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21)
- 2023(2935)
- 2022(2476)
- 2021(2218)
- 2020(1776)
- 2019(4110)
- 2018(3983)
- 2017(8424)
- 2016(4501)
- 2015(4881)
- 2014(4870)
- 2013(4942)
- 2012(4708)
- 2011(4210)
- 2010(4331)
- 2009(3845)
- 2008(3698)
- 2007(3388)
- 2006(2898)
- 2005(2663)
- 学科
- 济(25770)
- 经济(25761)
- 业(13130)
- 管理(10285)
- 企(10258)
- 企业(10258)
- 方法(9388)
- 产业(8207)
- 数学(8189)
- 数学方法(8162)
- 中国(7594)
- 地方(7106)
- 农(6799)
- 业经(6621)
- 结构(6517)
- 地方经济(4600)
- 农业(4560)
- 制(4530)
- 财(4479)
- 技术(4452)
- 学(4071)
- 体(3959)
- 产业结构(3783)
- 贸(3507)
- 贸易(3506)
- 体制(3460)
- 易(3362)
- 融(2935)
- 金融(2935)
- 银(2642)
- 机构
- 学院(66378)
- 大学(64368)
- 济(33327)
- 经济(32880)
- 管理(25773)
- 研究(24087)
- 理学(22555)
- 理学院(22279)
- 管理学(22023)
- 管理学院(21903)
- 中国(17227)
- 科学(13943)
- 京(13547)
- 财(12868)
- 所(11889)
- 经济学(10968)
- 研究所(10915)
- 中心(10665)
- 财经(10476)
- 经济学院(9985)
- 农(9842)
- 江(9828)
- 经(9452)
- 业大(9182)
- 院(8759)
- 北京(8438)
- 范(8437)
- 师范(8350)
- 财经大学(7726)
- 农业(7651)
- 基金
- 项目(45748)
- 科学(37195)
- 研究(33864)
- 基金(33676)
- 家(28961)
- 国家(28754)
- 科学基金(25112)
- 社会(23195)
- 社会科(22261)
- 社会科学(22257)
- 省(18654)
- 基金项目(18271)
- 自然(15078)
- 划(15045)
- 自然科(14718)
- 自然科学(14715)
- 教育(14616)
- 自然科学基金(14505)
- 资助(13330)
- 编号(12804)
- 发(11787)
- 重点(10637)
- 部(10118)
- 发展(9990)
- 创(9924)
- 国家社会(9888)
- 展(9868)
- 成果(9557)
- 课题(9216)
- 创新(9208)
共检索到95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大安
本文把产业运行格局理解为产业结构、组织和绩效所形成的特定状态、趋势及其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构成,而将其作用于就业结构变动所蕴涵的特征、趋向、过程及其机制,界定为产业运行格局与就业结构变动的机理。一国在某一特定时期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以及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会与市场机制一起产生一种合力,从而塑造出既定的产业运行格局,而既定的产业运行格局对该时期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动存在着机理的规定性。文章在宏观层面上分析了产业运行格局变化对就业结构变动的一般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就业结构变动之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一般规定性作出了说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瑾
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而在西部十二省中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因此,对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研究对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测算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程度、做出各产业对就业贡献率的折线图并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无法拉动就业而且对业已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二产业次之。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变动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刘笑杰
文章运用ESTDA框架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视角分析了1997-2017年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时空格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地带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均呈"先降后升"态势,形成"东—中—西"阶梯递减分异格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稳定性,且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重心在112.010°~112.236°E与33.354°~33.644°N之间变动,空间格局在东北—西南方向演变较为明显。从研究结论出发,提出了提升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协调性 时空动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志鹏
本文在回顾产业转移为我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后我国面临的产业转移的经济现实,运用国内外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下的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就业结构 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胜春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差异 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国勋
经济增长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增长产生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的发展显示,增长加速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同时伴随着资本的增长和技术进步,或者国际贸易的更大开放。就业结构的变化又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分析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凯 郭杰 赵忠 汤璨
本文利用一个全国代表性数据库,计算了2003—2013年间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从人口学视角进行了变动原因的分解分析。本文发现过去十年我国技术进步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劳动参与率下降。相反,除了常规操作性工作,其他三类就业占比都在增长。增长原因既有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结构效应",也有需求变动带来的"倾向效应"。从绝对值看,由于目前我国常规性就业占比仍然远大于美国,这意味着如果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进,仍然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大冲击。因此,笔者也参照已有文献做法估计了我国就业中可能被替代的潜在数量和比例,以及未来行业间就业转换的方向。基于这些计算和讨论,本文对当前技术进步采纳及就业应对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人工智能 分解 失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景熙 何懿
本文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对1978年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系统转型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升级与人口城市化趋势之间的关联性作实证性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系统内存在产业结构变动→就业结构变动→城市化率的变动的单向因果关系。进一步以城市化率、一二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为系统内生变量所作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有较强的短期驱动力,其中,第三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最为强劲;但从长期看,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驱动力逐渐弱化,即按既有的结构变动模式将很难对城市化产生更强劲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果之政策含义是:①惟有通过新的产业-就业结构升级才能对城市...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城市化 VEC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峰
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得到调整,同时也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历年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建立了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特点,进而提出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玉凤 高长元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的结论与对统计数据定性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对就业的促进带动作用不一样。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整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飞 曾国平
本文从FDI与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在我国的实践出发,重点分析了FDI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通过对FDI、就业结构及产值结构的两两Granger因果检验,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了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得出结论:FDI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就业及促进就业人口非农化;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不利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
FDI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阳 赵海珠
文章使用1990~2020年宏观数据,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状况进行测度,继而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有所收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均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第一产业影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分因素看,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和老龄化程度加深会加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且作用依次递减;而城镇化、市场化、投资与消费增长和科技进步会改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且作用依次递减。文章认为,要化解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须以解决第一产业劳动力冗余及配置低效为突破口,抓住“十四五”时期乃至2030年前后的关键时间窗口期,科学分析,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作用,最大程度扭转不利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锦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非农就业的行业分布和收入增长1995—2013年期间四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用布朗分解方法分析了收入增长的原因,重点考察了行业分布变化所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收入机制的完善,低技能劳动力的大量供给使中国产业结构向低技能低收入的方向倾斜发展,这不利于整体收入的增长和分配。近年来产业转型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开始加强,这会成为新时期中国劳动收入的新增长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洁 高荣蔓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并促进经济增长。探究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影响。为了揭示各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贵州省五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差异性影响,发现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迁移、培训、教育、科研、卫生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结果丰富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提高相关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效能,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