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5)
2023(4244)
2022(3538)
2021(3046)
2020(2540)
2019(5786)
2018(5500)
2017(11058)
2016(5707)
2015(6321)
2014(6038)
2013(6203)
2012(5769)
2011(5228)
2010(5141)
2009(4504)
2008(4390)
2007(4020)
2006(3427)
2005(3015)
作者
(15708)
(13628)
(13300)
(12752)
(8286)
(6301)
(5922)
(5121)
(4930)
(4783)
(4426)
(4331)
(4195)
(4156)
(4146)
(4110)
(3984)
(3824)
(3803)
(3780)
(3247)
(3173)
(3166)
(3021)
(3016)
(2949)
(2874)
(2665)
(2654)
(2651)
学科
(32245)
经济(32224)
(18464)
管理(15763)
方法(13839)
(13713)
企业(13713)
数学(12407)
数学方法(12343)
(11795)
贸易(11795)
(11623)
(11398)
产业(9080)
(9056)
(8207)
(7985)
出口(7983)
出口贸易(7983)
业经(7716)
地方(7471)
中国(7188)
农业(6319)
技术(6267)
结构(5486)
地方经济(4828)
(4521)
环境(4290)
财政(4289)
(3885)
机构
学院(85593)
大学(84771)
(45954)
经济(45450)
管理(35130)
理学(31214)
理学院(30970)
管理学(30629)
管理学院(30495)
研究(27537)
中国(19741)
(19051)
(16313)
经济学(16176)
财经(15776)
经济学院(15013)
科学(14523)
(14472)
(12737)
中心(12436)
(12380)
(11943)
财经大学(11859)
业大(11654)
研究所(11585)
经济管理(10412)
商学(10327)
商学院(10226)
(9882)
北京(9703)
基金
项目(61446)
科学(50241)
基金(47084)
研究(44930)
(40517)
国家(40252)
科学基金(35494)
社会(32560)
社会科(31400)
社会科学(31395)
基金项目(25055)
(23683)
自然(21182)
自然科(20751)
自然科学(20747)
自然科学基金(20388)
教育(19096)
资助(19042)
(18952)
编号(16316)
国家社会(14818)
(14689)
(14205)
(13414)
重点(13381)
人文(12791)
教育部(12660)
发展(12619)
创新(12574)
(12444)
期刊
(45691)
经济(45691)
研究(25427)
(13500)
中国(13207)
管理(12679)
(11667)
学报(11295)
科学(11035)
大学(9140)
学学(8848)
经济研究(8708)
业经(8220)
农业(8135)
财经(8116)
(7974)
问题(7323)
(7240)
技术(6691)
(6474)
金融(6474)
国际(6172)
技术经济(5270)
商业(5032)
统计(4886)
世界(4789)
(4665)
科技(4287)
(4268)
经济问题(4152)
共检索到120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郝洁  
本文从企业经济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就业效应和国家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了产业转移带给转出地的影响;从转出产业本身、替代产业发展状况和转出地的制度障碍三个方面,剖析了产业转移效应发生作用的约束条件;并对政府和企业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李容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减少和非农收入增加本应诱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资本替代劳动,但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市场发育缓慢以及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可能会制约该要素替代效应的发生。文章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六省市787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劳动力务工时间和务工汇款增加不会导致资本劳动比率明显提高;其中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以及农户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构成了要素替代效应的约束条件,但文章没有发现小规模土地经营制约农户使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证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新芝  陈斐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文章通过两区域产业转移模型进行分析,从经济势差、产业势差、成本势差、交易成本势差和技术势差五个方面对我国东部发达省级区域的产业转移转出势能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历年年鉴的数据测算出各发达区域产业转移转出势能的评分结果,并且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结果检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文智  
以制造业的宏观生产环境发生变化为背景,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制造业企业生存状况决定了国内集群式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转移的约束条件是复杂的,对这些条件进行归纳与分类,发现具有主观性质的人为因素在集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被忽视或曲解。制造业的集群式转移即资本等中性因素对投资地点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经济区域的约束力条件之间的对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丽莎  王钊  刘晗  
本文基于2001—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约束条件。结果发现,农产品出口对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通过农产品出口谋求动态效应的最终效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本、二元结构状况、金融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都是重要的约束条件,并且不同约束条件的影响渠道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在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主体的同时,也需要在宏观经济领域配套相关改革,以充分利用农产品出口的动态效应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克虎  吴昊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十一五”时期重点产业选择不仅关系到太原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大局。因此,科学分析太原市重点产业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重点产业选择与确立的约束条件,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琦  马玉  刘莎  
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当前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探索性地提出辅助政府相关决策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以内蒙古为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进行了分析,并将资源与环境加入到主导产业的评价体系中。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经过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内蒙古地区应将黑色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江  杨光  
《资本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平均利润率理论可解释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能性和空间;两大部类平衡生产理论从宏观角度揭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可持续性;货币流回规律理论是资本周转理论的基本内容,其对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本积累理论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既有积极性,也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递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突破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科学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艳华  
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面临一些约束条件,制约了产业升级的成效。本文分析了三个方面的约束因素:有效需求约束、供给约束、制度约束,并提出新形势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调整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分配结构,扩大内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构建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江  杨光  
《资本论》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平均利润率理论可解释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能性和空间;两大部类平衡生产理论从宏观角度揭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可持续性;货币流回规律理论是资本周转理论的基本内容,其对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本积累理论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既有积极性,也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递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突破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科学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琦  马玉  刘莎  
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当前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探索性地提出辅助政府相关决策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以内蒙古为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进行了分析,并将资源与环境加入到主导产业的评价体系中。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经过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内蒙古地区应将黑色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郝洁  
产业转移是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性决策,是评价产业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地作为要素的接受者,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素转移后其配置效率是否改进、要素流动外部性发挥的路径是否通畅,对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承接地是否具备承接产业的能力,并能持续提供较高的要素报酬率,以及承接地是否具备识别并利用要素流动外部性的能力,是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发生的约束条件。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转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以"引进融合,鼓励规范"的态度对待移入产业,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做好配套工作,注重自我发展;鼓励支持移入产业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金岷  吕寒  张仁寿  吴非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钦先  林广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福君  
辽宁省是中层次资源型产业结构地域,资源型城市很多,涉及煤炭、冶金、有色金属、油气、非金属、黄金等行业,目前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接续产业如何确定的问题。剖析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现状,对辽宁省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并确定辽宁省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