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8)
- 2023(10298)
- 2022(9321)
- 2021(8796)
- 2020(7393)
- 2019(17283)
- 2018(17409)
- 2017(34131)
- 2016(18674)
- 2015(21089)
- 2014(21236)
- 2013(21280)
- 2012(19419)
- 2011(17479)
- 2010(17485)
- 2009(15762)
- 2008(15463)
- 2007(13571)
- 2006(11949)
- 2005(10615)
- 学科
- 济(76933)
- 经济(76842)
- 管理(53461)
- 业(52554)
- 企(43458)
- 企业(43458)
- 方法(34674)
- 数学(29498)
- 数学方法(29094)
- 农(21533)
- 中国(19274)
- 财(18411)
- 业经(18146)
- 地方(17086)
- 学(16701)
- 农业(14530)
- 制(13708)
- 理论(13274)
- 贸(12932)
- 贸易(12928)
- 技术(12757)
- 和(12664)
- 易(12503)
- 产业(11934)
- 环境(11635)
- 务(11504)
- 财务(11438)
- 财务管理(11412)
- 企业财务(10805)
- 银(10742)
- 机构
- 大学(265546)
- 学院(263827)
- 管理(108694)
- 济(104154)
- 经济(101768)
- 理学(94189)
- 理学院(93184)
- 管理学(91625)
- 管理学院(91165)
- 研究(87430)
- 中国(63929)
- 京(57266)
- 科学(54700)
- 财(46593)
- 所(43998)
- 农(40433)
- 研究所(39846)
- 中心(39447)
- 业大(39154)
- 江(38159)
- 财经(37432)
- 北京(36697)
- 范(35626)
- 师范(35354)
- 经(33846)
- 院(31619)
- 州(31500)
- 农业(31372)
- 经济学(29937)
- 师范大学(28618)
- 基金
- 项目(180532)
- 科学(141584)
- 研究(134029)
- 基金(129630)
- 家(111780)
- 国家(110828)
- 科学基金(95481)
- 社会(82624)
- 社会科(78265)
- 社会科学(78242)
- 省(71204)
- 基金项目(69864)
- 自然(62318)
- 自然科(60796)
- 自然科学(60785)
- 教育(60629)
- 自然科学基金(59655)
- 划(59367)
- 编号(55639)
- 资助(53557)
- 成果(45351)
- 重点(39845)
- 部(39378)
- 发(38908)
- 课题(37867)
- 创(37572)
- 创新(34905)
- 项目编号(34493)
- 科研(34133)
- 教育部(33771)
- 期刊
- 济(116623)
- 经济(116623)
- 研究(79785)
- 中国(47713)
- 管理(39776)
- 学报(39669)
- 科学(37442)
- 农(37253)
- 财(34047)
- 教育(30569)
- 大学(29975)
- 学学(27859)
- 农业(26202)
- 技术(23310)
- 融(20673)
- 金融(20673)
- 业经(20049)
- 经济研究(17544)
- 财经(17420)
- 图书(16018)
- 问题(15524)
- 经(14851)
- 理论(14015)
- 科技(13473)
- 技术经济(13331)
- 实践(12915)
- 践(12915)
- 业(12564)
- 现代(12392)
- 商业(11601)
共检索到384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研究者对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转移模式和类型进行了归纳。科学研究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规模、方向和效果是当前学术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产业跨区域转移的动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动因包括基于产业分工视角的比较优势动因和基于新地理经济学的产业集聚动因等,还对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的区位选择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推动产业跨区域有序健康转移,研究者从动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从解决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出发两个角度提出思路和对策措施,并对政府和市场在产业转移中该发挥何种作用做了相应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产业转移的研究方法需要进...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研究展望 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松志 刘叶飙
产业转移在国内是近几年出现的经济现象,但国外对于产业转移研究较早,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理论、影响因素、效应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评价,认为产业转移的理论构建主要从国家层面研究较多、对经济因素研究比较多,欠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国外 综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松志 杨杰
目前国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此相关的以下几个方面:产业转移的概念及类型、对国外产业转移的理论学习和借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产业转移的效应、从承接地角度探讨产业转移。经济地理学对产业转移的内涵、机理、模式重视不够,而经济学或区域经济学对空间地域维度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同时表明国内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证研究以及对产业转移机理及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国内 产业转移 综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近期有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观点综述一、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义范围。有人认为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的总和”,也有人认为应当更进一步扩大为“有国有资产的所有企业”。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目前普遍认为应当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而不是每一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边卫红
1994年我国进行了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从世界各国看,规范的分税制必须要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配套,现将近两年我国财税理论界关于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的讨论。观点介绍如下。 一、对转移支付性质的理解 1.从不同角度看。从较宽泛的角度认识转移支付制度,它是指与一定事权相对应的财权财力在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政府间的划转和移交。从转移支付的实质分析,它是一种为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保障不同区域内政府施政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基本平衡的政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冬梅 袁欣
"农业转移人口"这一称谓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而真正为人们所认知的却是中共"十八大"中所提出的"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虽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研究开始不久,其时代的特性却已经使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对当前学术界对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社会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有序推进 市民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戴宏伟
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一直存在一定争议,主要表现为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之争、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之争、国际产业转移的正负效应之争。本文在对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评议的同时,重点对产业转移研究的有关争议进行评论,认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产业转移双方的产业升级,其消极影响则并非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规避。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争议 评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向昀
西方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曹向昀自19世纪80年代雷文斯坦(Ravenstein,1885,1889)以英国及其他工业化国家为背景,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人口迁移的7条法则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将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并把其作为有规律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耀东
工业化初、中期,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国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但是中国似乎提出了一个“悻论”——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持续的地区产业趋同化。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将近年来理论界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 大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表现为三个层次。(1)根据产业“相似系数法”模型得出结论,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与工业结构相似度高;①(2)根据区位商与专业化系数指标分析,各省(市)区专业化系数普遍下降,工业结构之间也存在明显的重复和同构;叭3)根据主要产品的地区分布,推论出省(市)区之间的主要产品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汪本强 黄德春
近年来学术界对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效应以及思路与对策等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区域与对象较为狭窄、证据不够充分尤其是带有实证性质的案例研究欠缺、实际应用价值尚需验证等不完善之处,研究广度与深度亟须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国内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研究综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一、大陆关于对台经贸交流的政策及其演变自从海峡两岸交往恢复以来,经贸交流始终是两岸交流的主轴。随着两岸交流的发展和深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合作,带动了两岸经贸的繁荣和发展,从近10多年的两岸交流发展轨迹分析,可以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飞 霍桂芹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若干具体问题,经济理论界主要看法如下。 1.总体构想 一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应当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企业全面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其运用、生存和发展都以市场为中心,建立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2)企业自主,即企业根据市场要求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再投资活动,自主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自主设立内部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分配办法。 (3)涵盖一切商品和市场,统一开放、有序运行的市场体系,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金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