模较小的合作社鼓励其进行专业性联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旭东  王若男  郑风田  
能人带动型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创新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三个能人带动型合作社的案例剖析表明,"能人"能够以出众的经营能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以突出的企业家才能和雄厚的资本实力主导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作为农户联结主体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户生产经营创新、农产品提质增效以及产业区域性集聚,作为经营主体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从而在产业规模化经营与三产融合方面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政府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政策环境则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便利。应进一步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强化其社会化服务供给,并以高质量农产品生产为契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也要警惕能人带动型合作社可能对小农户的利益侵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穆娜娜  齐介礼  
本文通过对三家奶农合作社的案例分析发现,农民合作社的内部信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其中,人际信任通过促进社员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的资源共享影响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而制度信任则通过规范和约束社员的行为来影响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虽然两种信任对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且人际信任的效果未必大于制度信任的效果。这些结论对推动农民合作社内部信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崔宝玉  孙迪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安徽省L联合社经验性资料,构建合法性动态获取机制模型,分析合法性机制演进路径。研究表明:在响应联合阶段,联合社通过协同共享机制和政府响应机制获取实用合法性和规制合法性;在品质管控阶段,联合社通过协同共享机制、管理创新机制和品质控制机制获取外部规范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在对外传播阶段,联合社通过规范治理机制、形象传播机制和政治互助机制获取实用合法性、外部规范合法性、内部规范合法性和规制合法性。获取再组织化潜在利润是联合社的重要诉求,但效率机制与合法性机制并不相左,效率机制需要通过合法性机制发挥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钟真  黄斌  
在"要素禀赋—入社门槛—社员增收"的分析框架下,对三家农民合作社的门槛设置与其社员收益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设置入社门槛,合作社能高效聚集土地、劳动、资金、资本等要素禀赋并促进禀赋价值显现,最终对社员增收产生积极影响。其中,设置要素入股门槛,有助于合作社优化盈余分配方式、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设置种植规模门槛,有助于合作社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设置交易规模门槛,有助于合作社实现销售规模化。这为理解和推动成员异质性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周振  孔祥智  
本文通过对全国19个县(市、区)的32个联合社实地调查,发现提高市场谈判地位、追求规模化经营和稳定产业链协同发展是联合社发展的动因。当前,联合社的发展类型分为生产型联合社、销售型联合社、产业链型联合社和综合型联合社四种。而其运行机制可以归纳为紧密的产销一体化和松散的代买-代卖关系两种。我国联合社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为了促进联合社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加快制定扶持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楼栋  孙晓明  孔祥智  
本文基于河北省三家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调查,探讨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的产生、运作机制以及土地流转合作社的优势和挑战。调查研究表明:第一,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是农产品价值链升级和土地单家独户经营收益下降背景下小农的理性选择;第二,合作社理事长在土地流转合作社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政府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引导不可或缺,但其介入应当有度;第四,土地流转合作社可以在尊重社员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机制创新,并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笑寒  汤晓倩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损于集体利益的"搭便车"现象,用演化博弈分析方法探讨了成员社在联合社发展不同阶段做出行为选择的理论逻辑,并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在联合社初创阶段,建立奖惩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较高的合作成本带来的成员社"搭便车"问题;在联合社发展阶段,一方面剩余控制权使得普通社比核心社更倾向于"搭便车",另一方面俱乐部产品的形成增加了成员社对"搭便车"的预期收益,加大奖惩力度可减少"搭便车"行为。由此提出以下建议:联合社与政府加强监督;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成员社与联合社的利益联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卓智  李子涵  许婷婷  郑丹  
品牌建设是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权变理论,利用潍坊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联合社品牌创建的因素,探讨联合社品牌创建背后的成因。结果表明,调研的联合社中已创建品牌的占比为31.8%,其中,从事瓜果蔬菜行业和营销型的联合社对品牌创建的需求最高,占比分别达到56.86%和58.33%。联合社品牌创建受其组织自身的基本特征、联结方式和组织关系等因素影响,成立年限越长、成员社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品牌创建;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推动组建或者参与组建而成的联合社以及同域型、同业型和同项型的联合社,在发展中更倾向于品牌创建;联合社中成员社之间的经营实力分布越均匀、联结和合作程度越紧密,越有利于品牌创建。因此,本研究提出加强联合社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规模;明确组织发展定位,提升联合社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理事长领导作用,促进成员社之间的紧密合作;强化政府部门的推动,加大对联合社的资金扶持与监管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韩秋明  
深入剖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和作用,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信息服务消费不足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困境,解析信息服务消费如何解决以上困境的动力机制。利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服务消费过程中,贯穿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各经济实体的信息流的结构和作用。最后综合三方面分析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消费驱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力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真  王舒婷  孔祥智  
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成员异质性农民合作社两大重要的制度安排,两者决定了合作社的契约形式,并最终影响合作社的稳定性。以中国三家奶农合作社为例,对合作社风险分担、利益分配与合作社稳定性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员与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合作稳定性受到合作社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共同影响;其中,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合作社承担的风险越多,合作社组织与社员的合作关系越稳定;合作社组织与社员之间合作剩余的分配机制越明晰,社员与合作社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倾向程度也较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青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创建于1949年8月,至今已走过60多个年头。市供销社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市直单位,由市政府领导,归农口管理。市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负责指导各区、市供销社开展各项为农服务工作。目前,青岛市供销社共辖9个区、市供销社,92个基层供销社,拥有2处大型合资、合作企业(青岛永旺东泰、北京青鲜美公司),1个全资企业(再生资源总公司),1所供销中专学校,同时参股企业8个。全系统职工11664人,其中,市供销社直属企事业职工2849人,市、区供销社所属企业职工8815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娟  
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出现。与单个合作社相比,联合社制度安排使得整个社会福利得到帕累托改进。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说明联合社制度变迁路径。在制度变迁的初始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第一行动集团,潜在的利益推动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突破口,其发现潜在收益并转换角色,制度变迁表现为中间扩散;中央政府成为主导,继续推动制度变迁。为进一步促进联合社的发展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优惠政策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律上确定联合社的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